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乳房有腫塊或存在病變 女性需要多加警惕

乳房有腫塊或存在病變 女性需要多加警惕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乳房腫塊是最常見的乳房疾患,相信不少女性朋友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乳房有腫塊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所以要注意區分。其中小編提醒各位女性,7種情況下的乳房有腫塊或存在病變,要注意區分。接下來將爲大家介紹乳房有腫塊或存在病變的7種情況,以及日常保健乳房的方法,供大家參考。精彩推薦:乳房有腫塊怎麼檢查 7招預防乳房腫塊

乳房有腫塊或存在病變 女性需要多加警惕

7種情況下的乳房有腫塊或存在病變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近年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於25~45歲的女性。其中約有2%-4%的患者可發生癌變。

乳腺增生的腫塊形狀不規則,常常爲多發性的,呈片塊狀、結節狀或條索狀,邊界不清,與皮膚不粘連。乳腺增生局部會有輕度到中度的觸痛,腫塊隨月經週期變化,常在經期疼痛感加劇,腫塊變大,月經過後疼痛感減輕,腫塊也隨之有所縮小。

2、乳腺囊腫

是乳房之良性病變,病變總合的乳腺上皮細胞有明顯的頂漿分泌而且瀦留於導管組織產生囊腫。乳腺囊腫多位於乳房中央、乳頭周圍,特別好發於乳頭上方處,多見於中年婦女。乳房囊腫應做針吸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有的混有血性液體,多次治療不消失,均應手術切除,少數病人於絕經後期可自行消失。

3、乳腺導管擴張症

乳腺導管擴張症又名漿細胞性乳腺炎,非泌乳性乳腺膿腫,其發病率佔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多發於30歲~40歲經產、非哺乳期婦女。另一高發年齡爲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其發病率一般佔國人乳腺良性疾病的5%左右,國外比例爲0.3%~2.0%,該病乳房腫塊多位於乳暈周圍,常伴觸痛。乳頭或乳暈下有時可觸及增粗的大導管。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病變局部。

4、乳腺結核

常見於20-30歲的女性,病程緩慢。初期時乳房內有一個或數個結節,無疼痛或觸痛,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常有皮膚粘連,同側腋窩淋巴結可以腫大。少數病人的腫塊經纖維化而變成硬塊,使乳房外形改變和乳頭內陷。患者應注意休息,增加營養,全身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如病變較侷限時,可切除患處病竈。一般應避免切除乳房,如果病竈較大時,纔可做全乳房切除術。

5、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它在我國大城市的發病率爲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死亡率爲第四位。但如果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可達70%左右,且生存率高複發率小。即便出現復發轉移,經過積極治療仍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質量。在較早期時通常無明顯疼痛或不適感。乳腺癌腫瘤生長速度快,表面不光滑,質地堅硬,界限不清,不易推動。這種腫塊往往一經發現就已經很大,到晚期局部皮膚出現潰爛、浸潤,纔會出現疼痛。它將導致乳頭內陷,併發生腋窩、鎖骨上淋巴結及臟器轉移,危及生命。

6、乳管內乳頭狀瘤

乳管內乳頭狀瘤多見於40~50歲女性,僅幾年發現有年輕化趨勢,3/4的病例發生在大乳管近乳頭的膨大部分。瘤體甚小,帶蒂並有許多絨毛,血管豐富且壁薄、質脆,極易出血。如在乳暈區內捫到數毫米大小、質軟、可被推動的腫塊,輕按可從乳頭排出血性溢液,則診斷多可確定(臨牀發現大部分患者觸不到腫塊)。通常認爲,乳管內乳頭狀瘤屬良性,但6~8%的病例可發生惡變,故應早期手術治療。

7、乳腺纖維腺瘤

乳腺纖維腺瘤是發生於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乳腺纖維腺瘤可發生於青春期後的任何年齡的女性,但以18~25歲的青年女性多見。好發於乳房外上象限,約75%爲單發。腫塊多爲規則的圓形,一般直徑不超過4釐米,質地韌實,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與皮膚無粘連,結合B超較易作出診斷。乳腺纖維腺瘤沒有痛感,而且幾乎從不發生皮膚的潰爛、浸潤。這是乳腺纖維腺瘤與惡性腫瘤的重要區別。對於年輕女性而言,如果腫塊不大,長期隨訪觀察沒有變化或者生長非常緩慢,可以暫不處理,而做定期複查,每半年彩超檢查隨訪一次。如果短期生長較快,則需要手術。另外,在妊娠期間纖維腺瘤會突然增大,因此建議手術切除再要小孩。精彩推薦:乳房有腫塊 從哪些方面進行鑑別診斷

日常如何保健乳房?可多按摩4個穴位

乳房是女性獨有的性感資本,但現代女性患乳腺疾病的人數一直在上升。要想自己的乳房保持健康狀態,可按摩以下4個穴位。

1、乳根穴

穴位位置:如穴名形容的那樣,在乳房的下面根部。如果乳房沒有過度下垂,乳根穴應在乳頭直下,第五脅間隙內,距前正中線4寸。

按摩要點:以手指指面或指節向下適度按壓,並做順時針圈狀按摩。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爲度。

功效解讀:可改善乳汁分泌不足、腹脹胸痛、咳嗽氣喘等症狀。乳根穴是治療產後缺乳的要穴,按摩該穴可以通經活絡、行氣解鬱,從而疏通局部氣血,促進乳汁分泌。

2、膻中穴

穴位位置:胸骨正中線上,兩乳頭正中間。

按摩要點:以手指指面或指節向下適度按壓,並做順時針圈狀按摩。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爲度。

功效解讀:膻中穴又名元見,因其偏於治療上焦氣病又稱之爲上氣海。它屬於任脈,是心包經的經氣聚集之處。此外,一身宗氣會與膻中穴,故膻中又爲“氣會”,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常用於治療心胸疾病,如心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按摩這個穴位不但能改善胸悶胸鬱等症狀,還能寬胸利膈、防治支氣管哮喘。

3、大包穴

穴位位置: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按摩要點:以手指指面或指節向下按壓,並做順時針圈狀按摩。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爲度。

功效解讀:本穴爲脾之大絡,統絡陰陽諸經,故名大包。可治療乳痛、肋間神經痛等。

4、期門穴

穴位位置:仰臥時乳頭直下方,第6肋間隙中。

按摩要點:按摩時取坐位或仰臥位,中指指腹按於期門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3分鐘,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爲度。

功效解讀:期門穴爲足太陰、足厥陰、陰維三經之會。屬肝經,爲肝之募穴。該穴有化瘀解鬱、通乳之功效,可治療乳痛、胸脅脹滿疼痛等。精彩推薦:早期乳房有腫塊的症狀 乳房腫塊的類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