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新一輪菜籃子工程首年 農民賣菜難問題仍未解決

新一輪菜籃子工程首年 農民賣菜難問題仍未解決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一輪菜籃子工程首年 農民賣菜難問題仍未解決

蔬菜市場陷入一種難以破解的怪圈——若逢種植面積大、蔬菜賤賣的年份,來年農民便跟風減少種植面積,菜價又像過山車似的往上漲。這次,怪圈“圈”住的是農民。今秋以來,內蒙古土豆批發價從去年的每斤近兩元跌至四角錢,北京、山東、河北等地發生大白菜滯銷現象,農民頗受傷害。

今年是我國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的第一年。一年多來,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措施推動菜籃子建設。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農民“賣菜難”似乎在此項工程實施的第一年,仍未獲得解救良方。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多部委共同制定的《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此外,商務部已會同地方商務部門,建立了一整套解決“賣菜難”救助機制,從信息引導、農超對接等方面拓寬銷路,千方百計緩解農民“賣菜難”問題。

市場:土豆無處存放被重埋地裏

李傑飛老家在山西忻州市靜樂縣王村鄉西馬坊村。本月初他回老家時發現,村裏的土豆滯銷了。

這個只有100戶左右人家的小村子每家有大約兩噸土豆,去年收購商在地頭都是1元一斤拉走,今年4角錢一斤的成本底線都無人問津。現在家家都把土豆存入地窖。地窖裝不下的就用草蓆蓋住,或重新埋回地裏。

李傑飛發了條微博求助,轉發已達800多次,但只有一家超市採購聯繫過他一次,暫無下文。

李傑飛“特別納悶爲什麼問的人這麼少”。

令人意外的是,被指“錢都讓他們掙了”的中間商今年也連連叫苦,蔬菜賣不上價,“往往拉一車賠一車”。

在新發地經營多年的土豆商於老闆說,他們賣土豆都是走量,一斤掙幾分錢就走。往常六七噸一天就能發完,現在怎麼也需要兩天的時間。

除了不好賣,最近又出現了收購難的情況。每年冬天於老闆都從內蒙古運土豆進京銷售,“今年土豆產量大,賣不上價,農民都不願意賣,想留着等市場好些再賣,都打地窖囤起來,現在特別不好收!”於老闆無奈地表示,前段時間可以4角多一斤收上來,最近眼瞅着就奔5角去了。

新發地農產品交易網11月1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土豆成交均價爲一斤6角錢。不光是土豆價格便宜,今年上半年,全國多省葉菜價格跌入谷底,三類葉菜圓白菜、大白菜、芹菜集體出現滯銷,而其他部分葉菜品種價格跌入歷史最低谷。

問題:市民得實惠農民難賺到錢

針對蔬菜市場存在的問題,去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今年是新菜籃子工程實施的第一年。

以北京爲例,市農委方面表示,目前北京的菜籃子工程實施第一年的結果正在統計中,相關數據還未出來。但另一位負責人則明確表示,第一個明顯的結果是北京市民可切身感受到今年菜價確實便宜了。

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說,今年菜價太低,對市民來說是實惠了,但有部分農民沒賺到錢,明年可能就放棄種地,出門打工,這樣可能會影響明年全國的蔬菜產量,進而助推蔬菜價格上漲。“不讓農民賺錢,這是挺悲哀的事。”

對於目前低價的狀況,張玉璽表示,“市民不應過度期待蔬菜價格低,而應有個科學適度的消費觀念,現在的農產品價格不是低,而是太低了,這樣農民的收入與城市發展差距太大,不利於農業生產”。

對策:蔬菜產業規劃上報國務院

針對今年“菜賤傷農”的情況,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都出臺相應政策予以應對。

農業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實施儲備蔬菜、農超對接等多項舉措解決農民賣難問題,要求各地盡最大努力減少菜農損失。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共同制定的《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或不久向公衆發佈。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說,蔬菜價格波動大是因爲信息不對稱,並非外界質疑的政府行政干預過度造成。他說,中國農戶生產規模太小,安排種植計劃時,更多的是看左鄰右舍,去年價格好,今年就多種,如果今年價格不好,明年就少種。這樣就形成一個同步效應,多種的時候都多種,少種的時候都少種,就會出現產量和價格的波動。

他說,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還是要完善信息發佈和信息指導。在這個《規劃》裏,對蔬菜的生產、流通、價格和市場供應及穩定都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p#副標題#e#

新聞延伸

蔬菜產銷格局26年未變種植與需求信息亟待統一

農民在整個蔬菜產銷體系中處於弱勢地位,沒有話語權,都是中間商定價。用中國社科院農村科技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的話說,一旦出現蔬菜賤賣的情況,農民的選擇只有兩個,賣或者不賣,賣肯定賠本或賺得很少,不賣就只能看着菜爛在地裏。

這種蔬菜供給和需求信息不對稱的格局亟待改變。

11月23日,通州於家務村頭,遠遠地就能看見綠油油的一大片白菜鋪在地裏。

尚學江今年大面積種植白菜緣於前兩年白菜的好行情。

去年,尚學江種了將近9畝白菜,一斤4角多至5角被菜商拉走,他淨賺了4萬多元。前年,他儲藏了一些白菜,深冬時賣出,也小賺了一筆。連續兩年可觀的利潤讓他今年將白菜的種植面積增加至10餘畝。

然而今年,他10萬多斤的白菜只以每斤8分錢的價格賣出3000斤,目前收入僅240元。

這是我國大部分菜農的寫照——自己只能種菜,能賣多少錢聽天由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科技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農民在整個蔬菜產銷體系中處於弱勢地位,沒有話語權,都是中間商定價。

李國祥說,從1985年中央提出農產品市場化改革,26年來,以農民爲主體的格局沒有變化。農民種植有強烈的盲目性,“今年賣錢多了明年接着種,鄰居們都種我也種”。

這也是蔬菜價格波動大的根本原因——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產戶漸漸遠離銷售市場,市場信息的獲得不順暢,且全國各地的蔬菜都可拿到任意的市場上銷售,全國蔬菜供給和需求的信息完全不對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

“這26年間,我國農業大發展,經濟大發展,這個格局早已不適應目前的發展水平。”李國祥分析。

尚學江自己算了一筆賬,這10多畝白菜,化肥、犁地、請工人等費用加起來已經投入了1萬多元,回本兒肯定沒希望了。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寧輝認爲,與政府在高菜價時所採取的密集且強有力的措施相比,在菜價低時,政府是缺位的,二者反差強烈。

高菜價傷害城市消費者利益,菜價低則傷害農民利益。

李寧輝說,去年冬天菜價飆高,國家通過減免過路費、進場費、擴大生產、給予補助等多種方式將菜價迅速穩定下來,但是今年農民蔬菜賤賣甚至爛在地裏,有關部門卻沒有有效的措施出臺,這相當於用農民的利益補償城市消費者。“政府對城市消費者利益的保護和農民利益的保護應該對等”。

“今年虧了,明年菜肯定就少了,菜價又會上去。”李國祥說,如果在菜價低時政府能給予種植補貼,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就能減少蔬菜價格大幅波動。

李國祥認爲,政府在糧食的調控上做得比較完善,但在蔬菜產業方面,做得不理想。不僅缺乏有效信息引導,監督管理得也較分散。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李國祥認爲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將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真正做起來。龍頭企業現在雖然很多地區都有,但對於龐大的農民羣體來說還遠遠不夠。雖然農業部公佈的農業合作社全國有40多萬家,但是由於經費等問題,實際發揮作用的很少很少。如果這兩個均做起來,由農民合作社直接與龍頭企業對接,由企業負責收購,農民的損失將大大減少。龍頭企業可以政府參股,合作社甚至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按產品組建,這樣可能更有利於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此外,將市場信息發佈前置,政府需要做的僅僅通過蔬菜儲備和政策調整,也可以很好地保持市場價格穩定,農民、城市消費者均受益。

尚學江雖然對今年白菜價格不抱希望,但他仍在地裏忙活着,他要趕在大冷之前和工人將已經長成的白菜堆成垛蓋上草蓆,期待晚些能賣上個價。他說,如果有人出3000塊錢,他就讓人家把這10萬斤白菜拉走,一斤白菜只賣3分錢。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