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職場生存 > 中產階層的焦慮心理

中產階層的焦慮心理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事實上,令中產階層感到焦慮的不僅僅是這些具體的生存問題,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但卻實實在在的不安全感。今天找到工作了,明天會不會被辭掉?今天身體很健康,明天會不會因爲一場大病而致貧?從漲工資到職位晉升,從戶籍制度到收入分配製度,到處都有或明或暗的“天花板”。

中產階層的焦慮心理

中國“中產階層”中的很多“成員”正在陷入焦慮:今天找到工作了,明天會不會被辭掉?今天身體很健康,明天會不會因爲一場大病而致貧?從漲薪到升職,從戶籍制度到收入分配製度,從子女教育到社會地位,到處都有或明或暗的“天花板”,“中產”上行的機會並不多。面對現實壓力帶來的焦慮,有的“中產”順水推舟選擇離開,有的直面困難仍在奮鬥。

4年前,研究生剛畢業就進入出版社工作的馬成感覺自己很幸運:“每月收入6000多元,還能解決北京戶口,當時真是喜出望外。”小馬說,由於沒什麼負擔,生活過得很愜意,幾年下來銀行存款也達到20多萬元,貌似“中產”了。

但今年有了新情況。買房後,50多萬的貸款讓他不得不將自己的消費水平一再壓低,不敢聚會、不敢消費。現在,小馬經常很焦慮。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很多跟小馬一樣的所謂“中產”,他們原本充滿希望地追逐夢想,但僅僅“高房價”這一現實,就能立馬將他們打回原形。在看似光鮮的生活表象下,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焦慮與彷徨。

事實上,令中產階層感到焦慮的不僅僅是這些具體的生存問題,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但卻實實在在的不安全感。今天找到工作了,明天會不會被辭掉?今天身體很健康,明天會不會因爲一場大病而致貧?從漲工資到職位晉升,從戶籍制度到收入分配製度,到處都有或明或暗的“天花板”,中產上行的機會並不多。如果再看衆多青年在結婚生子後被高房價、子女教育等問題弄得焦頭爛額,更讓人意興闌珊、鬥志盡消。

“逃離北上廣”,最近成爲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的現象。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打拼多年後,有些人重新選擇到二、三線城市發展。這個羣體雖然還不算龐大,但和多年前人們一窩蜂涌向大城市的現象相比,足以令人注目。

在社會學家看來,中產階層是社會的中堅,是促消費、擴內需的主體,是承載現代文化的主角,一個社會應當有60%—70%的人口屬於中產階層,這樣的“橄欖型”社會纔會穩定、健康。

壯大中產階層,首先要讓他們至少不必爲生計發愁,具備階層晉升的精力與能力。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認爲:“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必須將控高、擴中與提低協調進行。”中低收入者主要依靠勞動獲得收入,因此“提低”最重要就是擴大就業。

“直接減稅能有效增加人們的收入。”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先生說。進行收入分配改革,“限高”這一環節不可忽視。楊宜勇認爲,如果不能遏制財富向少數富裕階層過度集中,不僅會增加貧富間的差距、產生不同階層的矛盾與衝突,同樣也不利於中產階層的成長與發育。

壯大中產階層,需要爲他們減負。專家認爲,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應該發揮更大作用,通過發揮財稅政策的收入轉移作用,確保財政的公共性和滿足教育、社保、公共衛生等方面的發展目標。

中國到底有沒有“中產”,是一個爭論十分激烈的問題,而被稱爲“中產”者出現的焦慮情緒,也反映了某種問題,爲此,快報記者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研究員孫羣義進行了對話。

“中產”受到的衝擊大

現代快報:現在關於“中產階層”的討論比較熱,而圍繞中國到底有沒有“中產”,專家間的觀點也形成了“PK”。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孫羣義:關於“中產”,我國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說法。中等收入是有的,但是沒有資產概念。而就中等收入而言,任何國家都會有。假如按照歐美“中產”那種相對有一定含金量的標準的話,我們的比重明顯小了。

現代快報:不少被稱爲“中產”者,陷入了一種焦慮當中,有的白領擔心一朝失業後就會陷入貧困狀況。這種焦慮心態反映出一種社會心理上的不安。

孫羣義:這種焦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非常正常的,美國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說有的人因爲失業而陷入貧困。“中產”要求有一個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失業會帶來很大的影響。當然,我們的住房問題對“中產”的影響更大一些,其他國家這種影響沒那麼大,這主要是因爲我們國家正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

現代快報:有人認爲,“中產”不僅有經濟考量標準,也有其他的考量標準。

孫羣義:的確,我們的社會結構、形態,還是處於變革和發展之中,還不太穩定,社會成員受到的衝擊比較大,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對個體來說,有可能變好,也有可能變壞。

現代快報:還有人認爲,“中產”起碼要不爲基本生活所累,爲就業等一些基本的東西而焦慮,說明他們就不算“中產”,這話有道理嗎?

孫羣義: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剛纔說了,“中產”要求有一個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如果職業不穩定,那麼對於這個階層來說,也就只能是一個不穩定的“中產”。

中產階層不可能有8.17億人

現代快報:8月,亞洲開發銀行稱,中國中產階層達8.17億人,該報告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是每天消費2-20美元的人羣

孫羣義:我不太贊成這個說法,每天消費2美元合人民幣纔多少錢,明顯標準低。

現代快報:現在很多專家都強調“擴中”,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孫羣義:按照我國建立市場經濟的大趨向來說,就意味着要求有一定比例的“中產”存在,這才能叫市場經濟追求的目標。我們的措施還是“提低、擴中、限高”,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目標,建立一個比例比較大的中等收入社會階層。

PK

“無中產”派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於建嶸:白領今天看起來似乎很風光,但明天一失業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認爲中國並沒有形成中產階層。

“有中產”派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青連斌:可以肯定一點,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社會分層,既然存在社會分層,就肯定有中產階層。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