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五穀雜糧的養生作用

五穀雜糧的養生作用

來源:妖孽男    閱讀: 8.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飲食養生中,“藥食同源”是基本的原則,即指導藥物和食物運用的理論完全一致,飲食養生與中藥預治療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完全一致[1]。在《黃帝內經大素》中寫到“空腹食之爲食物,患者食之爲藥物”,《素問·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等也論述過“以食代藥”“藥補不如食補”,這些都說明食物和藥物同樣都有療病作用,二者同源,並且《黃帝內經》中還寫到藥物和食物都一樣,有“寒、熱、溫、涼”之性和“酸、苦、甘、辛、鹹、”之味。[2]。我們的飲食主要包括谷、肉、果、蔬等,而谷在飲食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五穀爲養”之說法,雖然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已越來越重視,買各種各樣的營養品卻忽略了每天必須食用的五穀雜糧,而五穀雜糧纔是我們真正的健康良藥之一。五穀雜糧包括了穀類、豆類、薯類等三大類。以下就五穀雜糧的營養結構和養生療效進行概括和綜述:

五穀雜糧的養生作用

1 五穀雜糧的營養結構

1.1穀類

穀類食物包括粳米、糯米、小米、大麥、小麥、燕麥、玉米等,是提供人體熱能的最主要來源,目前我國人們的膳食中,約有80%的熱能和50%的蛋白質是由穀物食物供給的,穀類中還含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所必需的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等。由於穀類食物的種類、品種和加工方法及種植地區和生長條件不同,其營養素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別[3]。

1.1. 1蛋白質

穀類中蛋白質含量一般爲7.5%~15%,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穀粒外層的蛋白質含量較裏層高,因此,精緻的大米和麪粉因過多地去除了外皮,使得蛋白質的含量較粗製的米麪低一些。

1.1. 2脂肪

穀類脂肪含量一般很低,約佔2%,主要存在與糊粉層和胚芽中,而穀類脂肪多爲不飽和脂肪酸,在玉米和小麥胚芽油中80%爲不飽

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有60%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1.1. 3碳水化合物

穀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佔70%~80%,主要成分爲澱粉,有少數的纖維素等。澱粉主要集中在胚乳內,澱粉經烹調後容易消化吸收,是人類最理想、最經濟的能量來源。

1.1. 4礦物質及維生素

穀類的礦物質主要是磷、鈣、鎂、鐵,大部分存在與穀皮和糊粉層中,但穀類中的礦物質多以植酸鹽形式存在,因此消化吸收率低。米麪蒸煮、焙烤或發酵可將植酸鹽部分水解,從而提高礦物質的吸收率。

穀類中所含的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尼克酸較多,主要分佈在糊粉層和胚芽層。穀類加工的精度越高,保留的胚芽和糊粉層越少,維生素流失就越多。穀類胚芽中含有多量維生素E,是防癌、抗癌、延年益壽的食品原料[4]。

1.2豆類

豆類食物按其含營養成分可分爲大豆類(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等)和其他豆類(包括豌豆、蠶豆和綠豆等),在豆類食物中大豆的營養價值較高,是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

1.2.1蛋白質

豆類的蛋白質含量較好,豆類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接近人體的需要,其組成比例類似動物蛋白質,穀類食物蛋白質中缺乏的賴氨酸在豆類中含量較多,所以豆谷和用,相互補償,可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1.2. 2脂肪

豆類中大豆類脂肪含量也比較多[5],常作爲食用油脂的原料,而其他豆類的含量較少,其脂肪的組成以不飽和脂肪酸居多。黃豆和豆油常被推薦爲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多吃大豆和豆油能防治膽固醇增高,可阻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1.2.3碳水化合物

豆類中大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其他豆類多,但豆類的碳水化合物組成比較複雜,大多爲纖維素和可溶性糖,幾乎不含澱粉或含量極微,在體內較難消化,有些在大腸內可成爲細菌的營養素來源,使細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產生過多的氣體,引起腸脹氣,若豆類加工成豆腐或豆漿後,這些難消化的成分就會大大減少,使豆類營養價值也隨着明顯提高[6]。#p#分頁標題#e#

1.2.4礦物質及維生素

豆類食品礦物質中鐵含量較高,且容易被消化吸收,是貧血病人的有益食品,將豆類加工成豆腐後,增加了鈣、鎂等礦物質的含量,這就更加適合於缺鈣者食用。

豆類食品還含有B族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含量較高。幹豆中不含維生素C,但若生成豆芽,維生素C就會就會明顯增多。

1.3薯類

薯類食物包括番薯、芋頭、馬鈴薯等。薯類的防治疾病的保健作用值得重視,各種薯類所含的營養素及保健功能因子不盡相同,在平日膳食中,我們應將不同品種的薯類調配着吃,力求多樣化[3]。

1.3.1蛋白質及脂肪

薯類的蛋白質含量在4% ~7%,番薯含量較高,脫水後的蛋白質含量更高些。而脂肪含量較少,只佔其0.4%。

1.3.2碳水化合物

薯類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高,主要由澱粉和糖份(糊精、葡萄糖及蔗糖)組成,其利用率比較高,是供給人體熱能的重要來源。

1.3.3薯類中鈣、鉀、鎂、銅等含量非常豐富;所含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尼克酸。

五穀雜糧的養生作用

2.1排毒養顏,抗癌防癌

五穀雜糧中含有大量植物纖維,是一種不能被消化的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物質。若食物中缺少植物纖維,殘渣減少,容易導致便祕的發生而伴隨着出現的就是代謝功能紊亂、面色暗沉、口氣、暗瘡。而五穀雜糧中的植物纖維促進食物殘渣或毒素在腸道內運行,促進腸道蠕動,使人體排便順暢並加強代謝功能,達到排毒的效果,並使其肌膚有光澤如,如馬鈴薯就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通利大便之功效,將搗爛與蜂蜜同煮服用有改善習慣性便祕和治療胃、十二脂腸潰瘍的作用。而五穀雜糧中的含有的一種物質--“抗酶”抑制劑,此物質是一種抑制劑,是癌症殺手,能增強細胞的活性,抵抗肌膚氧化並能抗癌防癌,有阻止皮膚癌細胞擴散,抑制肝癌、結腸癌生長的作用;而五穀雜糧中的維生素B族和氨基酸都有抗癌防癌的作用,常吃可預防瘤病變,而其五穀雜糧中的玉米里含大量的胡蘿蔔素,被消化後,能轉變爲生物活性的維生素A,對肺癌、胃癌、食道癌都有抑制的作用[7]。

2.2四性無味保健康

2.2.1四性

食物的“四性”與藥物“四性”是一致的,按寒、熱、溫、涼分類。寒、涼性食物多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等作用;而溫、熱性食物有溫經、散寒、助陽、活血、通絡等作用。五穀雜糧的四性也與之相同,寒涼性的五穀雜糧能減輕或消除體內熱象,能清熱解渴,除煩燥,若有明顯的消除或減輕體內寒象的現象,則歸於溫熱性。

涼性與寒性--涼性有降火氣、輕減熱症作用適合熱性症狀或陽氣旺盛者,如綠豆、小米等;寒性有清熱解渴、消除熱症的作用,適合熱性症狀或陽氣旺盛者,如小麥、蕎麥等。

溫性與熱性--溫性有補寒補虛的作用,適合寒性症狀或陰氣不足者,如紅豆、糯米等;而熱性有除寒、清除寒症的作用,適合寒性症狀,陰氣不足者,如花生、腰果等

2.2.2五味

食物的無味即酸、苦、甘、辛、鹹,古有“酸收、苦降、甘補、辛散、鹹軟”之說,無味都有各自對應的體內器官和功效,飲食時要無味均衡,纔是最好的養生方法[1]。而五穀中甘味、鹹味佔大多數。甘味的五穀雜糧能補虛治病,益補強壯,有調和脾胃系統的作用而鹹味的五穀雜糧有溫補肝腎、瀉下通便的功效,如粳米就有補益脾胃,平和五臟,止渴除煩等功效[8]。

綜上所述,五穀雜糧不僅僅是我們的健康食物,也是我們的養生良藥,爲了我們的健康多吃五穀雜糧,提高生存質量,減少疾病,延長壽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