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理 > 健康 > 壞情緒控制 有什麼辦法

壞情緒控制 有什麼辦法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壞情緒控制,今天你做到了嗎?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脾氣,所有人都會有情緒。但是,情緒也分好壞。壞的情緒只爲給你的生活添堵。想象一下,如果每天都帶着壞情緒生活,整天看這不爽看那不開心的,那生活還怎麼繼續?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談談情緒,如何控制好自己的壞情緒,讓自己每天都開心。

壞情緒控制 有什麼辦法

情緒的解析

通常情況下,情緒給我的影響是積極正面的。常常爲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來大氣,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樂趣。但是,有的時候,情緒也會給我們製造些麻煩。

不適當的反映有3種情形

1. 我們感覺到和表現出來的情緒是對的,但是過於激烈

例如:擔心是無可厚非的,但過於擔心可能會產生恐懼。

2. 我們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表達方式不恰當

例如:生氣是正常的,但是應邀保持沉默就是幼稚的行爲,只能適得其反。

3. 情緒本身是不妥當的

爲什麼會產生情緒?情緒是由誘因產生的。這些誘因不僅有文化差異,也有個人的差異。我們不會每時每刻都產生情緒,情緒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但是情緒它確實是每天都來,多多少少會有那麼一點,有時候很細微,我們無法察覺而已。但是,如果發生重大事情的時候,情緒的到來就很明顯了。當然這不是情緒產生的唯一途徑,但是確是很重要。

情緒的特點

首先情緒是我們對切身的重大事件所產生的反映,其次情緒通常是突如其來的,以至於我們無妨弄清它們在大腦中如何形成的。自動評估體系羣會對兩類情緒誘因產生反映。關注可能人人都能碰到的,與切身利益有關的時間,另外每一個情緒的背後必然有這些一樣在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的誘因。他們可能是一種框架,一個抽象的輪廓,或者是一些簡單的情景。主題的變化越大,評估時間會越長,極端的情況叫思考性評估。例如:裁員消息-害怕自己失業-產生恐懼感- 主題會發生變化,需要重新評估。情緒的最與衆不同的特性在於,刺激-情緒產生的誘因不僅受個人經歷的影響,而且與人類進化的歷史有關。

改變情緒誘因

知識通常無法超越自動評估體系羣對所有產生的情緒的判斷,在情緒已經產生後,我們也許能夠意識到情緒是不必要的,然而情緒仍然持續。當後天習得的誘因與主題有較大差別時,意識才有可能干擾情緒產生的過程。

情緒戰勝知識還有更重要的方式:情緒會使我們忘記所有的知識,在心平氣和時人人都有的常識,在情緒化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情緒會改變我們看待是結合判斷他們行爲的方式,我們不會對自己的情緒提出質疑,相反只會堅持自己的看法。我們會用適合自己當時情緒的方式批判周圍的事物,把情緒視爲理所當然並繼續保持下去。很多情況下這有利於我們集中精力解決眼前的問題或這擺脫危險,但同時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在某種情緒的控制之下,常識會被忽視或大打折扣,讓我們察覺不到自己的失態,也會讓我們忽略或輕視本來可以接受的,但與這種情緒不相符的新信息。換句話說情緒令我們集中精力並指引我們的行爲,但也會降低我們應有的處理外界信息和已有知識的能力。我們有一段不反映期,期間思維無法讓不適合,不能支持情緒的信息發揮應有的作用。過長的不反映期會扭曲我們對自己和外界的看法。心理分析理論的傳統解釋認爲: 當人們有尚未化解的,尚未徹底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表露過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就會出現這種片段的移植,這些片段會扭曲現實情況,引發不適當的情緒化反應,並且延長不反應期。情緒是人類生活的核心,它讓生活生氣勃勃。與其徹底消除自己的情緒,大部分人更希望有選擇地改變自己對某些情緒誘因的反應。情緒誘因的確會形成細胞聯結,但是細胞聯結與情緒化行爲之間的聯繫,至少可以被暫時切斷,我們會感到恐懼,但是可以表現爲不恐懼。

如果情緒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出現,我們就會片面的情緒化的去判斷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卻忽略了自己的所有常識和理性。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麼簡單,他怎麼就做不好?——生氣

說了這麼多次,他怎麼就是不聽我的話呢?——鬱悶

他怎麼能這樣對我呢?——傷心

想象這些經常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心情吧,因爲對別人的失望而引發自己情緒變得糟糕,而糟糕的心情又引發自己做出一些徒勞無益的行爲,打罵孩子怎麼不聽話,責怪員工效率低下,對着家人無端發火。

它們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上演,更糟糕的是,這些情況看上去並不沒有會消停下來的意思。

怎麼辦呢?難道任由它們繼續下去影響自己嗎?

應該怎麼解決這種問題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自己的思維方式。可以用如下的句子:“我希望他 (你對他的期望),但他____(實際的行爲),我很失望,於是心情(變得)____。”

舉個例子,你讓你的助理做一份工作報告,但是好幾天了過去了,他沒有向你遞交報告。用這個句子造句的話,就是:“我希望助理能及時向我反饋工作報告,但好幾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反饋給我,我很失望,於是心裏很生氣。”

看出來了沒,引發你失望的不良情緒的“罪魁禍首”是因爲——他的行爲沒有達到你對他的“期望”。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對方達不到你的期望呢?

可以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1、他知道你對他的期望嗎

很大部分人的期望都是自己心中內定的,有點想當然地認爲對方是知道的。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可能根本毫不清楚。

對方畢竟不是你肚子裏的蛔蟲,能知道你想什麼。最好的辦法,是直接告訴對方你對他有所期望。

2、你的期望足夠的明確具體嗎

排除一部人沒有告訴對方期望,還是有一部分人將期望告訴了對方,但是對方的行爲還是沒有達到你的標準,這種情況下,原因之一可能在於你並沒有將你的期望具體告訴對方。

譬如,你希望生日時收到男朋友的禮物,最終你也收到了他的禮物,你還是失望。因爲什麼呢?你可能並沒有具體告訴他,你喜歡什麼樣的禮物(哪怕是暗示性的)。因爲他不知道,於是送了一個你不喜歡的禮物。當你收到的禮物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時,自然就會失望了(下次叫人家怎麼送呢)。

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將你的期望表達地越具體越好。

3、對方認同這個期望嗎

還是上面這個例子,你男朋友明確知道你的期望——你希望他送你一顆鑽戒,但你男朋友沒有送鑽戒。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他覺得送鑽戒不大合適,於是就沒有買鑽戒。第二,這個禮物高於他的承受能力,他買不起。於是當你看到他買了其他禮物時,你失望了。

所以,事先儘量跟對方確認一下,你的期望他能否接受?如果對方能同意,那是最好的了。如果他無法認同,那麼你需要結合他的想法對這個期望進行一些修改來得出一個共贏的期望。

當你能夠做到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就不會有任何的失望了。

這是很好的情緒管理方法。很多人會說,道理明白,但是做不到。其實能夠明白道理,總比不明白好,明白,是做到的前提,不明白,未必就能誤打誤撞地做到了。現在想不通、做不到,並不等於以後做不好,情緒上的阻塞去掉以後,人也就會變得明朗起來,這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道理先懂得了,就是一個知識的儲備,用到的時候,終究可以派上用場。

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着名心理學家埃利斯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該理論認爲,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事件本身無所謂好壞,但當人們賦予它自己的偏好、慾望和評價時,便有可能產生各種無謂的煩惱和困擾。如果某個人有正確的觀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則,錯誤的思想及與現實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產生情緒困擾。“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合理情緒療法理論強調情緒困擾和行爲不良都來源於個體的非理性觀念,治療的重點也在於改變這些觀念。埃利斯通過臨牀觀察,總結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產生情緒困擾,甚至導致神經症的幾類不合理信念:

1.每個人絕對要獲得周圍環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讚許。這個觀念實際上是個假象,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因爲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即便是父母、老師等對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遠對自己持一種絕對喜愛和讚許的態度。因此,如果他堅持這種信念,就可能千辛萬苦、委曲求全地以取悅他人,以獲得每個人的欣賞,但結果必定會使他感到失望、沮喪和受挫。

2.個人是否有價值,完全在於他是否是個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個環節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這也是一個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因爲世界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永遠成功的人。一個人可能在某方面較他人有優勢,但在另外方面卻可能不如別人。雖然他以前有過許多成功的境遇,但無法保證在每一件事上都成功。因此,若某人堅持這種信念,他就會爲自己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而徒自傷悲。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惡、很可憎,所以應該對他們作嚴厲的譴責和懲罰。世界上既然沒有完人,也就沒有絕對的區分對與錯、好與壞的標準。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誤,但僅憑責備和懲罰則於事無補。人偶然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應因一時的錯誤就將他們視爲“壞人”,以致對他們產生極端排斥和歧視。

4.不愉快的事總是由於外在環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對自身的痛苦和困擾也無法控制和改變。外在因素會對個人有一定的影響,但實際上並不是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可怕和嚴重。如果能認識到情緒困擾之中包含了自己對外在事件的知覺、評價及內部言語的作用等因素,外在的力量便可能得以控制和改變。

從以上非理性觀念中,可以歸納出相應的非理性思維方式,如:我喜歡如此=我應該如此;很難=沒有辦法;也許=一定;有時候=總是;某些=所有的;我表現不好=我不好;好像如此=確實如此;到目前爲止如此=必然永遠如此,等等。從中可以看出,許多不合理信念就是將“想要”、“希望”等變成“一定要”、“必須”或者“應該”的表現。一個情緒沮喪的人總是堅持他必須要有某事物,而不只是想要或喜歡它而已。因此他便會把這種過度極端化的需求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關於成就和獲得別人的讚賞上,而當他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時,就容易產生焦慮、自卑、沮喪等情緒;如果他將這種需求應用到他人身上,要求別人應該或必須怎樣做時,一旦別人不能符合其意,他就會對人產生敵意、憤怒等情緒。

埃利斯認爲合理情緒療法可以幫助個體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自我關懷

2.自我指導

3.寬容

4.接受不確定性

5.變通性

6.參與

7.敢於嘗試

8.自我接受

這幾個方面的特點也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合理情形療法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使求助者認識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緒的困擾和行爲不適,而不是誘發事件本身,他們因此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反應負有責任,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他們目前存在的各種症狀。簡而言之,就是減低求助者各種不良的情緒體驗,幫助他擁有一個比較現實、理性、寬容的人生哲學。

結語:我們是情緒的主體,不是情緒的載體。所以,我們要學會去控制好情緒,不讓情緒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出現,而讓我們做出後悔的事情。學會控制好情緒,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技能。讓我們學會控制好情緒吧。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