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戀物癖 > 旅行者 >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佈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它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是否知道“淝水之戰”這個以弱勝強的著名古戰役?是否瞭解古代城池水利工程的祕密所在?“歪門斜道”從何說起?“大救駕”是什麼意思?安徽的壽縣古城會給出答案。

這個位於淮河南岸,淝水東北的淮南小縣城,知道的人不多,專程來的人就更少。但諳熟中國通史的人,提起壽縣的大名,卻是如雷貫耳。壽縣有着4000多年的歷史,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一座有歷史、有記憶的城市,總會讓人對她心生敬仰、夢生依戀。

  金城湯池

從安徽的合肥市乘車出發,約2個小時便來到了壽縣。遠遠地就看到一片高峻峭拔的暗灰色城牆,蒼龍般橫亙眼前,門闕巍峨,城樓壯偉,雉堞起伏有致,氣勢非凡,中間一座威武的城門,刻着的“通淝”二字分外醒目,但見城裏城外,人來車往很是熱鬧。正在出神之際,忽聽“叮鈴鈴”聲響,騎車的老伯自稱是土生土長的壽縣人,熱情地邀我坐着他的車去逛古城。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壽縣古城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古城池疊壓在楚壽春遺址之上,棋盤式佈局,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由於壽縣襟帶淮淝,控扼吳楚,地理形勝,古稱要害。因此,歷代對其城垣修築頗爲講究,屢毀屢建,日益堅固,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在這片土地上,曾出現過多次“落日照大旗,馬鳴風簫簫”的驚世之戰;更有無數響噹噹的名字於此地成王敗寇。有史爲記的就有著名的東晉時在壽州城外八公山下,淝水河邊發生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秦滅楚時兩軍在此決戰,秦王嬴政終破楚國都城壽春,而完成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大業;劉邦、項羽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據八公山斷了楚王項羽的後路,逼其敗走烏江,自刎以謝江東父老,終成漢室大業……

注視着古老的城牆,摩挲着粗糙的磚石,數百載風雨摧損剝蝕,碩大的城磚上烙下了歲月斑駁的印跡。萋萋草莖,絨絨青苔,攀附蔓延,透出幾許荒蕪,特別有着一種零落空洞,曲終人散的迷茫意味。西風颯颯,奏出蕭瑟的天籟,古城往昔光榮與壯烈的歲月痕跡,一時涌上心頭,瞬間便使我陷入無以名狀的淡淡悵惘裏。恍惚中,有種超越時空的悠遠,彷彿聞聽到了蒼涼的聲聲羌笛,感受到鐵馬金戈鏗鏘的雄壯。

 歪門斜道

想像中的壽州城,有楚故都浪漫高蹈的風韻,有八公山上修道成仙迷幻的韻致,有淝水之戰凜冽的風骨……應當是雄渾大氣的,畢竟,古城承載的歷史深沉厚重。然而,今見壽縣,我卻大大地驚詫於它的纖小精緻,繞城一週的7141米城牆鎖定了古城3.65平方公里的面積,小則小矣,神態卻森然凝重。古城基堅牆固,古樸雄偉、氣勢磅礴,如蒼龍環繞。現城牆爲南宋重築,高8米多,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不少牆磚面隱約可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磚石用糯米汁、石灰等物彌合,固若金湯,有“鐵打的壽州城”之譽。外壁下部有兩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傾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爲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成就了壽州金城湯池的鏗鏘聲名。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第2張

古城門

古城有四門,各按地理位置取名,東爲賓陽門,南爲通淝門,西爲定湖門,北爲靖淮門。四門皆有護門甕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有“歪門斜道”之說,這種門向的特殊設置,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閘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這一水利設施,曾被譽爲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打小就在城牆根下長大的老伯說,最讓他驕傲的是,別處的古城牆因年代久遠早已完成歷史使命,但壽縣古城牆,直到現在還在護衛着古都的居民。“最近經常聽到報道,許多城市都存在排水防洪問題,壽縣雖古,卻很堅實。1954年淮河氾濫,洪水圍城,最高水位離北城牆頂部不到半米。1991年特大水災,洪水圍城50多天才退去,但城內的10萬居民安然無恙!”

 淝水繞城

聽着老伯的介紹,徜徉其間,路之盡頭赫然矗立着一座暗灰色的高大城樓,城門之上鑿刻着“靖淮”二字,正是北門。北門至今保留完整的甕城結構,城樓下的青石板,千年來已經磨出溝溝壑壑,見證着古城的歷史。樓爲重檐歇山頂,飛檐高琢,城牆高大險峻,以土爲基,通體向內收斂,層層收分,側面望去極富層次感,氣魄之雄渾足與古城之聲威相匹。城樓上立有一排鑼鼓,遊人可登樓擊鼓,以感受當年鐵馬金戈,兵臨城下的氣息。

信步登上城頭,向南望去,竟能看到南門高大的城樓,足見古城之小巧。舉目四望,暮靄蒼茫迷離中,秋色如畫。但見淝水自西北蜿蜒而來,一灣流水將城護,水波粼粼,水勢平緩,河道不寬,幾乎緊貼着古城牆的牆根往東南流去。繞堤柳翠,一帶平坦曠闊的田野隱隱沉浮在淡淡的霧靄裏,農家零星散佈其間。河畔青草綿延葳蕤,散發出一絲若有若無的恬靜和慵懶的清香,略有幾分白居易詩中“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古意。水邊則三三兩兩地有人悠閒垂釣,好一片田園牧歌式的山水風光。正是這番景緻,給古老的城牆平添了幾分活力。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第3張

城牆

回身放目城外,遠山含黛,蔚然清秀,輕嵐鎖了峯腰,那便是曾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令一代雄主苻堅黯然驚魂的八公山。當年的叱吒將士俱已白骨成土,若非籠在蒼煙落日中一方“淝水古戰場”的獨碑,誰會想到在這樣的水光山色中,曾經崛起過無數赫赫英豪呢!遙想前賢英雄勳業,令人思緒片片飄飛,《樂府詩集》中“囂聲動山谷,金光耀素暉。揮戟陵勁敵,武步蹈橫屍。鯨鯢皆授首,北土永清夷。”似乎已不再是詩集裏那發黃的幾頁,而是正恣意揮灑着光影的鮮活具象,撩人心醉情動。

  古城信步

倚在富有舊時代味道的交通工具三輪車上,穿梭在古城中,不經意間,就叫人咂摸、咀嚼出古城浮華過後的從容淡定,而油然生髮出滌盡塵慮的閒逸心境。尋常巷陌基本上還保留着原來的格局,屋宇鱗次櫛比,人字形的青灰色瓦面層疊參差,無言地訴說着久歷風塵後的滄桑,水墨畫般拙樸、恬淡。由絢爛歸於平淡的老城鉛華洗盡,與繁華喧鬧的通衢不過咫尺之隔的諸多巷道古韻猶存,執著地記載着逝水流年中的一個個生命片斷,提供着憶念的線索。楚令尹春申君黃歇故城遺址(明清時猶稱春申坊)、蔡侯墓、孔廟、奎光閣、清真寺、留犢祠等,或爲氣勢恢弘、構造玲瓏之古建築,或爲弘揚先賢遺風之勝蹟,各有千秋,彰顯着古城的魅力,讓人感受到古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強烈烙印。一個個凝定的瞬間託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歷史,依然可以追尋到蘊藏其中的厚重人文和美麗傳說。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第4張

古寺

“信步東禪寺,夕陽古塔尖。”

在東門不遠的大寺巷盡頭,是千年古剎報恩寺,始建於唐朝,據說是爲御弟唐玄奘奉敕而建。入得寺門,滿目樹影飄拂。草木盈庭,苔痕點徑,經營出一份能盪滌塵世煩擾的清幽。大殿前已經歷了一千三百載滄桑歲月的古銀杏,老幹虯枝,意韻古拙。明妍的陽光自糾結的枝葉間篩下點點斑斕的碎影,交相映得一地黃葉如金箔打就般,流金溢彩,詩意盎然。步入大雄寶殿,空闊幽深的殿堂供奉着兩尊唐宋時期所塑菩薩像——地藏王菩薩低眉垂目,若有所思;大勢至菩薩頰豐頤滿,莊嚴怡靜。旁列清乾隆時期泥塑十八羅漢,悲喜愁怒,形神兼備,超逸脫俗,精緻的程度讓人驚豔,似乎有着一種融合實質與幻覺的美感。日光自殿門、窗櫺間溢瀉而入,反透出一片朦朧的光暈。幽幽漫漫的光線,爲寧靜的禪房增添了安詳而幽邃的氣氛,叫人心境寧恬。

  美食救駕

登古城牆,遊古街巷,訪報恩寺……如果說,這是賞心悅目的精神美餐,那麼,壽縣的豆腐、豆腐腦、粉皮等諸多美食就更能讓人大飽口福了。不必說花樣繁複的豆腐宴,單是買兩個甜香飄漾的“大救駕”,尋一個街邊小攤,配上碗白嫩滑爽的豆腐腦,風味之佳,就別具異趣。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第5張

大救駕

古城街道兩旁,好多沿街門店上,都書有醒目的“大救駕”三字,我想這一定是當地一齣戲劇或一種物件的名稱,循着過去,卻有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是那樣的誘人,那樣的沁人心脾。進到一家門店,只見店裏滿是標有“大救駕”的紙盒前,全是一種形狀扁圓,色澤金黃,中間呈急流漩渦狀的小點心,店主熱情地招呼着我,隨手拿起一個點心遞到我手上。我捧住仔細看,點心不大,卻是多層花酥疊起,如金絲盤繞,輕輕掰開,餡兒繁多,五顏六色,品嚐品嚐,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香甜宜人。原來,“大救駕”指的就是這個小點心,我見過的點心都是稱“糕”“酥”“餅”之類的,叫這麼奇怪的名,還是第一次聽說。

店家看我疑惑,告訴說,當地的特產——“大救駕”在這兒家喻戶曉,這種以“大救駕”爲名的傳統糕點,早在一千年前就享有盛譽。提起“大救駕”的來歷,還很有傳奇色彩。五代十國後期的周世宗柴榮遠征淮南,命大將趙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壽縣)。經過了9個月的激戰,趙匡胤領軍終於攻進了壽縣。百姓們把芋、豆之類的麪粉,摻些蔗糖糅合一起,用油炸成餅子,敬送給帶兵的大將趙匡胤。趙食之香甜可口,一食而飽,感慨而又風趣地說:“好吃,好吃,真是大救駕了!”不久,陳橋驛兵變中,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了宋朝第一代皇帝。談起圍困南唐時在壽縣吃的點心,總有念念不忘之意,百姓們也就稱之爲“大救駕”了,併成爲宋朝的貢品和皇帝的禮品。這雖是千年來的傳說,但以“大救駕”爲名的這種糕點,一直在壽州古城流傳至今。此時此刻,大救駕的香味瀰漫我的周身,鑽入我的鼻孔,融入我的心田。

安徽壽縣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 第6張

古老的雕飾

數百載風雨的摧損剝蝕,給古城牆烙下歷史痕跡,斑駁的城磚依舊能讓人感受到當年鐵馬金戈鏗鏘的雄壯;而潺潺的護城河,城牆邊靜靜流淌,又爲這座古城帶來了些許靈性……風光閱盡,悠哉古城,笑看興衰,如夢無痕。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