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内科 > 迁延性肺炎治验

迁延性肺炎治验

来源:妖孽男    阅读: 7.1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肺炎’一病,西医学认为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多种致病菌感染而成;治疗时选用相应抗生素,结合对症和支持治疗,每多病痊。然临床时见肺炎治疗日久,症状不愈,肺部病灶难以吸收者,称‘迁延性肺炎’。笔者辨证之下,应用中医治疗,效果颇佳。今举验案四则:

迁延性肺炎治验

例一 肺津不足

初诊:患者男性,40岁。月余前咳嗽,发热39. 5℃,西医诊断为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疗后高热退却,双肺湿鸣音尚在。症见:咳嗽不断,痰多不畅,口干渴,舌洁光润无苔,脉滑数。证属肺热津耗,治以养肺化痰。处方:南沙参30g川贝母6g麦冬30g苦杏仁15g紫菀15g款冬花15g桑白皮30g陈皮15g竹茹12g茯苓12g马兜铃10g甘草6g 三剂。

二诊:咳嗽明显减轻,听诊双肺湿鸣音消失,舌洁红润。处方:前方加五味子15g乌梅10g 三剂。

三诊:症状缓解,复查胸部DR,肺炎吸收。视舌红苔少,予屏风生脉胶囊2粒口服半月,以善其后。

按:本证缘于高热耗津,肺之气阴两虚,故迁延不愈。求因论治,当以清养肺阴为主,佐以化痰,使肺阴复而肺气得舒,正盛邪祛,则其病即痊。

例二 脾虚肺弱

初诊:患者女性,19岁。咳嗽,低热已有二月,西医经DR,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症见:咳嗽不爽,痰多粘浊,脘闷纳呆,形神萎倦,体质薄弱,舌苔白腻,脉濡滑。治以化痰止咳。处方:陈皮15g法半夏12g茯苓15g枳壳15g桔梗15g牛蒡子15g竹茹12g白前15g苦杏仁15g莱菔子30g葶苈子20g大枣15g 二剂。

二诊:咳嗽较爽,痰浊减少,舌苔化薄。前方去葶苈子,大枣,加紫菀15g款冬花20g 三剂。

三诊:舌苔淡白,脉虚软,偶有咳嗽,胃口不开,形色不华。此脾虚肺弱之象,法当健脾养肺。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2g法半夏12g淮山药15g木香15g砂仁12g建曲30g乌梅10g薏苡仁20g香附15g炙甘草6g 六剂后诸症消失,复查DR,胸部未见异常。

按:此例患者平时饮食不调,脾胃素虚,感邪发为肺炎后,肺气被阻不宣,脾运更为失职。脾气既弱,不能散精归肺,肺脾两虚,以致咳嗽不断。其初诊时痰浊未清,予化痰止咳;然终以理气渗湿,培土生金收功。盖脾运一健,痰源自绝也。

例三 痰浊壅肺

初诊:患者男性,60岁。既往有‘慢支炎’病史。一月前因新感发热,至今未退(西医诊断:慢支炎急发,并肺部炎变)。现症发热无汗,时有恶寒,咽痛喉痒,咳嗽多痰,咯吐不爽,胃纳不佳,舌苔厚腻,脉细数。症属肺气不宣,痰浊壅阻,法须疏宣化痰。处方:炙麻黄12g苦杏仁15g防风15g牛蒡子15g陈皮15g法半夏12g茯苓15g百部12g厚朴15g白芥子15g莱菔子30g浙贝母15g枳壳15g桔梗15g 三剂。

二诊:热度退却,余症有所减轻。效不更方,续前方三剂。

三诊:偶有咳嗽,咯痰,胃纳较差,舌苔白腻脉滑数。此痰浊未清,脾胃气虚。续予健脾化痰理肺。处方:陈皮15g法半夏12g茯苓15g枳壳15g竹茹12g薏苡仁30g莱菔子30g建曲30g浙贝母15g百部15g砂仁12g炒白术15g 六剂服后,痰清舌净,诸症告痊。

按:本例肺炎,因外感引动宿痰,发热月余不清。其症痰浊邪热阻于肺络,故予宣肺化痰。药后热退。唯痰浊不清,继以健脾和胃,理肺蠲痰之剂,服乃病愈。其治疗之要,在化痰宣郁。一法贯之,既得咳爽痰出,又获热清气和。外感得释,宿痰亦去,体自安和。

例四 肺阴亏虚

初诊:患者女性,80岁。素有‘慢支炎,肺气肿’病史。月前发为肺炎。WBC 20.4 *10^9/L,已用大量抗生素无效,现发热38.5℃~39.5℃之间,口渴唇燥,咳嗽不爽,痰少而稠,胃纳不佳,大便干结,形体羸瘦,语气低微,舌红而干,根部斑片样糜苔(真菌感染),脉细数少力。其症阴津亏耗,痰热阻肺,治当增液化津,润肺清热。处方:西洋参10g生地30g知母10g麦冬30g芦根15g桑叶15g枇杷叶15g天花粉15g玉竹15g百合15g石斛15g甘草5g 三剂。

二诊:热势稍和,T 38℃,余症依然,续进前方三剂。

三诊:热度已低,T 37℃,胃气渐动,舌糜初愈,口干不喜饮,大便干结如前,舌光而润,脉数稍有力。WBC 13.7 *10^9/L,阴津稍复,再以清肺养液。处方:西洋参10g麦冬30g人参10g石斛15g川贝母6g桑叶15g枇杷叶15g竹茹12g生地30g苦杏仁15g白前15g枳壳15g桔梗15g甘草6g 六剂,另服麻仁丸12g,tid。

四诊:热和纳佳,大便通畅,咳少痰松,舌红而润,脉细带数。WBC 8.7 *10^9/L,病情稳定,再续前方六剂,症愈人安。

按:该老年肺炎,高热近月,阴液耗竭,病情危重。此时治当以救阴扶正为主法,佐以清化痰热。六剂后热降胃苏,阴津渐复。续以增液滋养,终见功告痊。至于糜苔,虽系真菌感染,亦因正虚阴耗,无须另治;倘投苦寒之剂疗之,必致伤胃,抑且竭阴,故不可不察。

体会:

盖病之愈否,与正气之强弱,感邪之深浅,有密切关系。若疾病初起,感邪轻微,正气尚足,在邪正相搏的过程中,正长邪消,其病自愈。若感邪深重,邪正相搏,于邪热转衰之时,正气亦已受伤,无力祛邪务尽,遂致迁延不愈。此时常见肺脾不足,气阴两虚之象,是为正虚邪恋。‘迁延性肺炎’即为病久而肺气受伤,津液亏损,致肺炎一时难以吸收而淹缠。故辨证之时,必须注意到正气已虚,痰浊恋肺及肺脾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各方面情况,方不致误。

« 医约 咳嗽 »:“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顺气。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宜补宜调,或补中稍佐发散清火”诚经验之谈也。临床若能正确掌握,治则每多良效。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