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食鹽發現塑料顆粒 塑料顆粒對人體有害嗎

食鹽發現塑料顆粒 塑料顆粒對人體有害嗎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媒稱,用海鹽給食物調味的中國食客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塑料微粒污染物。

食鹽發現塑料顆粒 塑料顆粒對人體有害嗎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0月29日報道稱,研究人員分析了從中國各地超市中購得的15個品牌的普通食鹽,他們在食鹽顆粒中發現了用於生產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還有聚乙烯、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料。

其中海鹽受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研究人員測得每磅(1磅約合0.45公斤——本網注)海鹽中有1200多粒塑料微粒。由華東師範大學的施華宏領導的研究小組還發現,從鹽湖、鹽井和鹽礦中獲取的食鹽雖然塑料微粒的含量較低,但每磅食鹽中也有15至800粒。

施華宏和同事認爲,塑料微粒源自獲取海鹽的海洋環境中漂浮的大量塑料污染物。研究人員還說,塑料微粒也有可能經由其他途徑進入食鹽,包括在食鹽加工、乾燥和包裝過程中。

紐約州立大學弗裏多尼亞分校研究塑料污染問題的謝里·梅森說,生產商一般通過蒸發來從海水中提取海鹽,這一過程把除了水以外的其他所有東西都留了下來,因此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海鹽受到塑料微粒污染的情況很可能也很普遍。他說:“塑料已經變成這樣一種無處不在的污染物,所以我覺得你是從中國超市還是在美國超市貨架上的海鹽中找到的塑料顆粒已經不重要了。”

據施華宏的研究小組說,如果一個人攝入的海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大攝入量,那麼這個人每年將攝入約1000粒塑料微粒。這仍低於歐洲人吃貝類攝入的塑料微粒。根據去年公佈的一份報告,估計歐洲人平均每人每年吃貝類攝入的塑料微粒爲1.1萬粒。貝類會受到微小海洋污染物的污染。

梅森還說,鑑於塑料污染中含有重金屬和其他受關注的化學品,讓進入食物鏈的塑料降至最低是明智的選擇。

延伸閱讀:如何辨別假鹽和有毒鹽

我們每天上火離不開鹽,但殊不知大量的工業用鹽、農藥廢渣鹽、亞硝酸鹽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假鹽對身體的危害特別大,攝入過多會中毒甚至死亡。

亞硝酸鹽如何鑑別

在日常生活中,衆多飲食細節都隱藏着亞硝酸鹽,街頭燒烤等路邊攤是亞硝酸鹽大戶,隔夜菜中也有亞硝酸鹽。科學研究結果一般認爲硝酸鹽本身是無毒的。但是亞硝酸鹽如果大量進入人體的話,可能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症”,血液失去攜帶氧的能力,從而出現缺氧症狀,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大量分析研究表明,六大最嚴重的亞硝酸鹽“潛藏地”是:粉嫩熟肉;剛做的醃菜;吃剩隔夜菜;久置涼拌菜;久煮火鍋湯;刺鼻海鮮乾貨等。目前現在各種燒烤肉製品、羊肉串、醃製品,以至驢肉、鹿肉、羊雜、內臟等,幾乎所的肉製品都會加入亞硝酸鹽。

工業用鹽如何鑑別

專家介紹,工業鹽主要用於制鹼、鍋爐軟水、染料、肥皂及飼料加工等領域,工業鹽含有較多的重金屬和對人體有害的雜質,長期食用對肝臟、腎臟的損傷很大。

一般來講,正規食用鹽質白,呈細沙狀, 水分極少,用手揉捏時不會有凝結感。工業用鹽不含碘,色澤灰暗,外形多爲顆粒狀,水分含量大,工業井礦鹽外形與食用鹽相似,含有毒物質卻不含碘。

1、從包裝外表看:假碘鹽的包裝袋質地較次,顏色比較鮮豔。造假者摸透了消費者的心理,如果讓消費者挑選的話,他們選前者的可能性較大。

2、從封邊鋸齒看:假碘鹽袋子鋸齒棱角分明,切割比較明顯。另外,真碘鹽袋子封邊比較正規,兩頭封邊寬度相等,但假碘鹽袋子往往會一端長出一些。

3、從防僞標識看:真碘鹽袋子上的標識都工工整整地貼在同一個位置,而假碘鹽袋子上的標識粘貼的明顯不規範。

4、從產地看:因爲食鹽產品銷售有嚴格的地域性,四川地區一般只銷售自貢久大鹽業公司出品的各類碘鹽。

5、驗證方法:有一個很方便的方法可以識別食鹽的真假,在新切開的新鮮地瓜或馬鈴薯上抹撒食鹽,切面變藍是加碘食鹽,否則是假冒品。

農藥廢渣鹽如何鑑別

“農藥廢渣鹽”即是將草甘膦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氯化鈉結晶再利用,冒充食用鹽。草甘膦儘管低毒,終究是農藥。

外觀上,食用鹽含碘,質白,呈細沙狀,水分極少,用手揉捏時不會有凝結感;工業用鹽不含碘,色澤灰暗,外形多爲顆粒狀,用手抓呈團狀,不易鬆散,水分含量大。

1、看包裝袋有沒有摺痕。真鹽包裝袋兩側平滑無摺痕,假鹽包裝袋兩側摺痕。

2、看編號是否重號。如果發現有兩包或以上的小包裝鹽編號重號,即爲假鹽。

3、看防僞標識。這些標識都是放在固定貼在包裝膜夾層的一個位置。可拿幾包鹽對比,如發現防僞標識有偏差,即爲假鹽。

4、看封口。小包裝的封口處壓紋線條清晰,用手指觸摸有明顯的凸凹感的是正品,否則爲假鹽。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