首頁 > 科技 > 攝影 > 攝影手法教你傳達詩意之美 拍出驚世之作

攝影手法教你傳達詩意之美 拍出驚世之作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全民攝影的年代,一款好的攝影相機已經不是人們最大的追求了。如何拍出美麗的作品這纔是人們自己的選擇呀!那麼如何拍出史詩畫作呢?攝影手法教你傳達詩意之美,拍出驚世之作。

我們都曉得我們的祖先留下絢麗多彩的傳統文化,其中便包涵美學文化。從上古時期,東方美學便融入了其獨特的哲學思想形成了與西方很多不同且獨樹一幟的審美角度與演繹形式。而今天,我們在談攝影,談構圖時,貌似更多的人都在從西方美術角度去看透視,對稱,光影之類的元素。倒不是說這些不對,而是兼具舶來品的同時,回頭看看祖先留下的,可能收穫更是良多。 日本的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黑川雅之先生在其書中說:“日本審美元素也正逐漸淪爲西方美學的奴隸”,他大概也爲日本美術界的未來所擔憂,曾爲東方美學驕傲的我們都在漸漸失去自己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在今天這個大談梵高與莫奈的時代,卻鮮有人知油畫印象派的誕生正是受到了日本浮世繪美術作品的影響,融入了東方元素,在那個時代,莫奈他們這樣的做法亦是被當時主導油畫界的人指責爲異類,不被認可,但新東西總是如此,卻也如此才顯得其生命力。日本有名美術大家在美術史書中說:“日本美術亦只是中國美術的支流,分支,談到日本美術迴避中國美學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東方美學並非在設個讀圖時代一無是處的,只是我所知甚少,只能試着拂去歷史的塵土儘可能窺見曾經那些美的一角。

攝影手法教你傳達詩意之美 拍出驚世之作

復照青苔上

木心先生曾經說:唐是盛裝,宋是便衣,元是褲衩背心。拿食物來比,唐詩是雞鴨蹄髈,宋詞是熱炒冷盆,元曲是路邊小攤的豆腐腦、脆麻花。 那我們就正本清源從唐詩的氣象與格局說起,試着也引入攝影構圖一些借鑑與參考。

唐詩之中,氣象萬千,格局之大,以至於後來上千年的文人們或已詩詞或以書畫形式想逃離唐詩的磁場都基本很難。唐詩與宋詞最大的不同時唐詩大都是描寫事與景居多,詩人感慨基本爲次。 所以,很多唐詩本身就是一幅畫,最爲代表性的便是王維,我且來試舉兩首。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試看這四句,其實每一句都可以入畫,亦是一幅攝影作品。攝影者按照此思路亦可以推出攝影環境與時機選擇的一點啓發, 空山的”空“字已經點出了一絲空靈與幽靜,按照攝影因素來談這裏應該是地利。然後還有一個”聞“字,這是最難表現的。這裏引出一個故事,宋代時設畫院,出了一個題目:踏花歸去馬蹄香,要求學子以此爲想象畫一幅畫,結果很多人畫的都不是那麼有趣,有人靜心畫了一匹駿馬在花叢馳騁,雖有氣勢,卻沒有體現出”香”,可恰恰“香”字纔是一句的點睛之筆。但“香”是去用嗅覺去“聞”的,如何用畫筆去表達這是莫大的難題。 大概也有融入了傳統道家哲學思想的東方美術纔會如此有趣,在衆多應試中有一個學子畫了一幅:夕陽歸去,一位少年奔騰着馬蹄之下一羣蝴蝶緊緊的跟隨着。一下就用蝴蝶點出了一個“香”字,大概這就是爲什麼中國近代著名美術大家豐子愷先生說:西洋美術是用眼睛和腦去看的,東方美術是用眼睛和心去讀的原因。

回到上面王維的詩,“聞”字在這裏和“香“字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何用攝影手法去表達,這是考驗我輩的難題,但確實也很有趣,值得把玩研究。我拍過幾個版本,倒是不太滿意,待有了新意,再與諸君探討。 最後兩句:”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倒是可以可以拍出一點那麼意思,這裏的”反景“是說”影“的意思, 就是斜陽照到深林之中,又射到青苔上面,都是很平淡的描寫,但都是透出的安靜的氣息。我也嘗試拍過,大概只有一個:復照青苔上,有了那麼一點意思。

攝影手法教你傳達詩意之美 拍出驚世之作 第2張

反景入深林

王維的詩很多大都可以入畫,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再例如那首: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從美術的角度來說, “潮雨” “輕塵” “柳色”,這些都是美術與攝影的審美元素,天時,地利,加之攝影者的人和,亦可全部入畫。 只可惜我一直沒有找到適合拍攝潮雨輕塵的古城,倒是西出陽關遇到過一回。

賞玩唐詩帶入攝影,大概是我茶前飯後一種樂趣,一陣子頗爲上癮。有時甚至認爲,中國文學與西方文學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 書畫一體,詩畫一體,並無明確的界限。只可惜我們這幾代人成長,從小受到的教育,讀書,思維模式的建立都是建立西方那一套美術標準之上,漸漸失去了解開那些玄妙法門的鑰匙,所以看待東方美術的標準用西方美術那一套可能本就是不太適合。中國傳統畫裏的世界大都是現實中找不到的,如層層疊疊一目十排的山巒,如密林山下的溪水花邊的茅屋,這些都是借鑑現實世界而後昇華的夢裏世界。西方畫除了後面受東方美術影響崛起的印象派之外,之前題材大都是寫實,現實中可以找到對比。 所以,從趣味性來說,東方美術更勝一籌不無道理。

再看我們從小熟悉的那首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我大概最愛:”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兩句,起承轉合之後帶來是一種反差美,試想古道之外有野草蔓延的清新,一眼看過去是蒼涼的荒城,或者有一天在西北塞外看到如此美景,會悠然而生一種對比美。寥寥兩句,就是一副天地之間的絕美風光照片了。 還有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裏每一句都是很好的攝影題材與作品,值得賞玩上許久。所以,學攝影審美構圖,不接觸詩畫,實在是一件憾事,中國詩畫對人的審美想象力的建立與提升是無論怎麼形容都不會覺得過分。

攝影手法教你傳達詩意之美 拍出驚世之作 第3張

西出陽關無故人

就算時在流行的減法思想,在唐詩世界裏也是比比皆是,前面一直說王維,那我們還是不離開王維去談:減法思想。唐初詩人王績有一首詩《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旅泊多年歲,老去不知回。忽逢門前客,道發故鄉來。斂眉俱握手,破涕共銜杯。殷勤訪朋舊,屈曲問童孩。衰宗多弟侄,若個賞池臺。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柳行疏密佈,茅齋寬窄裁。經移何處竹,別種幾株梅。渠當無絕水,石計總生苔。院果誰先熟,林花那後開。羈心只欲問,爲報不須猜。行當驅下澤,去剪故園萊。如此大意,王維也曾寫過一段寥寥幾行,足以表達: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所以,“減法”構圖也大概只是形式,若不是從認知上根本有減法的審美與意識,形式上的減法常常反而會導致邯鄲學步的境地。當然,筆者所學有限,也只能拋磚引玉的談談我一家之言,也希望能和更多對東方美學喜歡的朋友一併探討交流之。 我個人微信:xicaocn ,歡迎交流探討。這樣的探討交流或許只存在於喜歡文化樂趣的朋友,佛家說:菩薩眼裏是菩薩,衆生眼裏皆衆生; 每個人眼裏攝影世界與理解並不相同,認知自然不同。

攝影手法教你傳達詩意之美,拍出驚世之作。雖然這個過程不是很快,但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慢慢積累技術,擁有很多攝影手法,那麼你拍出的作品一定會成爲驚世之作。

攝影
電腦
手機
APP
極客
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