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明星八卦 >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來源:妖孽男    閱讀: 4.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2016年4月3日,演員六小齡童(章金萊)表演戲曲《大聖歸來》。 東方IC 資料圖

與六小齡童握了手,寒暄幾句坐下。原名章金萊的他面容清癯、白皙,眉粗且淡,鼻挺。雖然已經57歲,但他頭髮烏黑,向後梳得溜光水滑。笑的時候,臉上折起皺紋。和印象中披着一身猴毛的六小齡童很不同,唯有看他眼睛才覺得親切。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第2張

六小齡童新書《行者》。

6月2日,六小齡童攜新書《行者》與北京101中學的學生見面,在演講之前,他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第3張

1983年夏天,六小齡童在貴州黃果樹瀑布拍攝“猴王問世”時的留影。六小齡童說:“站在景色宜人的花果山水簾洞前,我一幅躊躇滿志的表情,其實,拍戲時差點把性命丟在這裏。”

“你的缺陷,都有可能變成優點”

“我父親曾說過,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微電影《猴王世家》的開篇中,六小齡童說。

六小齡童23歲時,父親章宗義帶着他參加了《西遊記》的試鏡,在父親用嘴“敲”出的鑼鼓點中,六小齡童成功演了一折《三借芭蕉扇》。從小苦練戲劇功夫,又有父親和哥哥的言傳身教。猴戲,他演得如魚得水。但是當《西遊記》的導演楊潔讓他在沒有鑼鼓伴奏的情況下隨意表演一個小品,六小齡童則有些爲難,他勉強表演了一個“猴子偷桃”,因爲緊張,他把桃子比劃成西瓜那麼大。當時最困擾六小齡童的就是如何將程式化的戲曲表演向生活化的影視表演轉變。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第4張

“高中時期的我非常執拗,對於未來之路的設想只有一條——演戲。只要讓我演戲,寧願放棄‘鐵飯碗’,放棄上海戶口;不論是紹劇、越劇還是崑劇,只要讓演戲,絕不挑揀。”——照片註釋

在專訪中,六小齡童自豪地說道:“如果沒有經過傳統戲劇的訓練,想要超越我塑造的孫悟空,那是沒有可能的。”經過他的摸索與消化,34年前困擾他的問題已經成爲他成功塑造孫悟空這個角色的一個把手。

披上一身猴毛,唯一可以使用的“傳神”工具就是眼睛。專訪中,六小齡童戴着眼鏡,但是絲毫掩藏不住後面那雙眼睛的光芒。他說起練習火眼金睛的祕方:“我經常爬到山坡或者屋頂上去看日出。即便是眼睛被強光刺得痠痛、流淚,我也目不轉睛地盯着太陽。我也會遠望天上的飛鳥,看着它們飄忽地來去,一直盯着它們變成小黑點爲止。”在拍攝現場,同事們都避開聚光燈的時候,六小齡童將眼睛追逐着聚光燈,一動不動地盯,直到流出淚水,因爲流淚以後眼睛就會顯得靈活有神。

“你的缺陷,都有可能變成你的優點。”採訪中,六小齡童說,他原本400度的近視加上200度的散光,摘掉眼鏡,眼神空洞無物,可是經過一番苦練,他終於練得一雙火眼金睛。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第5張

六小齡童在拍攝《西遊記》時的留影。照片註釋爲:“西天取經之路,怎一個‘累’字了得?人聲嘈雜中,靠着山崖也能即刻入睡。沒貼猴臉之前是我最幸福的時候,估計此時‘八戒’正在化妝師那裏‘上刑’呢。”

“我是一個非常正統的人”

六小齡童毫不諱言他是一個非常正統的人。

他不止一次在媒體面前表現出對於《西遊記》改編劇隨意添加孫悟空愛情戲的不滿,他也將“忠於原著、慎於翻新”掛在嘴邊。六小齡童認爲改編的底線是要合情合理,不能改變吳承恩創作的初衷,“《西遊記》講的是師徒五人積極拼搏去完成一個信念,他要想寫愛情戲早就寫了,他沒寫,咱們就不要罔測了”。

他談到82版《西遊記》:“我們的《西遊記》首先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作品,我們的故事也不是完全按照《西遊記》去敘述的。比如‘女兒國’那一集,書裏其實沒有很多卿卿我我、相親相愛的故事。但是楊潔導演的劇本寫得很細,她從女兒國國王的角度來想象:‘如果我能跟聖僧生活在一起,這麼一個年輕俊美的高僧留在我的國家該多好,這是很美好的愛情故事。’唐僧這個人物寫出理性和感性的結合,女兒國王招待他的時候,他也看到這是一個非常貌美的女子,心裏非常忐忑。女兒國國王敬酒的時候,他額頭上都是汗,嘴裏唸叨着阿彌陀佛。後來女兒國國王送行,在唐僧身後喊了一聲:‘御帝哥哥’,唐僧有個細節就是他拉了一下馬,但是沒敢回頭。我們開玩笑說如果回頭,他就走不成了,他一拍馬屁股、一拉繮繩就走了。這個就是戲寫出戲,你如果說他倆有一夜情了,那就是亂改了。”

有網友認爲,82版《西遊記》將宗教色彩弱化、將故事庸俗化。專訪中六小齡童迴應:“其實講好故事就可以了,要考慮影視作品的普及性和大衆的接受度,如果一味在宗教上說教,那就沒人看了。還有就是《西遊記》是一個三教合一的作品,通過故事可以傳達很多普世的道理,這些道理,無論在哪一個教派都可受用。”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第6張

六小齡童雖然已經57歲,但頭髮烏黑,向後梳得溜光水滑。

“看似失去,其實得到了更多”

2016年春節,恰逢猴年,加之年初《猴王世家》的醞釀,觀衆紛紛呼籲六小齡童上春晚。但觀衆沒能見到“大聖”的蹤影。

“其實不上比上好。”六小齡童告訴澎湃新聞,“我上春晚,大家只是看到一個節目,但是不上春晚,我卻看到了觀衆對我的愛。我本來是央視的員工,春晚是隨叫隨到的。每個導演的思路是不同的。我沒有上春晚,但是我到了美國時代廣場,和全世界的觀衆拜年,所以看似失去,其實得到了更多。”

六小齡童在猴年沒閒着。他說:“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宣傳和美國合作的《敢問路在何方》,現在在積極推動劇本。我主演美猴王孫悟空,也是這個戲的藝術顧問。《敢問路在何方》目前定的是三部,主要還是劇本問題,寫了很多稿,《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通天河》,都沒有達到完全滿意開機的程度。新書在積極推動出版,然後講座也在做。”

六小齡童出新書《行者》: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第7張

六小齡童在新書發佈會上表演了一段猴戲。

被推上神壇的凡人

採訪中,六小齡童頻頻說起他曾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去麻省理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談他是諸多個功勳顯赫的“華人第一次”。他微博中展示了他的尼泊爾與印度之旅,同時也轉發了不少充滿了對他溢美之詞的微博。他似乎從不曾收斂起自己的光輝事蹟,也因而引來不少人的質疑。

六小齡童23歲拍《西遊記》,29歲成名,他在孫悟空的皮毛之下,享受着這個角色給他的榮耀,也必然要面對出名帶給他的負擔。

翻看六小齡童之前的採訪,大家關注的問題相類,六小齡童的回答也千篇一律。他爲孫悟空這個角色做出的最大犧牲就是喪失了生活的千萬種可能,他可以自豪地說一生只做一件事,可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又何嘗不是一種遺憾。

29歲成名後,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大衆的視野裏,他漸漸學會在充滿揣測、豔羨或質疑的目光中求得生存。正如他學會一套程式化的戲曲動作就可套用在戲曲表演中,他在一次次的採訪中生成了一套滴水不漏的話語體系。

觀衆印象中的孫悟空是何等生機勃發,它不屈服於任何的權威,它充滿了挑戰性與可能性,可是現實中的六小齡童,卻在各種鼓吹、各種需要其爲噱頭、爲附麗的活動中艱難地消化着他很多年前積攢的榮耀。

可以想見,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六小齡童還會爲推廣《西遊記》以及猴文化跋涉,他去到印度、去到紐約、去到各種知名高校,他帶着一身的“正能量”和人生道理,期待播撒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中撿起一顆種子,埋在心裏終生受用。

因爲孫悟空,章金萊的人生都停滯或糾纏在這個角色中,在巨大的聲名包圍中,也可以看到這位老前輩帶着他那個時代的正統和認真以及對這個時代的善意不停奔波。

“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父親章宗義一語成讖。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