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花季少女自扎胸部 青少年爲何會自殘

花季少女自扎胸部 青少年爲何會自殘

來源:妖孽男    閱讀: 6.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花季少女自扎胸部 青少年爲何會自殘

12月18日,15歲的小莉臉上掛着燦爛的笑容,幸福地擁着爸爸媽媽向醫生告別。很難想像,7天前來到醫院尋求幫助的她,胸部扎入了3根鋼針!其中一根已直接扎入心臟,並導致心包積血和雙側胸腔積液!

“右側下胸壁、左側乳腺區及右心室上部區金屬異物影”,這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魏來副教授第一次接觸患者看到的外院CT報告結果。2個月前,小莉自行將三根鋼針扎入胸部;2周前,偶有的胸悶症狀沒被她當回事。直到7天前,她的胸悶加重,並伴有劇烈胸痛,家裏人問明情況慌了神。在外院就診做完檢查後,最終決定到中山醫院尋求幫助。

遇到這種病人,通常的手術方式是正中鋸開胸骨,充分暴露心臟。如仍無法找到異物,只能插管建立體外循環,在心臟停止跳動後切開心臟尋找。“醫生,她還是個孩子,求您救救她!”小莉媽媽一說起女兒就紅了眼眶。考慮到小莉是年輕女孩,家人也一再懇求,魏來決定採取微創方式取出鋼針,在減少患者損傷的同時,避免在胸部留下巨大傷疤。

經過仔細研究患者病史和檢查資料,醫生髮現,位於右側下胸壁、左側乳腺區的兩根鋼針因爲位置表淺,未傷及臟器,較易取出;但是引起小莉劇烈胸痛、已對其生命造成威脅的第三根鋼針,已經完全沒入心肌,想要微創取出,難度非常高。

爲了獲得最直接、最簡短的手術進入路徑,就必須做到術前精準定位。中山醫院心外科與影像科既往曾多次合作,開展了微創瓣膜手術和微創搭橋手術的切口定位研究,積累了大量經驗。12月12日上午,影像科楊姍醫生和楊雪醫生加急完成了病人的心臟CT三維重建,發現那根致命的縫衣針約4cm長,從左側第三肋間隙(距離胸骨左緣5釐米)斜向刺入心臟,針尖已穿透右心室到達室間隔,針尾也幾乎完全沒入心臟。超聲科劉利民副主任醫師也準確探查到了位於左右乳房的兩根針並做好標記。經過術前充分論證,12月13日一早,小莉被送進了心外科手術室。

爲了應對術中找針困難的可能性,手術被安排在具備X線透視條件的雜交手術室進行。在術中B超引導下,左右乳房內的兩根針首先被順利取出。接下來,魏來副教授在患者左胸第三肋間切開一個5cm的微創切口,發現胸壁與心包已緊密粘連。仔細分離粘連後將心包切開,約200ml積血噴涌而出。吸盡心包內積血,發現搏動的右心室已被針劃開一個約1cm長的裂口,還在不停滲血,但已完全看不見針尾。通過手指仔細探查,幸運的是可以觸摸到裂口下方的金屬異物。再用血管鉗稍稍分開裂口,針尾赫然在目。接下來拔針,修補心臟裂口一氣呵成,小莉得救了。手術後第二天,小莉已完全恢復了原有的精神狀態,疼痛不適等症狀消失。

考慮到小莉的自殘行爲可能伴有的心理問題,魏來邀請醫院心理醫學科葉塵宇副主任醫師會診,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評估和術後心理幫助,以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據葉塵宇介紹,像小莉這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思維簡單,情緒不穩定,行爲魯莽衝動,又不願意與家長交流,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出現極端行爲。醫生提醒家長,關愛孩子,更要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遇到困惑,應及時向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諮詢和尋求幫助。

延伸閱讀:青少年爲何會出現自殘行爲

1.特殊的家庭環境

自殘行爲的產生與孩提時期特殊家庭環境有關,不少有自殘行爲的青少年,或生活在父母離異的家庭裏,或不是由雙親帶大,或幼兒時受到百般溺愛後來卻管束極嚴,或父母的期望值過高,脫離了孩子實際承受能力等。這些孩子很難養成保持自我價值觀、承受強大不良影響、保持和他人交流這三種重要的自我承受能力。因爲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忽視了他們的感受,使得他們覺得自己很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把迴避問題作爲自己處事的方式。青島青少年兒童心理諮詢

2.性格與心理特徵

(1)對別人的拒絕和批評非常敏感

(2)長期生氣,對自己強烈地不滿

(3)做事往往情緒化,容易衝動,缺乏對衝動的控制

(4)情緒壓抑

(5)有很強的好勝心,但常常壓抑這種感覺

(6)自卑,對生活沒有信心

(7)難以控制自己的生活

(8)長期處於焦慮之中

(9)認爲自己無力改變眼前的一切

(10)在應對心理壓力時往往壓抑自己的憤怒,通常不能計劃自己的未來,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存在敘述障礙,不能用語言來描述和表達自我的情感

3.大腦多巴胺含量的缺乏

自殘者往往極易生氣、衝動、焦慮、好鬥。研究表明這可能與他們大腦中多巴胺含量較少有關。一些容易發怒的人,如果大腦多巴胺含量正常,他們會向外發泄自己的憤怒,而含量較少的人則會通過自殘或自殺行爲把心中憤怒發泄在自己身上。這表明自殘行爲的發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礎,並可能受基因遺傳的影響。青島青少年兒童心理諮詢

4.模仿

(1)從某種程度上說,青少年在看到或聽到好朋友有自殘行爲後,他會學着這樣做。例如有的學生就是模仿別人在手臂上刻上某個名字

(2)通過媒體來模仿他人的自殘行爲

(3)預防青少年自殘和自殺的教育活動,可能會導致負面影響,使他們覺得自殘或自殺是很常見的,是應對壓力的正常反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選擇。因此,在進行預防青少年自殘和自殺的活動中必須謹慎周密地計劃、實施。

5.潛在心理疾病

有自殘行爲的青少年可能正在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邊緣性人格障礙、抑鬱、創傷後應激 反應、解離性疾患、飲食失調症、恐懼症、強迫症、雙極性精神失調症、衝動控制障礙等。在遇到緊急情感壓力時,他們可能會反應消極、衝動行事,繼而進行自我傷害。

如何預防青少年自殘?

很重要的就是要減輕孩子的各種壓力。超負荷的應試教育、盲目追求名校名次,都會對孩子的正常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容易形成青少年的“亞健康”狀態。另外,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人際關係發展,幫助其處理人際關係問題,化解因外在原因導致孩子對自我評價過低而造成的不良心理暗示。

作爲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出現情緒低鬱的時候,要多陪伴孩子,多用生活中陽光積極的一面來影響孩子。要避免孩子接觸社會上負面的信息,這些負面信息容易對孩子形成暗示性或者誘導性的影響。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特徵就是憂鬱情緒的瀰漫性存在,所以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預防孩子發展成爲憂鬱症。如果發現孩子有憂鬱症的傾向,建議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的心理科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會運用專業診斷,發現孩子疾病的程度,同時醫生可以輔助開具抗憂鬱的藥物,幫助治療孩子,無疑對防止自殺或者憂鬱症的進一步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家長切勿諱疾忌醫,耽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期。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