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歷史朝代 > 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是不同的心理需求麼?

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是不同的心理需求麼?

來源:妖孽男    閱讀: 5.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你是怎麼分清楚這兩者之間的界線的?反正最終目的都是爲了讓自己的心裏能夠好受一點,這倒是沒什麼區別。但是這個過程是有區別的,你懶惰還安慰自己就是自欺欺人了,你努力了離目標差一點的時候安慰自己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這樣的暗示起碼也能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就趴下。這兩者的心理需要是不一樣的。

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是不同的心理需求麼?

01 早餐店姑娘

幾乎在上海吃過早餐的人,都知道一家叫芭比饅頭的早餐連鎖店。但少有人知道,同樣是上海,還有一家叫比比饅頭的早餐店。

比比饅頭店有個膚白貌美、年方十八的女兒。奇怪的是,姑娘每天跟爸媽一起守着這家不足20平的小店,從早忙到晚,沒有一點埋怨和不甘的樣子。

每次去買包子,看到她站在堆滿八寶粥、白米粥的櫃檯後忙碌,我沒辦法撫平自己洶涌的好奇。

終於有天,趁人少,她沒在,我邊掏錢給邊裝作不經意地問老闆娘:“平時在這邊幫忙的姑娘是你女兒吧?”

“是啊,她在睡覺。”

“長得真好看啊。她多大了?”

“十八。“像是看懂了我的疑問 ,她說”沒辦法,她不願意上學,只能讓她先在這體驗體驗生活。”

“奧,奧。”這個結論大大出乎意料,“那...確實是奧...勉強不來。”

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是不同的心理需求麼? 第2張

02 人生沒有什麼是浪費的

某天跟一個閨蜜講電話,她安慰時常焦慮的我:“別怕啦,人生其實沒有什麼是浪費的。”

傷感的是,我沒有得到真正的放鬆,反而想到:以前就是用這招安慰自己。

無法對工作保持專注:反正人生沒有什麼是浪費的;百無聊賴地瀏覽各個網頁、漫無目的地跟人閒談:反正人生沒有什麼是浪費的。既然,做什麼都是一種積累和體驗,幹嘛還要對究竟怎麼度過耿耿於懷呢?

到了今年4月,找工作時,各種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使我不得不去思考:如果換種方式度過,這一段成長和進步就能提升十倍。那當下的這種散漫和盲目,又算不算是一種浪費和不負責任呢?

的確,人生,確實沒有什麼是浪費的。打遊戲可以提升應變能力,閒聊可以穩固感情,逛街可以瞭解流行趨勢;沒有追到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峯,也還是可以娶鄰家姑娘,吃不起燕窩人蔘野天鵝,也還是可以清粥白豆腐溫水燉雞蛋。

可怕就怕,你打遊戲時沒培養出應變能力,反弄出一臉過期青春痘眼袋大到隨時能撕下來幾層;閒聊時,除了撫慰了下虛無的內心什麼都沒得到;逛街沒學會穿衣打扮,某天醒來發現信用卡上的赤字快夠在小縣城付個首付了。

更可怕的是,你既沒培養出追到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峯的能力,卻養出了自認爲那樣的人就一定會擁有的脾氣;你沒養出吃燕窩人蔘野天鵝的本事,卻怎麼都吃不慣憑本事得來的清粥白豆腐;你讓曾經的鄰家姑娘現在的孩他媽住在某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縣城每天帶娃掃地抹桌子,還天天埋怨人家沒有白富美的長腿大胸牛奶肌。

就這樣,你還說自己不是屌絲中的戰鬥機流氓中的常青樹,誰信啊?

假如人生,本就是用來浪費的,何不浪費地更瀟灑、漂亮一點?

此去經年,最怕聽到:聽過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哎,等等,你TM不是說這人生,它就沒有什麼是浪費的嗎?

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是不同的心理需求麼? 第3張

03 更多世事皆可原諒

自從來新公司上班後,每天騎車走在上班的路上,常能看和聽到——

大太陽下走着一個面帶苦澀的中年人,裝滿一車貨物的快遞員不顧一切地往前衝,馬路上驚現一個個的急剎車,又一個司機衝忽然從某個路口衝出來的行人不住怒罵,建築工地上隆隆地機器運作,偶爾也有類似某保安粗暴地朝自己喊“哎——幹什麼呢?離那邊遠點!”一類的聲音。

路過越多類似的生命,越發覺得那陌生人身上交疊着一個似曾相似的影子,彷彿正是某個當口的自己。因爲熬夜起晚、貪心讀書、第二天任務超重...搶着以最快的速度穿過每一個路口。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每次再看到這樣的生命圖景,我會開始想:那個飽經憂患的中年男人正有一個家庭要養吧,那些機器上坐着的大漢正穿着汗跡斑斑的衣服吧,那些着急趕路的人也有一大堆等着幹完的事情吧,那個保安正心煩難耐吧......他們每一個人都比你來的辛苦不易吧。

起碼,你是在爲自己(的未來)努力;起碼你還沒有揹負那樣多的期望和重荷;起碼......

後來,你開始覺得:原來這世上,很多事情皆可諒解。而自己不過是比平凡更平凡的人,爲着極世俗的理想奮力前行。長大的好處是,你由衷覺得:能做個世俗的凡人已是幸運。

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是不同的心理需求麼? 第4張

04 告別過去, 突破常規

我不知道比比饅頭家的女兒最終會怎樣:她會在這件小店裏體驗多久的生活,給自己尋到一個怎樣的出口。18歲又那麼美的你,祝一切都好啊。

18歲時,我也在幫爸媽守着一家位於閔行的小店,每天有人來就幫着人家秤菜、拿東西,不知道路在何方。

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走過了又7個年頭,直到今天,也不算活的很明白。還是會每天做錯一些事、說錯一些話。尚能聊以的是,還在堅持讀書、寫東西,還能用這樣樸素、自然的語氣跟你們聊天。

7年,不知道自己究竟成長了多少,是否足以慰風塵。倒是養成了不再那麼熱衷於抱怨的習慣。

最近,寫東西不順,老闆說,你缺少了一點感性。不帶感性的作品沒有靈魂。換作以前,我會“追根溯源”地埋怨爹媽,是他們的教育和“榜樣”作用造就了這麼一個“不夠感性的我”。可現在,我會想,假使我們不能超越父輩的認識和自身的侷限,又算得了什麼好漢?

好比,如果:現實中的邱瑩瑩們如果永遠只能窩在咖啡店、覺得少了某個男人就要死不活,樊勝美們如果永遠在思考如何套住一個鑽石王老五、安雎爾們永遠窩在乖乖女的身份裏不吵不鬧、曲筱筱們永遠可以大張旗鼓地插手別人的人生,還被視爲是救世主的化身...

所有的故事都要以“不可超越自我”,和遵循常規的思路進行演繹:你出生時是什麼樣的人,這一輩子就一定是什麼樣的人。這就是你的命。

那麼,這世界將不是荒漠勝似荒漠。

我們說,假使你對一件事的喜歡,尚不足已使自己突破常規,那多半還是不夠喜歡。換言之,如果你在認識上,尚不足已突破來自家庭和自身的侷限,那隻能說明,你還不是那麼想要尋求改變,超越昨天

最後:願所有生命都值得慰藉,珍貴,不苟且。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