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歷史朝代 > 南沙發現136年前石刻政府公告 見證兩國策衝突

南沙發現136年前石刻政府公告 見證兩國策衝突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0月19日消息,在南沙區大崗鎮的新沙村,一塊距今已有136年曆史清代石刻政府公告碑被挖出。據悉,公告碑上涉及沙田產權爭奪,記載了一場關於清代兩大基本國策衝突的官司。文化專家呼籲,對其修復和拓片,以重現南沙文化歷史。

南沙發現136年前石刻政府公告 見證兩國策衝突

歷史:

一場官司見證清朝兩大國策

南沙區炮臺所所長黃利平告訴記者,據這塊碑刻所載,光緒五年,爲修築虎門炮臺,管理虎門主航道西邊即南沙炮臺的廣東水師右營得到番禺縣府批准,在靈山、黃角西涌口一帶近海處採挖蠔殼,以修築炮臺。在實際操辦中,由於廣東水師這個項目的承辦人隨意擴大“撈採”範圍,將從乾隆時已成爲納稅的民田——白水潭納入開採蠔殼的場地,侵佔了民田所有人的產權,破壞了民田的生產,從而引發了一場訴訟。

顯而易見,這是個棘手的案子。一方是有廣東水師的撐腰,即有軍方背景。而且採蠔的目的堂而皇之是修築虎門炮臺,是“事關海防”的國家大事。另一方則是手握乾隆時(距其時已有約百年)就已辦妥的“產權證”的沙田業主。怎麼審理這個案子,考驗着當時縣府拿捏政策的水平,是我們今天觀察晚清時南沙地方法治狀態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具體案例。

根據碑文的記載,當時的縣政府先是根據當時的法規,明確提出了斷案標準,說明採蠔修葺炮臺是海防大事,如無涉民田則應全力配合,但不應在“有礙民田”的地方進行。縣政府即依據事實判明是非,宣佈南沙村民勝訴,判令廣東水師以後不得在這裏採挖生蠔。至此案件審理結束,也就有了這塊石碑記錄了這起因“蠔殼”而起的沙田爭奪案。

呼籲:

儘快啓動拓片保護留住歷史

黃利平說,這塊碑刻給我們傳遞了清代珠江口圍墾造田、軍地關係、地方管理和建炮臺的材料來源等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首先,由於採蠔對圍墾造田的破壞,清地方當局爲保證生產資料的增加和生產者的積極性,在珠江口沿海地區實行着嚴格的禁止採蠔的措施;其次,當時地方政府對南沙圍海造田進行着有效地管理。從本案中縣政府對百餘年前沙田證照的承認和以事實爲根據對沙田承租人權益的保障,都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第三,該碑記載了廣東水師曾在南沙進行過大規模採蠔,以保證炮臺建築的需要。

基於石碑缺乏保護、不斷風化的現狀,黃利平也呼籲,希望能夠對其進行專業的修復和拓片保存,也希望通過在原址複製新碑、修建碑亭等向更多的人重現南沙沙田文化的歷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