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中醫治療溼熱型慢性胃炎

中醫治療溼熱型慢性胃炎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郭大叔,42歲,2003年6月28日初診。自訴胃脘部不適近1年,開始時自覺上腹部隱隱作痛,悶脹,食納不佳,由於尚能忍受故未求醫,後漸至腹脹、納少、噯氣,食後尤劇,身睏乏力,胃脘部疼痛加劇,遂開始求醫治療,始服症狀尚可減輕,雖反覆治療,但療效均不滿意。

中醫治療溼熱型慢性胃炎

中醫治法:清熱化溼,行氣和中。方藥:藿香平胃湯加減:藿香10g,蒼朮15g,厚朴10g,陳皮10g,滑石(包煎)12g,茯苓30g,枳實10g,金錢草12g,白豆蔻6g,苡米30g,澤瀉12g,乾薑3g。3劑,水煎服,1劑/d。3劑後患者自覺胃脘脹痛明顯減輕,頭身輕爽,納食增進,舌苔變薄,脈仍滑數。效不更方,遵原方再進3劑,服完後自覺諸症大減,胃中知飢,飢而思食,食而知香味,食後無不適,舌苔變爲薄白見底。守上方去金錢草、澤瀉,加砂仁6g,山藥20g,蓮肉6g,神曲10g,繼進6劑,諸症皆然若失,共服藥20劑,病告痊癒。

治療效果:複查胃鏡,胃黏膜無明顯異常,追訪至今無復發。

方中藿香、蒼朮芳香辛溫,專走胃經,功專芳香化溼;茯苓,苡米甘淡性平,既能利水滲溼,又能健脾益胃;滑石甘寒,澤瀉苦降,能通降利竅,滲利溼熱,使溼熱走小便而分消;金錢草清利溼熱,枳實、厚朴行氣和胃消滯;白豆蔻增強芳香化溼之功。

由於溼熱最易傷陰,故加佛手、香櫞皮解鬱止痛,理氣而不傷陰,即葉天士“忌剛用柔”。乾薑辛熱,佐以少量,以助藿香、蒼朮芳化,溼熱易除。諸藥合用,使溼熱各自分消,脾胃歸其升清降濁,受納運化水谷,氣血通暢,通則不痛,故胃痛方能痊癒。

辨證本病時,關鍵要抓住辨證要點:即胃脘痞滿脹痛,舌幹,苔黃膩;重點是辨清溼與熱孰輕孰重,方能用藥直中病所。在選擇藥物時,配伍必須精當,清熱利溼與芳香化溼藥用量比例至關重要。臨證時還要根據病情,仔細考究,溼熱祛後應及時停用清熱利溼藥,而加入理氣養陰藥,因溼熱最易傷陰,胃爲燥土喜潤而惡燥。

方中乾薑甚爲重要,在溼熱纏綿難愈時,於清利溼熱藥中少量佐之,如陽光之煦,陰霾自消。且少量乾薑易於溼邪芳化而除,絕無助熱留寇之弊。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