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影評《玻璃城堡》:生活不會只有一個結局

影評《玻璃城堡》:生活不會只有一個結局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沒有一個編劇敢冒險編這樣一個故事:奇葩的家庭,父親是才華橫溢的工程師卻酗酒嗜賭做不久任何一份工作,母親是浪漫熱情的畫家,把居無定所視作冒險,他們擁有價值百萬美元的土地,四個孩子,過着四處遷徙朝不保夕的生活。

影評《玻璃城堡》:生活不會只有一個結局

圖片來自微博

孩子們吃不上飯,沒錢去醫院治病,父母甚至無所謂他們是否上學,孩子們從小學會抱團取暖,自己照顧自己,每個孩子都有一隻小豬存錢罐,滿心期盼着有朝一日存夠路費,離開家。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二女兒珍妮特長大後成爲紐約著名八卦專欄記者,在父親去世後將親身經歷寫成一部非虛構小說《玻璃城堡》,小說改編成同名電影,去年在美國上映。我在愛奇藝上看到《玻璃城堡》,那種打翻心情五味瓶的感覺一時難以言表,時而沮喪怯懦到不敢直視鏡頭,時而又憤怒到想衝着這對父母揮拳頭。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了好萊塢式的溫情脈脈,可以毫不費力地給出結論,然而看《玻璃城堡》竟然完全無法做到。

如果有編劇膽敢“編”這樣一個故事,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做好準備承受邏輯上的、情感上的、有關真實與虛假的質疑,因爲虛構一個故事前,任何作者都會在心裏默唸自己的主題,然後迫切地直奔主題去闡述,去告知他所理解的世界。然而,真實的生活從來沒有預設的主題,更不會按人的邏輯發展,就像一個暗藏機關的箱子,大世界裏有小世界,小世界裏還有更小的世界,在不同的人面前呈現出如萬花筒一般形形色色的各種謎團與暗示。

在豆瓣網的影評上可以讀到,許多中國觀衆對影片的結尾爭議很大,有人認爲導演用冷酷的現實開了個頭,最終卻強硬地給了一個好萊塢式主旋律的結局,愛與包容。珍妮特最終離開了第五大道的豪宅和金融家丈夫,在父親的病榻前父女盡釋前嫌,相互理解,相互給予了最大的勇氣。父母的空想主義和特立獨行的生活態度給四個孩子帶來了災禍般的成長經歷,卻也帶來了不對現實妥協的人生態度,無論面對怎樣的窘境也要擁抱生活,活出真實的自己。

真實的生活原本就是一枚雙面硬幣,每個人卻只能站在自己的觀測點上理解出一條線性的邏輯,然而生活絕不會順着個人意願一路發展下去,所以,如果我們時不時將硬幣翻個面看看,或許能理解更多,包容更多。一部電影、故事需要結尾,圓滿或不圓滿,生硬還是自然,任由個人判斷,我想沒有哪樣的結局必然牽強,只有我們尚不能理解的情感和不敢直視的疑問。其實,好電影從來也不是給出一個答案,無非是希望可以帶觀衆從生活表層向下深潛,直至浮現出或這或那的巨大問號,令不同的人都能從中折射出自己的感想與經歷。

如果有人曾經歷過承諾永遠得不到兌現,那他一定會對那個永遠在設計中的玻璃城堡引發共鳴;如果有人也在做着違背自己本性的工作或以各種生活負擔加身爲理由壓抑自己,過着雞肋般的生活,那他或許會停下來想一想女主角從何而來的勇氣,義無反顧地拋卻名利,不再耗竭自我地日復一日;如果有人也曾深感被家庭與父母傷害,看完這部電影后,或許也能換個視角思考,父母曾帶給自己正面意義……電影只能以一種結局謝幕,而生活時刻都可以重新開始以另一種方式展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