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五一出行會加速新冠二次感染嗎

五一出行會加速新冠二次感染嗎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一假期將近,很多人準備出行,該如何理性看待“二陽”的話題?《生命時報》特邀權威專家爲你解答。

五一出行會加速新冠二次感染嗎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 李侗曾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黨雙鎖

1

新冠病毒變異情況如何?是否能突破免疫屏障?

李侗曾:當前全球流行的XBB毒株有特殊位置的變異,主要是增加了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意味着傳染性更強了。

近段時間,臨牀上新發病例仍以“初陽”的人爲主。人羣中第一輪感染的抗體水平仍舊存在,病毒不太可能突破羣體免疫屏障

但到下半年後,尤其是冬季,羣體的抗體水平開始下降,如有更新的變異毒株開始流行,還是有可能出現較多的感染者。

黨雙鎖病毒變異將帶來一些特殊症狀,如眼部出現結膜炎等。新冠對免疫屏障的影響則包括多個層次:

從羣體層面來說,此前的一輪感染中約有70%病人“陽過”,產生了抗體,未來在羣體層面不會再有大量的人羣“二陽”。

但從個體層面來說,在一個大流通環境下,體內抗體數量較低的人感染概率還是較高的。此前沒有感染過的人、感染過了但感染前沒有接種疫苗、感染過了也接種了疫苗但體內抗體水平仍較低的人等,仍有較高的感染可能性。

人羣抗體可能出現怎樣的變化?普通人有必要查抗體嗎?

李侗曾:沒有症狀的就不必專門查。醫院裏查的都是核心抗體的數量,並不是保護性抗體的數量。保護性抗體屬於S蛋白抗體,只有在研究機構、疾控機構的檢驗部門才能檢測。

換句話說,醫院裏查到的抗體水平,並不能決定個體的感染風險,並不能保證得或不得。臨牀上“二陽”的病例並不多,也沒有發現其體內抗體數量的特殊性。

黨雙鎖:文獻揭示,個體感染後1~2個月抗體量呈高峯狀態,此後逐漸下降,半年後降至較低水平,感染率就會增加。近期有發燒、身體不舒服的人,可儘量到醫院檢查一下,排除新冠。

3

“二陽”的症狀會比“初陽”更輕嗎?

李侗曾:會輕一些。“二陽”症狀仍以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咳嗽咽痛等爲主,約3天后體溫正常。

黨雙鎖:本身身體情況差的人,老人、慢性病患者、兒童等,症狀不一定會更輕。

4

會不會有第二波高峯?對於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您怎麼看?

李侗曾:不會集中暴發,且由於第一輪大部分人已經有了抗體、當前的藥物儲備也較多、醫生的治療經驗更豐富,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都會低很多。

黨雙鎖:不會出現波峯,可能出現小波浪。此前一輪感染後,大量人羣形成了人羣範圍的免疫屏障,此輪感染人數不會很多,不會有大範圍的波峯。

5

我們還要不要打疫苗?很多人覺得沒必要了,您怎麼看?

李侗曾:大家從心態上都希望,疫苗能保護機體不感染。此前一部分人接種後也感染了,於是有失望的情緒,導致接種疫苗的意願下降。

但大家一定要了解,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危重症風險。尤其是如果秋冬季開始流行,打疫苗更有利於個體防護。

未來疫苗的接種重點是脆弱人羣。接種的種類也會更豐富,有吸入式疫苗,二價、四價疫苗等。

黨雙鎖能接種儘量接種。我們在臨牀發現,完整完成三次接種的人體內抗體水平,較沒有接種的人來說更高

6

如果打疫苗,該打什麼疫苗?二價疫苗有什麼作用?

李侗曾:二價四價疫苗、mRNA疫苗等,都是針對奧密克戎病毒的疫苗,預防上可能會有更好效果。

此外,吸入式疫苗也能提供更好的呼吸道黏膜保護,在上呼吸道產生黏膜抗體,可以起到預防感染的效果。吸入式疫苗已經有不少地方能用,二價、四價的疫苗預計下半年普及。

7

需要儲備一些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嗎?

黨雙鎖:不建議大家搶購。國內特效藥已上市,儲備量足夠。

李侗曾:特效藥、抗病毒藥物等,醫療機構的確需要儲備,尤其是基層,如社區醫院、學校等機關單位的醫務室等,將儲備前移,羣衆需要時就可以及時使用。

普通人則不建議,一方面會造成浪費,讓真正需要用的人買不到;另一方面藥物都有禁忌、相互作用,普通人拿不準時貿然吃藥反而會適得其反

家庭儲備日常需要的解熱鎮痛、止咳化痰藥就可以。儲量也按照日常需求,不必大量儲備。

此外,大家也要明確,無論是中草藥還是西藥,都沒有預防作用,只在有症狀時可以治療、緩解。

8

五一假期很多人即將踏上旅程,應注意什麼?

李侗曾:出行肯定會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個體要做好防護,尤其需注意手部衛生。沒有陽過的人羣、兒童、孕婦、有基礎疾病的老人等脆弱人羣,更要做好防護,儘量錯峯出行。

黨雙鎖:大家已經封了三年,今年春天一定要暢快出遊,但該做的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口罩需分情況討論:在室內及人羣密集處,仍需要佩戴;在戶外人少、空氣流通強的地方,可適當摘掉。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