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紅絲帶背後的無私關愛

紅絲帶背後的無私關愛

來源:妖孽男    閱讀: 8.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3年間,她用愛心與包容幫助了一個又一個艾滋病患者,救活一顆又一顆絕望的心。

紅絲帶背後的無私關愛

她30多次到河南艾滋病村,講解、傳授艾滋病防治知識,發展、壯大志願者隊伍。

她就是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護士長、北京紅絲帶之家辦公室主任王克榮,中國唯一榮獲英國貝利・馬丁獎的護士。

王克榮接觸的第一位艾滋病患者是來自山西的老李。那一年是1997年。老李在一家鍊鋼廠工作,是個車間主任。一次在向熔鋼的爐子裏放廢舊鋼鐵時,一個日本時期留下的炸彈被誤放進了熔鋼爐裏。爆炸發生了,爲救同事、搶設備,老李被燒傷了。在搶救過程中,以及後來多次的植皮、肢體功能恢復手術中,老李輸入了大量的血漿,至於是哪次輸血漿感染的艾滋病毒,誰也說不清。

聽了老李的故事,王克榮被深深感動了。她眼前的老李是個英雄,值得所有人尊重。從此後,王克榮突破了心理障礙,對艾滋病患者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也有了更多的愛心和包容。

“王姐,我的安全套破了,怎麼辦啊?”“王姐,我懷孕了,我想要孩子,可以嗎?”打開王克榮的手機,短信裏大多是這樣的內容,而發信息的人多是艾滋病患者。

王克榮的手機可以貯存1200個電話號碼,其中有700多個號碼是艾滋病病人的。每個艾滋病病人來到地壇醫院,她都會遞上名片,給他們聯繫方式,並一再叮囑:“有事找我。”她還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她說:“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接聽回覆。”

與艾滋病患者接觸的時間越長,王克榮越感覺,僅是在護理上、病房裏關心他們是遠遠不夠的,在走出醫院後,在心理、社會交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艾滋病患者更需要幫助。

2006年的一天,地壇醫院來了一名取結果的男青年,小夥子看到HIV呈陽性的報告單,沒有像其他患者那樣沮喪、絕望,而是特別平靜。這一幕恰被王克榮看到。王克榮知道,患者得知病情的瞬間、24小時、48小時,都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關鍵點。

24小時後,王克榮給小夥子發了一條短信:“小劉,你在哪?”“我挺好的。”

48小時後,王克榮又給他打了個電話:“小劉,你在哪呢?”這次小劉掛掉了。王克榮再打,他不接。王克榮趕忙發短信,這次小劉終於回了:“我在河邊呢。”這一天,王克榮給小劉打了很長時間電話,小劉告訴她,再過22天自己就要結婚了,請帖都發了,壓力太大了。

“小夥子,兩天後我們要去河南艾滋病村,你跟我們一起去吧,真想死也不差這一兩天。”小劉去了,當他看到村子裏很多艾滋病患者儘管經濟條件極差,還在正常種地、養孩子,很受觸動。他對王克榮說:“王姐,我不想死了,我覺得自己還有用。”回北京的火車上,小劉終於睡着了,這是他拿到檢查結果後,第一次安靜入睡。

2002年8月,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在河南艾滋病高發村建立了醫療點。這個村近千人因賣血感染艾滋病。幾年時間裏有130多人被艾滋病奪去生命,100多個孩子成了孤兒。面對這樣的情況,王克榮報名第一批進村工作。此後,在短短14個月中,王克榮就17次來到這裏,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王克榮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志願者也達2萬餘人。

王克榮曾撰寫了多篇與艾滋病相關的文章,先後30多次到大學、中學、社區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傳播,爲消除人們對艾滋病病人的歧視做不懈的努力。她先後到河南、河北、山西、陝西、新疆、四川、貴州、廣西等地,對當地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從對患者的心理諮詢、艾滋病科普宣傳,逐漸拓展到對全國各地艾滋病護理隊伍的培訓、督導上。由於工作出色,王克榮三次受到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接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