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南京一學校實施均衡分班 杜絕以各種形式設重點班

南京一學校實施均衡分班 杜絕以各種形式設重點班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京一學校實施均衡分班 杜絕以各種形式設重點班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晨 王璟

­進了大門進不了小門?不用擔心了! 南京市小學一年級和新初一全面實施均衡分班,各行政班確定後不得重新分班,中途不得調班。

­均衡分班,不再挖空心思“進小門”

­記者昨天從南京市教育局獲悉,根據今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招生工作要求,南京市在起始年級全面實施均衡分班工作。各行政班確定後不得重新分班,中途不得調班。

­在南京一中初中部2017級初一均衡分班現場會上,家長代表先抽籤選取班級,再由任課老師抽籤決定任教班級。分班結束後,學校將分班結果在校內公示供家長、師生監督。家長們對均衡分班紛紛點贊。“再也不用擔心進了大門,進不了小門了。”一位新生家長表示。一中初中部校長孔北京認爲,均衡分班家長稱讚,老師歡迎,學生受益,實現了“三方共贏”。

­自2017年秋季學期起,南京市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論公辦民辦,一律要求均衡分班。根據南京市教育局近期出臺的《關於做好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分班工作的通知》,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根據實際,考慮生源結構、性別構成、教師配置、班額等因素均衡分班,確保班級生源分佈及任課教師團隊組成大體相當。從目前公佈的南京市各區均衡分班實施方案看,在具體分班操作上,各區大都採用了電腦搖號或隨機抽籤的方式。很多學校在均衡分班時,還從教齡、性別、職稱、學科、教學特長和教研成果乃至性格特徵等方面綜合考慮均衡師資,保證教學質量。

­杜絕以各種形式設重點班

­據瞭解,近年來,南京通過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紮實開展熱點學校公辦空餘學位搖號試點工作,義務教育的擇校熱得到了有效遏制。從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均衡分班在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全面實施,全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取得實質進展。

­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表示,南京推行“均衡分班”是向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機會均等、緩解擇校矛盾目標邁出的關鍵一步。今年初,根據《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省政府出臺一號文件,即《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地要規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爲,堅持均衡編班,杜絕以各種形式設重點班。南京市政府也制定《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不得以任何名義分設實驗班、重點班、快慢班等”的明確要求。

­分班方案和結果要予以公示

­孫百軍局長要求,臨近開學,各區要按照各自方案抓緊實施均衡分班工作,把好事辦好,實事做實。據悉,目前全市各區均按照向社會公佈的義務教育均衡分班方案,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分班工作正陸續進行。根據要求,均衡分班實行陽光操作,各學校要在校內顯目位置對起始年級新生分班方案、分班過程、分班學生名冊、任課教師團隊予以公示,並明確學校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監督電話,公示時間爲3天。分班過程中要邀請家長代表、學校責任督學、教育部門紀檢監察人員參與監督。各行政班確定後在校期間不得再次重新分班、編班,學生中途不得調班。

­校長支招

­“搶跑”式銜接 可能讓孩子“厭學”

­昨天,南京“名師公益大講堂”開講“銜接教育”。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校長朱焱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假期裏,他收到一條來自家長的短信,家長在短信中說,“尊敬的朱校長:我的孩子很順利地升入貴校初中,我們全家人都很高興,高興之餘,我也很焦慮,聽說很多小升初的孩子在暑假忙着上小升初銜接課。除了天天接送耗費精力之外,還要花費一大筆費用。暑期上不上銜接課,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這條短信讓朱焱很擔憂,他說,很多家長沒能理解“銜接教育”的真諦,把銜接教育簡單等同“提前上文化課”,着急“搶跑”,恐怕是“好心辦壞事”!他分析說,“搶跑”不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可能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還容易加重家庭負擔。

­在朱校長看來,銜接教育不僅是知識方法的銜接,行爲能力和個人心理的銜接同樣重要。針對新晉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家長,他給出差異化的建議。

­新初一的家長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氛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改正毛病。比如:家庭共同用餐時,家長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刷微信;多鼓勵,樹信心:孩子成績下降,少責備,更不能不分青紅皁白地大罵;學會放手,培養孩子逐步獨立的能力。

­他支招“新晉”高中生家長:創建學習型家庭環境;教會孩子規劃時間,學會自我管理;指導孩子進行生涯規劃,樹立遠大理想;減少衝突,平等溝通;發展思維品質,培養創新精神。(記者 李晨 王璟 實習生 朱煜冬)

原標題:南京一學校實施均衡分班 杜絕以各種形式設重點班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