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毒蘋果”追蹤:“黑心”企業貪便宜致中毒

“毒蘋果”追蹤:“黑心”企業貪便宜致中毒

來源:妖孽男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蘋果公司這份“遲到”的報告,引起媒體和社會對聯建公司137名員工不幸遭遇和生存現狀的關注。

“毒蘋果”追蹤:“黑心”企業貪便宜致中毒

“黑心”企業貪便宜違規使用正己烷導致100多名員工中毒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聯建公司於1999年12月建廠,註冊資本1.23億美元,主要生產新型平板顯示器及相關電子零組件、五金配件等相關產品,現有員工1.6萬餘人,平均年齡20歲左右。

據調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聯建公司模組五課在作業場所開始使用價錢更便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劑進行擦拭顯示屏作業。模組五課車間是密閉潔淨車間,車間內直接接觸使用正己烷的職工有800餘人。由於公司沒有對正己烷使用的職業危害影響進行申報評估、檢測,也沒有改造相應的通風設施,導致作業現場空氣中的正己烷含量嚴重超標,部分員工出現頭暈、手腳麻木等正己烷中毒症狀。

事件發生後,蘇州工業園區有關部門立即介入,督促指導企業整改職業危害隱患,開展員工體檢、康復、診斷、工傷鑑定等工作,並依法對企業實施行政處罰。據聯建(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立昇介紹,公司於2009年7月28日停止使用正己烷,同時爲員工配備了防護有機溶劑危害的個人用品,對模組五課車間加強整體通風和增加新風量,對擦拭崗位加裝了局部通風裝置。記者在車間看到,192個擦拭工位已全部安裝上了喇叭形吸風罩。此外,當時的駐廠最高主管楊瑞祥也因“沒有告知員工,沒有完善工廠工作環境,違法使用正己烷”等原因離職。

記者多方覈實獲悉,在這次中毒事件中,聯建公司總共發現有137名疑似正己烷中毒的員工,後經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診斷爲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其中91人完成了工傷等級認定。

中毒影響巨大 部分員工擔心後遺症不敢離職

中毒員工的獲賠償情況、生活現狀和身體康復情況,是目前公衆關心的幾大焦點問題。

記者瞭解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綜合蘇州市居民的平均年齡和蘇州市社會平均工資標準等參數,完成工傷等級認定的員工中,有58人認同鑑定結果,在離職後獲得了7—14萬元不等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56人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留在公司上班的生產三部員工程霄羣告訴記者,對於中毒員工的去留,公司充分尊重自身意願,像自己這樣願意留下的員工,公司全部將其調整到不接觸擦拭操作的崗位。

但是,仍有一些員工不同意認定的工傷等級,一些員工糾結於去留問題,一些員工認爲自己沒有完全康復並且有復發跡象,提出需要進一步治療。他們均對目前的處理結果表示不滿。

27歲的員工賈景川說:“公司提出,如果想拿到傷殘補助金,就必須和公司簽訂解除勞動合同的協議書,將來再無任何糾葛。”賈景川表示,儘管醫生說他已好轉,但自己現在手腳依然容易出汗、怕冷,特意買了羽絨褲。“這是老年人才穿的,我現在就靠它保暖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後遺症?”

一線操作工郭瑞強出院已經7個月,但兩個月前又開始感覺像最初發病時一樣。“這種狀況也無法換工作,而且還不知道將來對生活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所以他也不敢和公司輕易籤離職協議,如果簽了協議,按照協議的規定,以後再有症狀,公司將不負任何責任。

不少中毒員工表示,他們之所以目前仍留在公司,是不想拿那一次性補助去賭自己的未來。“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在這裏堅持工作,(一旦中毒病症復發)最起碼公司還要對我們負責。”員工張飛說,只是原來每月能加班120小時,現在只有力氣加班50小時了。

政府應前移監督陣地,切實履行監管職責

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副局長郎菊明表示,園區兩年前就明確發出通知,要求區內電子企業不使用正己烷,並要求企業簽訂承諾書。“現在看來,不能輕信企業的承諾書。”

他強調,政府管理部門必須前移監督陣地,切實履行監管與查處的法定職責,必要時可進駐企業調查個案,檢測勞動環境,對可能產生污染源的工藝作出警示並責令停產改進,直到消除危害、排除污染源爲止。

據郎菊明介紹,中毒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已對企業進行了處罰,並責令整改。“現在每月都要抽檢一次,直到整改完全到位。”

蘇州第五人民醫院職業病科主任醫師劉傑介紹說,正己烷中毒會引起周圍神經損傷,導致四肢麻木,感覺異常,嚴重的會導致四肢運動神經受損傷,肌肉萎縮。“但正己烷導致的中毒是可逆的,脫離原來的環境後,症狀只會減輕,不會加重。”他接診的萬秋英屬於中度中毒,到醫院時根本不能行走,也是聯建公司發病最重的一位。“她是最後一個出院的,恢復良好,目前沒有明顯的後遺症。”

記者在採訪中,各方人士呼籲,要確保企業員工在安全和衛生的環境中作業,應要求企業依法生產,但政府監管也必不可少。而且政府的監管必須前移而不是事後補救,對違規企業的嚴厲處罰和威懾是保障員工權利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勞動者在維權時只能“一個人戰鬥”而得不到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持,事態的發展很可能一直“發酵”。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