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12因素易引發女性乳腺癌

12因素易引發女性乳腺癌

來源:妖孽男    閱讀: 4.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飲食
  
  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腰圍與臀圍比值大,體脂含量高等因素,可增加患乳腺癌的發病率。
  
  國外學者報道,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患乳腺癌的風險,是低脂肪、高纖維素飲食者的2倍。發胖年齡越早,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越大,肥胖是發生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美國婦女膳食中40%爲脂肪,故易患乳腺癌。我國城市調查表明,牛奶、奶製品攝入過多,是女性乳腺癌的危險因素。脂肪會使雌激素與催乳激素升高,從而剌激乳腺上皮細胞惡變,故脂肪有促癌作用。絕經後婦女肥胖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遠比體瘦者高。
  
  乳腺癌的危險性還隨腰圍與臀圍的比例(正常0.87以下)增加而迅速增加,且與絕經前後無關。絕經期後婦女體脂發生變化,體脂體重和非體脂體重的升高,均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另外,身材高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比矮小者高2倍,主要是因爲生長激素有促癌作用。飲用綠茶,服用β胡蘿蔔素,以及食用大豆、白菜,均可降低體脂、體重,減少乳腺癌發病率。專家建議少食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
  
  家族史
  
  研究表明,婦女有第一級家族乳腺癌史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2~3倍,同時這種危險性又與家屬乳腺癌的發病年齡,以及單側或雙側病變有關。從總體上看,有發病年齡小以及雙側乳腺癌家族史者,發病危險增加。
  
  流產
  
  對此因素儘管有爭議,但一些專家的觀點值得重視:在至少懷孕一次的婦女中,有人工流產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其他婦女高50%。這種危險性的增加,不隨人工流產次數或妊娠史而變化。研究表明,流產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30歲者,患乳腺癌危險性大1.75倍。
  
 生育
  
  大量研究顯示,初產年齡晚、產次多、足月產次少,均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30歲以後妊娠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20歲妊娠者高25倍。生育3~5胎者比生1~2胎者乳腺癌的發病率高5倍。第一次生育在35歲以後與第一次生育在20歲之前婦女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3倍。生育者比未生育者患乳腺癌危險性小,但差異不大。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發病危險,因哺乳期內分泌的改變,不利於乳腺上皮細胞的癌變。

12因素易引發女性乳腺癌

#p#副標題#e#
  
  菸酒
  
  許多專家認爲,女性吸菸是乳腺癌的危險誘因。加拿大專家指出,尤其青春期婦女,吸菸者與不吸菸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更大,概率高出2/3。月經初潮後5年內開始吸菸的女性比不吸菸者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69%。吸菸一方面增加雌二醇在肝臟的代謝,使其血清濃度下降,從而降低患乳腺癌危險;另一方面,吸菸後的代謝產物直接損害乳腺上皮細胞,導致乳腺癌發生。但總體來看,後者的作用遠遠大於前者。據報告,吸菸婦女非哺乳期乳汁中存在着誘癌物與輔助致癌物。
  
  月經
  
  月經初潮早,規律性月經建立時間短,以及絕經年齡晚,是乳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據統計顯示,初潮年齡在11~13歲者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比17歲後月經初潮的婦女高2~3倍。絕經年齡大於55歲者比小於45歲絕經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3倍;絕經年齡小於45歲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僅爲絕經年齡大於50歲婦女的1/3。行經40年以上與行經30年以下者相比,其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一倍。
  
  另有研究表明,雙側卵巢在35歲前切除與自然絕經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風險大約降低60%。
  
  乳腺疾病
  
  一些學者認爲,有乳腺小葉增生、纖維腺瘤或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史的婦女,患腺乳癌的危險性爲正常人的3~5倍,因爲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致癌或促癌物質的易感性。還有專家指出,乳腺病家族史及生殖系統手術史,也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激素
  
  長期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可增加乳腺癌危險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長期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者。有人發現,卵巢未切除的婦女,且應用雌激素總量大於1 500毫克者,其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未用者的2.5倍。有意思的是,專家發現,長期上夜班的女性與上白天班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後者的1.5倍。這可能是與夜班女性長期暴露於人造燈光下,抑制了體內褪黑激素與雌激素有關,從而誘發癌症。

#p#副標題#e#
  
  緊身
  
  外國學者用3年時間調查發現,穿緊身衣易致乳腺癌。有人將這種緊身衣稱爲“死亡內衣”。
  
  資料顯示,一天24小時都穿緊身衣,特別是穿緊胸衣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危險比不穿緊身衣者高出125倍。這是因爲緊身衣,包括過緊的胸罩,會壓迫乳房附近淋巴管,使受壓後的淋巴管喪失排毒功能,毒素在體內會剌激乳腺上皮細胞發生癌變。
  
  射線
  
  放射線與乳腺癌發病有關,其危險性隨照射劑量增加而增大。
  
  早在二戰結束時,受美國日本廣島與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爆炸影響的倖存者中,乳腺癌發病率大爲增高。
  
  臨牀觀察發現,接受放射治療與檢查者,乳腺癌發病率均增加。年齡越小,射線導致乳腺上皮細胞癌變的危險性就越大。故應加強對放療病人的隨訪。
  
  心理因素
  
  精神創傷、家庭不幸、性格孤僻、抑鬱、暴躁等不良心理與精神因素,均與乳腺癌發病有關。這些不良情緒經常造成精神剌激,引起心理應激反應。若患者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則自我調節、控制能力必然減弱甚至消失,免疫力下降,結果導致乳腺癌發生。國外專家報告,經歷過精神創傷或生活挫折的婦女,其患乳癌的相對危險性可升高2~3倍。
  
  運動
  
  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可降低乳腺癌發生率。其機制爲,運動可調節月經週期,改變卵巢激素的產生,從而降低乳腺癌發生率。即使體重不變,但堅持中等強度運動的婦女,其乳腺癌的發病危險明顯降低。那些每週至少鍛鍊4小時,並連續12年以上者,或10年內高強度運動每週平均24小時者,乳腺癌發病率均下降。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