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宮寒"是女人變老根源 暖宮四個小祕籍

"宮寒"是女人變老根源 暖宮四個小祕籍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宮寒"是女人變老根源 暖宮四個小祕籍

有的女性朋友在冬天往往會特別的怕冷,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即便是這樣手腳還是冰冷冰冷的,有時還會出現腹痛,冒虛汗等不適症狀,其實這些都是宮寒的表現之一。

何謂宮寒

宮寒,顧名思義就是子宮寒冷。百病起於寒,宮寒在婦科病及婦科不孕症中佔一半以上,典型症狀主要表現如下:

1、發胖。

宮寒者的另一表現是渾身發胖,並伴有氣短乏力、失眠多夢、月經過少、不排卵等症狀。子宮熱量不足,爲了維護自身的生理機能,脂肪就充當起“護宮使者”,子宮越冷身體就越需要囤積脂肪,從而引起發胖。

2、月經異常。

經前小腹有墜脹感,並出現白帶增多、腰痠或痛、兩乳脹痛等現象,少數有反胃、作嘔反應;行經腹痛,小腹發涼,月經色黑有血塊,個別女性痛經達到難以忍受之程度。

3、下腹寒冷有時作痛。

經期有時錯後,色淡而量少,精神較差,平時腰痠腿軟,小便較多,月經量少,性慾減退,舌質淡苔白,脈沉。真陽不足的則腰痠如折,面色黯黃,自覺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溫,主要腳冷而疲軟,口淡而無味,喜食辛燥,月經略有錯後,有白帶,小便頻或失禁,舌質淡,苔白膩而滑,脈沉弱。

“宮寒”女人變老的根源

快速減肥

無論採取節食、運動,還是吃藥,減肥途徑都是做到消耗大於攝入即可,但必須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如果用很短的時間達到瘦身目的,那就只能用健康作爲代價了。快速瘦身無非是採用峻烈猛藥、以非正常手段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脂肪。這在中醫看來,等於身體在短時間內丟失了大量的能量性物質,寒邪很可能乘虛而入,攻擊子宮。

冷食太多

在中醫養生傳統中,女性體質屬陰,不可以貪涼。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冷飲、冰茶、瓜果等寒涼之物也不可以貪多,更何況那些一年四季舉着冰激凌的人。吃了過多寒涼、生冷的食物後,這些食物進入體內會消耗陽氣,導致寒邪內生,侵害子宮。所以中醫的吃涼指導主要適用於女性。

過度疲勞或情緒變化大

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很容易導致身體過度疲勞,損傷身體陽氣,免疫力下降,尤其是熬夜工作時,寒風夜致,邪風就此“入宮”。

沒有按自己的體質選擇飲食

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較寒,四肢容易冰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熱。可這類女性在選擇飲食時卻沒有因爲自己體質寒涼而選擇適合自己暖身食品,反而更偏好涼食。因此這類人更需注意自己的飲食,別讓子宮“雪上加霜”。

"宮寒"是女人變老根源 暖宮四個小祕籍 第2張

暖宮小祕笈:

運動

“動則生陽”,寒性體質者格外需要經過運動來改善體質,快步走最簡單,上班、下班隨時都可以。如果在卵石路上走更好,可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使全身溫暖。慢跑、跳繩都不錯,如果游泳的話要注意最好在溫泉遊。

泡腳

把艾葉、紅花、小茴放入水中燒開,待水溫適合時泡腳,有暖宮散寒、活血化瘀、舒通經絡的作用。

中藥浴足

我們雙足上的在編穴位有66個,約佔全身穴位的1/10,將雙足泡在熱水中,可以促進全身的經絡和血脈暢通,改善手腳冰涼、宮寒等症狀。

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紅花、肉桂、生薑等熱性藥材煎出的藥液,效果會更好。

例假前多喝紅糖水

例假前三天可以每天喝紅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讓月經排除乾淨,也活氣血,暖宮。

平時多吃補氣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棗、花生,讓先天的不足由後天的高能量來補足,不用擔心上火,宮寒體質屬於火氣不足,不容易出現火大體熱的症狀。

宮寒的藥膳療法

1、烏骨雞湯

組成:烏骨雞1只,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

做法:將雞洗淨,去髒雜,把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砂鍋內煮熟,去藥渣,加入調味品後食肉喝湯,分2―3次服完。月經前每天l劑,連服3―5次。

作用:健脾養心,益氣養血。適用於氣血不足而致月經過少,經色稀淡,頭暈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黃,少腹空墜,舌質淡紅,脈細。

2、歸地燒羊肉

組成: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15克,乾薑10克。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放砂鍋中,併入洗淨之藥及醬油、鹽、糖、黃酒,清水各適量,紅燒至肉爛,可常服。

作用:溫中補虛,益氣攝血。適用於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質虛,面色無華,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脈弱無力。

3、雞煮益母草

組成:雞一隻(黑骨白毛者佳),益母草500g(分4份,一酒一醋、一薑汁、一川芎汁各浸透炒幹)。

做法:將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雞堂內,用清湯煮,雞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雞骨並藥渣焙乾爲末,加歸身120g、續斷60g、姜18g爲末,煉蜜爲丸,每丸9g。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

作用:主治久不孕者。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