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親兄弟因戰亂分離70載 經DNA鑑定認親

親兄弟因戰亂分離70載 經DNA鑑定認親

來源:妖孽男    閱讀: 3.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兄弟因戰亂分離70載 經DNA鑑定認親

哥哥李志雄講述尋親70年。

  

親兄弟因戰亂分離70載 經DNA鑑定認親 第2張

弟弟兩度被賣至外地,古稀之年重返故地竟輾轉找到失散哥哥。

  

親兄弟因戰亂分離70載 經DNA鑑定認親 第3張

DNA鑑定爲親兄弟。

廣州番禺沙灣渡頭村, 一段70年前賣兒送女的辛酸往事在70年後,終於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戰亂年代家破人亡,兩度被賣至外地的男孩,在古稀之年重返故地,竟然輾轉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生哥哥。七十載人世滄桑,兄弟倆經歷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當年垂髫小兒如今成了黃髮老者,兄弟見面不相識,最終藉助醫院的DNA鑑定,確定了雙方親兄弟的身份。

70多年前,廣州番禺沙灣渡頭村,原本相親相愛的哥哥大根和弟弟細根被迫分離。弟弟兩度被轉賣,經歷70載滄桑後回到故里,最沒有想到的是,能重遇親生哥哥。DNA鑑定爲親人解開心結……

李志雄回憶,他的祖父輩在當地有些家業,有田地魚塘當鋪,既養豬養魚也做販米生意。可到他父親李子光這一輩,家業敗光,生活艱苦。

李志雄在1931年出生,有一個弟弟,可惜旋即夭折,另一個弟弟李列均小他五歲,還有個妹妹阿珠再小兩歲。在家裏,哥哥的乳名是大根,弟弟的乳名是細根,這兩個名字也寫進了李家的家譜裏。李志雄只讀過幾天私塾,弟妹沒有讀過書。李志雄10歲時,父親在一處老屋內餓死,撇下孤兒寡婦。

“那時候經常吃南瓜稀飯,每天兩頓飯,好像從來沒有吃飽過。”李志雄說,母親爲了活命,帶着三個孩子投奔市橋的孃家。老人堅持認爲,母親對這三個孩子都很疼愛,上街時都要兄妹拉着手走。

70年前 母親含淚送妹賣弟

由於孃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婆婆建議媽媽把孩子送人撫養或賣掉。“那時窮人家賣兒賣女的好常見,賣掉一個就是放他一條生路,不得已啊!那時候婆婆也想過把我賣掉,可我死活不幹就算了。”李志雄說,母親最先把妹妹送給了孃家的一個親戚,留了一張字據,寫着“收銀十元”,可他強調說,“這只是送養,不算賣掉的。”

接下來輪到弟弟。李志雄永遠記得那一天,母親帶着他和六歲的弟弟一起,來到附近一處茶樓。母親交給對方一張早前託人寫好的賣身契,收下了對方的一點錢和一點米,接着弟弟被領走了。兄弟倆都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卻一個也不哭,只有母親的眼角流下淚。老人只記得,弟弟賣給了番禺新造的陳家,沒留下一個具體地址。沒過幾年,母親也因爲瘟疫去世了。

沉浮 兄弟尋親70載無音信

70年後回頭看,由於沒有留下一家人的照片,兄弟倆的記憶都很模糊。李志雄的印象中,弟弟個子較小,不大愛說話,小時候因爲不聽話,父親拿菸斗在弟弟的右胳膊上燙了一個疤。

李志雄和妹妹一直保持聯繫。上世紀50年代中,妹妹阿珠跟着養母到香港定居,兄妹倆的通信也未中斷,可失散的弟弟卻始終沒有任何音信。李志雄從軍後回到家鄉,分配到蘿崗醫院工作,一干就是一輩子。他曾到番禺新造尋訪多次,可是當年買人的陳家早已遷走。

老人不知道的是,弟弟李列均此時已經改名叫謝火秀。在河源的山區農村定居安家後,李列均一直想找回失散的親人,可他被賣時只有六歲,只記得老家是沙灣渡頭村,連父母和哥哥的名字都忘掉了。他曾給渡頭村寫過很多封信,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原信退回。他曾託到番禺務工的老鄉幫忙打聽,也是沒消息。

當年被賣時瘦弱的孩子,務農70年,變成了黑瘦硬朗的老者。爲了讓老人在晚年再看一眼老家,今年5月1日,其子謝林新帶着75歲的父親謝火秀回到了沙灣渡頭村。老人印象中的魚塘、當鋪、碾米機、大拱門都變了樣。謝林新說,當父親看到村中祠堂一如從前,不禁流下了熱淚。

謝林新也試着幫父親散發尋人啓事,雖然並不抱多大希望,但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他們找到了手寫的李氏族譜,找到一位遠房堂伯母,對方把謝氏父子尋親的消息轉告李志雄的兒子李燦威。

李燦威決定代父親去認一認。臨出發前,李志雄特意囑咐道,“記住:胳膊上有疤的,纔是你親叔叔。”結果,李燦威真的在老人胳膊上發現了一小塊疤痕。

哥哥:十年軍旅出生入死

弟弟:兩次被賣一世務農

兄弟二人自年幼分別後,各自開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弟妹先後送人賣掉,母親病逝,李志雄成了孤兒,從此給人打工挑水換口飯吃。1944年,少年李志雄走在街上,被當地土匪抓了壯丁,此後永遠離開了渡頭村老家。日本戰敗後,他被編入國民黨第65軍,成了正規軍的一員。此後從廣東北上,經歷多次戰役。最後在1949年6月的陝西扶眉戰役中,李志雄所在的連隊投誠,他成了解放軍,所在部隊編入西北軍區第一野戰軍,由彭德懷指揮。他在機炮連,參與解放大西北

十餘年軍旅生涯,李志雄總結道:他所經歷的戰役中,最危險的無疑是攻打蘭州一役。攻打蘭州時,對手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家軍的騎兵隊,戰場是沙漠戈壁,戰役耗時半個多月,戰死很多人。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部隊先是留在高臺縣搞生產,抗美援朝開始,部隊開赴朝鮮戰場,這是他記憶中最辛苦的戰場。“每天要步行一百多公里,爲了躲避敵人飛機,部隊只能白天不走晚上走,晴天不走雨天走。”老人大腿被彈片擊中過,所幸的是,戰爭結束後,他於1955年轉業回到廣州。

弟弟:兩次被賣一世務農

雖然不像哥哥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弟弟被賣後也並不順遂,甚至死裏逃生。老人對早期的記憶很模糊,只隱約記得,在被賣到番禺的這戶陳姓人家之後,對方也無力撫養,後來流落到位於河源的東江上游。

在東江上游,李列均以撐漂流木筏勉強餬口,可身體瘦弱,難以謀生。當地的一位謝姓阿公見他可憐,決定收養他。大約11歲時,兩家再次簽了賣身契,他被正式賣入謝家,從此改名謝火秀。此後,他在當地山區農村娶妻生子,一輩子務農爲生。

讓人稱奇的是,兩家命運也有相通之處。謝火秀的大兒子,也像他那此前素未謀面的大伯一樣,從軍十餘載,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並最終幫父親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妹。

DNA鑑定是親兄弟

“既然來了,就去看望一下老人吧!”謝火秀在兩家兒子的陪同下,到醫院探望李志雄。初次見面,謝火秀本就少講話,說的又是客家音,絲毫聽不出渡頭村鄉音,而且經常是兒子在轉述。即使如此,二老見面還是分外親,李志雄覺得兩人有點像,而弟弟長得更像父親一些。在家人支持下,兩個老人決定做DNA鑑定。

5月中旬,兩位老人在兒女陪同下,到廣醫三院申請DNA鑑定。6月初,李燦威到醫院取回鑑定結果,顯示二老的血液100%配對。就在幾天前,這對年逾古稀的兄弟倆回到沙灣渡頭村,宴請80多名親屬和鄉親。

宴會上,久別七十載的兄弟一直坐在一起。雖然話不多,可弟弟總是挽着哥哥的胳膊不鬆手。兒女們送上一個金色牌匾,上面寫着大大的一個字——家。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