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媒體:高考安檢似檢疫未必能防作弊

媒體:高考安檢似檢疫未必能防作弊

來源:妖孽男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斷升級“貓鼠遊戲”

媒體:高考安檢似檢疫未必能防作弊

衆所周知,自從有了考試,作弊就如影相隨,成爲頑疾。當然,反作弊也應運而生。於是,作弊和反作弊就不斷上演手段、裝備與技術的“貓鼠遊戲”。

高考由於對於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至關重要,所以成爲作弊者想方設法獲利的主戰場。最近幾年來,由於科技的持續進步,作弊手段越來越高端,迫使考試組織方不得不斷升級反作弊技術。只要願意花費巨資,就能買到高科技作弊工具,運氣好的話,就不會被查到。

爲了防範作弊,高考組織方就得強化安檢。之所以必須強化安檢,以嚴防高科技作弊,除了高科技作弊的快速進步和愈加猖狂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大的社會背景,即對學歷的異常重視。近年來,無論是大國企,還是私營單位,它們都越來越強調學歷背景,這就導致考生必須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通過高考考取理想的高校,這樣就能爲今後的升學、工作,提前確立競爭優勢。顯然,對於考生及其家長而言,僅僅考取大學就滿足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必須竭盡全力確保考上好大學,如能考上“211”大學,那就更好了。因此,可以想見的是,考不上專科的,需要通過作弊成功考上專科;考不上本科的,需要通過作弊考上本科;考不上“211”、“985”大學的,需要通過作弊考上這些大學。有需求就有供應,於是,高科技作弊的市場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毫無疑問,作弊明顯違背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則。因此,反高科技作弊,整頓、治理高考環境,就成爲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而突出的問題。近年來,教育部、公安部、工信部聯合整頓治理高考高科技作弊,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部辦公廳5月22日印發的《關於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各地要充分發揮各省級招委會統籌協調的作用以及聯席會議的職能,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要主動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協調、配合……開展‘淨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淨化考點周邊環境’等三個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利用無線電設備考場內外串通作弊、替考和有組織的團伙舞弊等嚴重違規違法行爲,切實保障考試公平和考場秩序。”

客觀而言,作弊市場之所以無法徹底整頓,根本原因是自私自利的人性在作祟,以及整頓的力度還遠遠不夠。自私自利的人性是不能根除的,因此,鋌而走險就成爲作弊者的必然選擇。我們對作弊者懲罰力度尚不足以震懾到作弊者,特別是教育系統內部人員與外界勾結作弊,對他們的打擊力度也依然不夠,這也是導致高考作弊市場無法徹底整頓的一個重要原因。高科技作弊打擊的難點,是作弊團伙總是不斷更新、升級作弊技術與器材,而反作弊部門總是防不勝防,難以走在他們之前,而只能疲於應對。

“協同作弊”爲何屢禁不止?

今年吉林省將實施“史上最嚴”高考安檢,金屬探測儀一響,即便只是文胸後面有兩排金屬搭扣,也將被拒之門外。

不用說,最嚴安檢是爲了防止高考電子設備作弊。但在筆者看來,如果不打破高考利益鏈,消除制度上的根源,各種技術上的“嚴防死守”,都很難真正治理高考考場作弊。

高考考場引入屏蔽儀和金屬探測儀已有多年,據稱主要是打擊高科技團伙作弊,但引進這些技術手段以來,高考考場作弊現象似乎沒有由此減少。比如,2011年,廣東高考作文被曝疑似泄題,後查明是考生將手機帶進了考場,用手機拍照外傳,而當時的考場就有金屬探測儀。對於有探測儀,卻可讓手機大搖大擺進入考場,考試組織部門至今沒有解釋。

其他一些省市也在探測儀的功能上大下功夫,但問題是操作探測儀的是人,如果打通人這一關節,經過“最嚴”的檢測進入考場後,不是反而讓監考人員放鬆了警惕嗎?

從近年來曝光的高考作弊案例分析來看,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考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考生、社會、家長,以至於當地教育部門都捲入其中。由於各個環節都被打通,裏應外合,所謂的技術防患和嚴格監考,最終都形同虛設。

對於考生、家長、社會和教育部門的“協同作弊”,有人認爲這是誠信問題,喪失了基本的誠信底線。但從本質上說,這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教育部要求考生在考前要籤誠信承諾書,可有多少打算作弊的考生把這紙承諾書真當一回事呢?高考考場作弊屢禁不止,主要與三方面因素有關。#p#副標題#e#

其一,對高考作弊的查處不嚴。客觀而言,高考作弊的處罰力度近年來雖有加強,可還是存在地方政府部門自行組織調查、問責被淡化處理的問題。有輿論認爲,這是因爲我國缺乏一部《考試法》,導致考試作弊處理無法可依。筆者並不這麼認爲,因爲依照作弊的性質,完全可適用現行《刑法》的條款追究作弊者的刑責。作弊沒有得到嚴肅處理,在於沒有對每一起作弊事件,都按照司法原則,啓動司法程序調查處理,第一時間介入調查的,幾乎都是當地教育部門,而教育部門作爲考試的組織方,本就對考試作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是被調查對象,而不是調查者。

其二,高考牽涉到地方的高考利益,形成了高考利益鏈條。我國實行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各地方政府教育部門抓當地的升學率,主要就是在省內瓜分高考蛋糕,很顯然,如果本地考生高考成績好、升學率高,地方政府臉上就有光,這也是一些地方在高考監考中並不嚴格,甚至有教育部門官員主動參與集體作弊的原因所在。在這種環境中,有多少考生、家長會認爲作弊是羞恥的呢?針對這一現象,曾有建議希望高考實行異地組考,但採納這一建議的地方並不多。

其實,要破除高考的地方利益,關鍵在於打破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實行考生基於統一測試成績的自主申請入學,大學自主招生,這就把高考變爲社會化考試,把招生錄取變爲考生和學校之間的雙向選擇關係,與地方政府無關。實行這一入學制度,高考的地方利益也就不再存在。

其三,我國大學沒有現代學校制度,大學教育教學普遍實行“寬出”,一名考生經過作弊考出高分,被大學錄取後,不出意外,將順利獲得大學的畢業證書,這就是所謂的“一考定終身”。這顯然讓作弊的效用極大,如果考生作弊後,他拿着成績去申請大學,大學要考察他除這一測試之外的其他能力與素質,比如中學的學業成績、中學的特長表現、大學的面試成績,這一測試成績就無法派上那麼大的用場——在目前的錄取體系中,這一分數是所有大學錄取的重要依據——而且可通過評價他的其他方面素質,還原其真實的能力;如果他被大學錄取,不能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達不到大學的培養標準,將被淘汰,還有多少人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作弊?

所以,防患高考作弊,技術路線是不太能走得通的。只有嚴厲調查、嚴肅處理每起高考作弊事件,追究責任,才能更具威懾力,另外,要純潔高考環境,必須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只有降低一次考試在升學評價中的作用,不再一考定終身,才能遏制高考作弊的衝動。

高考安檢不能只對考生髮力

今年吉林省將實施“史上最嚴”高考安檢,金屬探測儀一響,即便只是文胸後面有兩排金屬搭扣,也將被拒之門外。可憐“天下老師心”,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迫於“安檢壓力”,只好給學生們總結了“穿衣寶典”:文胸要換成背心,褲子穿鬆緊帶兒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涼拖……

作爲一個過來人,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有種“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恍惚。在我們當年,高考真的沒有那麼嚴,高考作弊也沒有現在這麼厲害。這說明兩個問題。其一,三十多年來,我們一直說要爲高考解壓,可“雷聲大雨點小”,高考並沒有得到實質的降溫;其二,我們一直感慨的科技成果轉化難,在高考作弊這裏卻得到了實現。現在,“夾帶”法已是古董,“短信法”也已過時,新的作弊手法運用了科技最新成果。百度一下“考試作弊器”,相關帖子幾十萬個,網上最新公佈的“耳機式”作弊工具只要幾百元,而一套特殊“橡皮”竟高達2000多元。

也許有那麼一天,高校真正實現了“寬進嚴出”,社會成才真正實現了渠道多元,不再“一考定終身”,高考的安檢纔會真正鬆下來。也許有人說,這是一種無奈,只能慢慢等。一句無奈,對於局外人來說,是多麼舉重若輕;對於局內人來說,卻是多麼的輕佻。射擊的最高境界是“有意擊發、無意扣扳機”,考試也是這樣,外來壓力太大了,必然會影響發揮。像現在這樣,不僅連女生的內衣都不放過,而且那些曾經鑲過金屬牙齒、體內手術留下鋼釘、鋼板的考生,也通不過金屬探測——這些學生這幾天正忙着去醫院開具證明。這麼嚴格的安檢,必然會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對考生來說,特別是那些心理素質不太好的考生,已經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干擾。

提高安檢水平可以,但也應該有所節制,不能給考生製造無形的壓力,讓他們有思想負擔。當安檢本身干擾考試時,只能說是本末倒置。這其實是一種“秀肌肉”——一來是故意顯擺自己厲害,二來是出現問題時好爲自己推脫。

提高安檢水平,不該只在考生身上發力。回顧這兩年高考發生的問題,最主要的、引起社會更多驚詫的,其實都跟相關教育部門有關。比如試卷泄漏問題、敲錯鍾問題,教育部門都難辭其咎。而按照現在的技術條件,教育部門只要創新思維,也可以“隨風潛入夜”地提升安檢水平。不是有金屬探測儀、有攝像頭嘛,無線信號不是可以管制嗎……何至於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考生身上上用力。

更何況,在考生身上發力就一定有用嗎?現在的高考安檢手段,看起來很嚴,其實很多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比如,那些到了醫院開了證明的人,回來後再在金屬牙齒上做文章,又該怎麼辦?

安檢其實也是一場考試,只不過考察的對象似乎出現了偏差。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