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哪些女性易得腎積水

哪些女性易得腎積水

來源:妖孽男    閱讀: 5.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哪些女性易得腎積水

腎積水發生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腰部痠痛。急性腎積水疼痛非常明顯,而慢性腎積水錶現爲鈍疼。其次,就是面部包括眼皮的浮腫。另外,患者還會有畏寒、發熱、膿尿、腰部有包塊、排尿困難等症狀。要想避免腎積水的干擾,我們要先找到病因,近年來女性腎積水患者越來越多,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關於女性患病的病因與預防知識介紹。

哪些女性易得腎積水?

婦科手術

女性的生殖器官和泌尿器官緊密相連,在做一些婦科手術時,有可能對泌尿器官產生損傷。輸尿管被結紮是常見的情況。如果單側輸尿管被結紮,就會造成同側腎積水,腎功能受損;雙側同時被結紮,就會發生急性無尿,腎功能受損。

患者除了要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手術之外,也要注意,如果發現自己的婦科病有可能會對泌尿系統產生影響,應當泌尿外科醫師進行明確診斷,必要時請泌尿科醫師一起處理。

婦科病

由於女性尿道比較寬、直,直接通向膀胱,女性的泌尿系統很容易被細菌侵襲,患上腎盂性腎炎,造成腎盂與輸尿管鏈接部的狹窄,最終導致腎積水。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8到10倍。宮頸瘤對輸尿管的壓迫也會引發腎積水。

保持泌尿系統的衛生,定時對泌尿系統進行清潔,鍛鍊身體,增強身體免疫力,對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引發的腎積水非常重要。

其他因素

先天性的因素。一些女性如果腎盂、輸尿管連接的地方過於狹窄,或者有尿道瓣膜、馬蹄腎的狀況,都可能導致發生腎積水。另外,腎結石也會引發腎積水。

喝水少往往是引發腎結石的一個重要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多喝水,每天應喝水2000-3000毫升,相當於10-12大杯水。

腎積水的症狀表現

1、腰痛

在腎積水出現後,患者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腰痛的症狀,並且由於受到了疾病的影響,患者還會伴有墜脹感以及身體很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很容易被患者誤認爲是勞累所致,所以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2、腰腹部腫塊

由於受到了疾病的侵害,患者在肋部往下的邊緣會出現一些腫塊,隨着病情的不斷髮展,腫塊會向兩側和腰部慢慢延伸,當腫塊慢慢的增大的時候,會越過中線,腫塊表面光滑,邊緣規則,觸摸時有波動感,但是沒有明顯壓痛。

3、尿量減少

一旦人們的腎臟出現了問題,患上了腎積水疾病的話,這也就說明了患者的腎臟功能受到了侵害。而腎臟與人們排尿功能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在患上此病後患者會出現排尿困難,以及尿量減少甚至無尿的症狀。

4、劇烈疼痛

發生的快慢可以表現爲劇烈的絞痛、脹痛或隱痛。比如泌尿繫結石引起的腎積水常會有比較劇烈的腎絞痛。而泌尿系腫瘤引起的腎積水往往是逐漸出現的隱痛,有時卻沒有任何症狀。

5、排尿困難

如果泌尿系梗阻的部位在膀胱以下,可以出現排尿困難,如前列腺肥大症常表現爲排尿費力,尿線細、間斷、排尿後滴尿、夜尿增多等症狀,也可以出現尿頻、尿急、尿瀦留、尿失禁等。此外,由於泌尿系梗阻的存在,可以反覆出現泌尿系感染。很多病人就是因爲反覆泌尿系感染就診時,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存在腎積水的。

腎積水該如何防治?

由於腎積水的突出症狀就是浮腫和腰部疼痛,但不少疾病,如心臟、肝臟疾病,包括高血壓等,都會出現浮腫的症狀,所以患者還是應當到醫院找醫生做專業診斷,切不可對自己的病亂下判斷,亂吃藥,那樣會延誤病情。對懷孕女性來說,要定時做B超檢查,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1、增加能量攝入,但爲了避免增加積水腎臟的負擔,不宜過多進食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能量的攝入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類食物。

2、如單側性腎積水,不必限止飲水量,如果雙側腎積水,有腎功能障礙現象,要限止每日的進水量。

3、抗菌藥物:例如紅黴素、先鋒黴素等。

4、中藥治療:可用清熱解毒的抗菌中藥,例如柴胡、黃柏、黃芩、車前子等。

防治腎積水的食療藥膳

1、薏仁粥

材料:薏苡仁30g,大米100g。加水適量熬成粥,每日l餐。健脾利水消腫。

作用:用於腎臟病水腫而表現爲脾氣不足,腎積水患者,納呆食少,大便軟者。

2、蔥白紫蘇粥

材料:蔥白3~5段,紫蘇葉10g,粳米lOOg。先將粳米熬粥,將成之時加入蔥白及紫蘇葉,蓋緊蓋燜一會即可,宜趁熱食用,每日1餐。溫陽利水消腫。

作用:用於脾腎陽虛而見水腫,腎積水患者。

3、鮮燜冬瓜

材料:冬瓜(含青皮)200g,白糖1匙。將洗淨冬瓜切塊,合白糖放入鍋中加少量水,小火燜熟。

作用: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用於腎炎水腫而偏熱、腎積水患者。

4、楮葉粥

材料:楮葉粥楮葉50g切碎,加水1000mL,煮取.500mL,去渣,加米適量煮粥,當飲食,常吃勿間斷。

作用:治慢性腎炎頑固性水腫、腎積水患者。

99營養師溫馨提醒腎積水是常見身邊之一,飲食保健很重要,多吃能利尿、消腫的食物,注意控制食鹽的攝入。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