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世間印象 > 柳葉刀預印本:二甲雙胍或成首個預防新冠後遺症藥物,風險直降42%

柳葉刀預印本:二甲雙胍或成首個預防新冠後遺症藥物,風險直降42%

來源:妖孽男    閱讀: 8.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據多家媒體報道,廣州、上海、南京、西安、杭州等多個城市的地鐵雖仍建議市民在乘坐時佩戴口罩,但已不作強制要求。

柳葉刀預印本:二甲雙胍或成首個預防新冠後遺症藥物,風險直降42%

此消息一出,便刷爆全網,結合時下媒體對疫情的報道越來越少以及大衆對“陽”“復陽”等不再熱議,不少網友不免疑惑:難道疫情要結束了?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3月17日的例行疫情新聞發佈會上就曾表示,“我有信心,我們可以在今年內宣佈,新冠作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正式結束。”不過,譚德塞也補充稱,“目前我們還沒到(正式結束)那一步。”[1]

放眼國內,3月31日上午,鍾南山院士在廣州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新冠疫情還會繼續出現,但不會是全國性的,應該會是局部性的。”[2]

所以,儘管從整體而言,全球疫情形勢正持續好轉,大流行狀態或面臨終結,但新冠帶給大家的巨大影響並未隨之消失。其中,尤其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很多人在“陽康”後,依然飽受着諸多新冠後遺症的困擾。

當下,無論是在哪個社交平臺,只要搜索“陽康後”“新冠後遺症”等關鍵詞,出來的結果無不令人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天下雲集響應,無不道出一個事實——“陽康”後,很多人存在的長期持續症狀,正蠶食着他們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存質量。

全球超6500萬人正飽受着“長新冠”的困擾

上述大家俗稱的新冠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爲“長新冠(Long COVID)”。

2021年10月,WHO發佈了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的官方臨牀定義,即“長新冠”具體是指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3個月後還有症狀,至少持續2個月,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的症狀[3]。

據報道,目前已有超過200種不同的新冠長期症狀,其中常見症狀包括但不限於疲勞乏力、呼吸困難、咳嗽、胸痛、心悸、認知障礙、肌肉疼痛以及嗅覺、味覺喪失等[4]。

據估算,全球至少已有6500萬人出現了長新冠的症狀,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持續增加中[5]。

總之,長新冠是一種不良的健康狀態,其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諧和社會活動都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長期籠罩在長新冠的陰影下,很多患者不僅要忍受生理方面的折磨,還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有部分患者甚至還面臨着家庭關係破裂、工作能力下降等困境,生活質量大不如前。

雖然目前新冠疫情處於低水平流行階段,但隨着奧密克戎等免疫逃逸能力更強的毒株的流行,大衆再次感染的窗口期可能會縮短。

既往的多項研究均表明:有相當高比例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治俞後面臨持續症狀,且患者症狀相似[6-8]。

因此,如何積極應對長新冠帶來的挑戰,儘量降低長新冠帶來的負面影響,已引起全球醫學界、科研界的廣泛關注。

值得欣喜的是,近日,在柳葉刀預印本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爲我們帶來了希望。

柳葉刀預印本:二甲雙胍或可將長新冠風險降低42%

2023年3月6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16個醫療機構在《柳葉刀》預印本Preprints with The Lancet上聯合發表了一項題爲“Outpatient Treatment of COVID-19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 COVID Over 10 Months: A Multi-Center, Quadruple-Blind, Parallel Group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的研究論文[9],並迅速引發業界關注。

研究結果顯示,經典降糖藥二甲雙胍可使新冠長期後遺症的發生風險降低42%,如果在出現症狀4天內服用二甲雙胍,新冠後遺症的發生風險可降低高達63%[9]。

不過,目前此項研究仍在同行評議中,尚未正式發表。如果二甲雙胍在長新冠中的預防作用進一步被證實,或將成爲首 個預防新冠後遺症的藥物。

其實,二甲雙胍在新冠治療方面的貢獻不止於此。

早在2022年8月18日,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了一篇題爲“Randomized Trial of Metformin,Ivermectin,and Fluvoxamine for Covid-19”的研究論文[10]。

研究顯示,服用二甲雙胍,可將與新冠相關的住院、急診就診和死亡率降低40%,若是在感染早期服用,風險可降低高達50%[10]。

事實上,作爲2型糖尿病的一線首 選藥物,二甲雙胍初次成功合成已有百年曆史。而且,自二甲雙胍原研藥上市以來,已經在全球積累了長達60多年的臨牀經驗,其療效和安全性都稱得上是久經考驗。

如今,從降低新冠早期重症發生率到減少新冠長期後遺症,二甲雙胍在老藥新用、續寫傳奇的路上又進了一步。

期待在不遠的將來,二甲雙胍能在爲患者的血糖保駕護航的同時,繼續被挖掘出更多的額外獲益,爲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 世衛組織總幹事2023年3月17日在COVID-19疫情媒體通報會上的講話 [EB/OL].

[2]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鍾南山院士2023年3月31日在單藥3CL靶向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來瑞特韋片研發研討會上的講話 [EB/OL].

[3]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 世衛組織總幹事2021年10月7日在COVID-19疫情媒體通報會上的講話 [EB/OL].

[4] Hannah E. Davis, Gina S. Assaf, Lisa McCorkell, Hannah Wei, Ryan J. Low, Yochai Re'em, Signe Redfield, Jared P. Austin, Athena Akrami. Characterizing long COVID in an international cohort:7 months of symptoms and their impact[J/OL]. EClinicalMedicine. 2021;38:101019. DOI:10.1016/nm.2021.101019.

[5] Davis, H.E., McCorkell, L., Vogel, J.M. et al. Long COVID: major findings,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1, 2023, 133-146.

[6] Das-Munsh J, Chang CK, Bakolis I, et al.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mental disorders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 2021, 11: 100228.

[7] Zhou FY, Tao MH, Shang LR, et al. Assessment of sequelae of COVID-19 nearly 1 year after diagnosis[J]. Frontiers in Medicine,2021, 8: 717194.

[8] Lopez-Leon S, Wegman-Ostrosky T, Perelman C, et al. More than 50 long-term effects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1): 16144.(文章來源:互聯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