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中國成糖尿病第一大國 約六成患者尚未被診斷

中國成糖尿病第一大國 約六成患者尚未被診斷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不斷高發,已成爲全球的熱點公共健康問題。隨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呈攀升態勢。目前我國20歲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達到9.7%,以9240萬患者數成爲糖尿病第一大國。更令人擔憂的是,約有60%的患者尚未被診斷,可能喪失及時治療的機會。有關專家呼籲,糖尿病發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現狀急需改變,激發出患者主動性是戰勝糖尿病的關鍵因素。

中國成糖尿病第一大國 約六成患者尚未被診斷

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發生

作爲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處來自於其可能導致的一系列併發症,如心臟病、腎病、失明、截肢等,一旦發生,無疑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更大的痛苦和負擔,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嚴格控制血糖是延緩併發症發生、降低併發症風險的重要途徑,而目前我國患者的達標率之低令人擔憂。”在近日召開的美國糖尿病協會亞太年會賽諾菲媒體會上,衛生部糖尿病諮詢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潘長玉這樣說。

她說,根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爲7.0%,而2011年2月發佈的調研結果顯示,在14萬多名被確認爲2型糖尿病的受訪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僅爲35.28%,即超過六成的患者不達標。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不好,可使併發症提前5至10年發生,潘長玉建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適時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應動員患者從監測入手,加強疾病控制的主動性和自我管理水平,幫助醫生正確評估日常活動和藥物治療對血糖的影響。

她表示,用於治療糖尿病併發症的費用,約爲直接用於降糖費用的三四倍;根據監測情況,醫生可及時恰當地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並通過優化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陳璐璐說,應發揮患者主動性,促進血糖達標。自我血糖監測是正確治療的關鍵一步,它是糖尿病患者瞭解身體狀況和病情的有效手段,有助於及時發現血糖異常,使醫生能正確評估患者日常活動和藥物治療對血糖的影響。此外,爲保證血糖平穩達標,患者應首先向醫生諮詢,科學合理地調整劑量,避免影響病情控制。

1型糖尿病研究項目啓動

近日,一項由國際糖尿病聯盟、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與賽諾菲公司聯合發起的“中國1型糖尿病研究項目”在京啓動。該項目是針對中國1型糖尿病患者人羣分佈及數量、醫療開支以及疾病關護、管理情況等,做出全面調查和研究,它將改善中國1型糖尿病治療管理現狀,提供第一手的參考數據。項目歷時4個月,在北京和汕頭的醫院展開,最終調研報告將於今年12月召開的國際糖尿病大會上公佈。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紀立農教授表示,我國目前至少有100萬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率較低。患者自身不產生胰島素,完全依靠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控制血糖,有時在嚴格控制下還會發生低血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項目將有利於更準確地瞭解中國1型糖尿病患者現狀,並最終爲改善臨牀實踐和公共衛生政策的實施,以及提升1型糖尿病整體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據。

國際糖尿病聯盟主席吉恩·克勞德·穆班亞教授,在出席項目啓動儀式上表示,該項目的研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提高對併發症的重視。目前中國政府越來越多地認識到防治1型糖尿病的重要性,並且大力支持1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而我們也要認識到,1型糖尿病完全可控,也是完全可以管理好的。

鏈接

中國糖尿病防治要點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爲9.7%,已高過世界平均水平的6.4%。同時,中國糖尿病高危人羣也在擴大,約有1.5億人。國際糖尿病聯盟主席吉恩·克勞德·穆班亞教授強調,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人們預防糖尿病。爲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出現障礙,因此,患者必須依賴外源性胰島素,不然會危及生命。但1型糖尿病人的病情發展是可以減緩的。比如正確用藥、在營養飲食等方面加以注意等。

其次,2型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像飲食結構、鍛鍊與否以及年齡,都會影響2型糖尿病的發展。迴歸健康生活方式,就是減少發病最好的方法。

第三,妊娠糖尿病,它不但影響母親健康,還會促使孩子逐漸發展成糖尿病。妊娠婦女應該非常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這種病是可逆的,可預防的。

此外,兒童和老人需要特別關注。兒童比較好動,吃的方面比較喜歡甜食類的食物,所以需要家長幫助他們用無糖食品替代,像無糖巧克力、無糖粥等。老人的治療重點應以他們的生活品質爲焦點,比如成年糖友,通常一天要注射3次胰島素,老年糖友就應改成每天注射1次24小時長效胰島素,再配合降糖藥,這樣就更好。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