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西雙版納爆發登革熱疫情 請注意防護

西雙版納爆發登革熱疫情 請注意防護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雙版納爆發登革熱疫情 請注意防護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據云南西雙版納州衛計委通報,近期西雙版納州境內暴發登革熱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今年西雙版納暴發登革熱疫情特點是有明顯的一個家庭聚集性,病例之間也存在流行病學關聯,疫情在過去的一週之內快速上升,截至目前統計,累計報告病例是398例,其中已經是輸入15例本地感染病例,344家39例。累計重症是12例,重症患者都由人民醫院收治,沒有死亡的病例。已累計收治病人是 146例,現在有183名的患者在住院治療。

據通報景洪市在今年的7月13號報告了首例輸入性病例,在8月23號報告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初期疫情由原來的以市區人口密集片區爲主。近兩週內,疫情呈現了一個快速的上漲,向周邊其他地區擴散,疫情還將持續一段時間。10月底或者是10月初都有可能報告病例,目前還沒有病例報告,在勐海、勐臘縣由於輸入病例,可能也會下一步發生病例,同時不排除向周邊市輸送病例的可能。

在首例的輸入性病例發現以後,景洪市及時啓動了4級應急預案,全州各級各部門廣泛開展了以滅蚊、清除蚊蟲爲主的愛國衛生運動以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目前西雙版納州政府已經安排了全州登革熱防控經費100萬,下撥到各縣市和部門。由於疫情已經向州鎮擴散,景洪市衛計委根據疫情態勢,發了一個關於登革熱疫情防控工作預警的通知,組織人員加大對疫情地點地區進行一個病例排查,防病宣傳和入戶清理。

延伸閱讀:登革熱疫情情況

1、紹興柯橋、越城再現登革熱疫情

國慶黃金週期間,“登革熱”再次襲來。記者昨天獲悉,紹興市的柯橋區、越城區等地,近期相繼發生了登革熱疫情,紹興市聯防聯控辦還啓動了全市登革熱疫情防控Ⅱ級應急響應。

記者瞭解到,9月份柯橋區曾出現6例登革熱病例,但目前這6個病人已全部治癒出院,事實證明登革熱完全可以治癒。不過,近期在柯橋區和越城區再次出現登革熱病例,這說明該疫情並未離我們遠去。

考慮到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就是清除蚊子,因此柯橋區自9月12日起,開展爲期2個月的全區範圍內秋季大面積滅蚊防蚊工作。

隨着秋季的來臨,氣溫一路下降,轉涼的天氣對於預防登革熱來說十分有利。據瞭解,最適合蚊子繁殖的溫度是20 -25 ,而蚊子活動最活躍的溫度是28 左右,按照接下去幾天的氣溫“走向”,蚊子會慢慢減少。

但氣溫下降並不意味着蚊子就絕跡了,近期新出現的登革熱病例就是最好的證明。

“滅蚊工作得繼續做,否則帶着病毒的蚊子過冬後,明年會繼續傳播登革熱。”柯橋區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登革熱的傳播媒介“白紋伊蚊”喜歡在小面積的積水上產卵,安靜、陰涼的水環境是它理想的繁衍之地,因此登革熱防控的關鍵在於做好防蚊滅蚊和消除蚊子孳生地,清除積水點。

專家提醒,要將盆罐清除或倒置存放,不要留積水點;水培植物勤換水,並保證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內壁的乾淨。

2、臺灣登革熱疫情趨緩

10月8日電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佈,全臺確診本土登革熱病例數已達21761例,7日新增404例,疫情持續趨緩。

據統計,全臺登革熱本土病例中,臺南市佔18383例、高雄市佔3015例、屏東縣佔87例,其餘縣市均爲移入的散發疫情。

該中心表示,臺南市單日新增病例287例,較上週同期減少131例,過去一週平均確診病例數連續呈現下降趨勢;高雄市單日新增111例,過去一週平均確診病例數微幅上升。

7日新增2例疑似登革熱死亡個案,總計目前累計死亡人數爲89人,另有28例疑似死亡病例待審,57人於加護病房治療中。確診病患中,86.8%已康復。

該中心仍表示,現已進入往年疫情流行高峯期,呼籲民衆仍務必保持警覺。清除孳生源纔是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民衆應主動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並定期巡查,以降低感染風險。

3、越南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9日報道,越南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病例數破4.3萬例,造成28人死亡。越南衛生部門表示,將對拒絕化學防治噴藥等行爲罰款,以利有效控制登革熱疫情。

據報道,目前已有53個省市發現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胡志明市病例數最多,高達10624例,同奈省(Dong Nai)5694例,平陽省(Binh Duong)3942例,河內市2729例。

報道指出,雖然衛生部門已採取多項防疫措施,但是成效不佳,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病例人數仍不斷增加。

越南衛生部門表示,疫情升溫的主因是民衆防疫意識不足,不少民衆拒絕配合登革熱防疫噴藥作業,使得疫情越來越嚴重;爲有效控制登革熱疫情,未來除了加強展開防疫相關工作外,將針對民衆故意拒絕化學防治噴藥等行爲採取罰款措施。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