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膽道蛔蟲病鍼灸治療有何方法

膽道蛔蟲病鍼灸治療有何方法

來源:妖孽男    閱讀: 3.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概述】

膽道蛔蟲病鍼灸治療有何方法

膽道蛔蟲病系蛔蟲鑽入膽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病症。臨牀表現爲劍突下突發強烈的陣發性絞痛或鑽頂痛,可向肩胛間區或右肩放射,部份病人伴噁心嘔吐,繼發感染時有發燒、白細胞計數增高等。間歇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輕微。

鍼灸治療本病的報道,始見於五十年代末。用鍼灸配合內服烏梅湯治療48例膽道蛔蟲病患者,結果均獲痊癒。近二十餘年來,非手術療法已逐漸成爲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鍼灸治療無論在方法上或療效上都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如在診斷上,發現約80%病人的膽囊穴有觸痛或可觸及硬結;取穴上,從各地經驗看以循經取穴配合局部選穴較佳;刺激法上,廣泛應用毫針、粗針、電興奮、穴位注射、電針及耳針等。綜合各方面資料,鍼灸治療本病的平均療效在95%左右,特別是在早期,更有肯定的效果。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兩組。1、中脘透樑門、大橫;2、膽俞、脾俞。

配穴:迎香透四白、至陽、期門、太沖、足三裏。

(二)治法

主穴每次僅取一組,如效不佳,再酌選配穴。兩組主穴可輪用,亦可單獨用。中脘透樑門,右側腹痛明顯透右樑門,左側明顯透左樑門;大橫穴可深刺至2寸左右;膽俞、脾俞,亦宜以28號針略向脊柱斜刺至有酸、麻、脹強烈得氣感。餘穴均須激發明顯的針感。然後大幅度捻轉提插,施瀉法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5分鐘運針1次。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825例,針刺爲主結合藥物驅蟲,平均治癒率約 95%。其中520例,僅用第二組主穴,結果1~3次治癒309例(59.42%)[3~5]。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1、阿是穴2。

阿是穴1位置:位於足三裏下,壓痛感最顯處。

阿是穴2位置:位於右側臀部,在骶管裂孔與大轉子高點連線以上外1/3處之敏感點。

(二)治法

任選一主穴。阿是穴1,先於該穴上反覆用力按壓,當腹部劇痛出現明顯減輕或消失傾向時,即在此點進針。得氣後,宜採用“氣至病所”手法,反覆施行,使針感向腹部方向傳導。留針時間據症情變化而定,在此期間可間斷予以運針刺激。阿是穴2,用5寸長毫針垂直剌入2~3寸,持續捻轉5分鐘,當疼痛大減後,留針20~30分鐘,中間行鍼2~3次,或據疼痛情況隨時施針。

針刺治療同時可服烏梅湯加味或食醋適量,每日3次;鼓勵患者進高脂肪餐。在疼痛緩解24小時後,每日服驅蛔靈3.5克,連服兩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方法治療283例,其總有效率爲96.8~100%[6,16]。

粗針

(一)取穴

主穴:主穴。

配穴:上合谷、胸椎7透胸椎9。

主穴位置: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緣。

上合谷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基底部。

(二)治法

先取主穴,如不能即時止痛加取配穴。患者端坐低頭,暴露背部,選直徑1毫米粗,2寸長之特製粗針(赤醫針),與皮膚成30~40度角,對準主穴,向下斜刺至皮下,然後順脊柱平刺1~2寸,留針;上合谷以28號3寸毫針先直刺進針1~1.5寸,得氣後退至皮下沿第二掌骨向指掌關節透刺;另用同樣粗細和長度的毫針,從第7胸椎棘突上緣沿皮下透向第九胸椎。留針時間亦可據症情變化而定。每日1次,3次後改爲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粗針(原名赤醫針)上法治療920例,治癒率在95%左右[7,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期門、阿是穴、膽俞、鳩尾。

配穴:中脘、陽陵泉。

阿是穴位置:腹部壓痛最顯著處。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K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當歸注射液或注射用水。

以主穴爲主,療效不明顯者改取配穴。每次取1~3穴,阿是穴必取。阿是穴須用皮內注射針頭刺入,將注射用水0.3~0.4毫升注入皮內,使局部成典型橘皮樣變(不可注入皮下,以免影響效果)。餘穴可注射其他三種藥物中的任一種,針入得氣後,緩緩推入。維生素C每穴0.3~0.5克,維生素K3每穴0.5毫升,當歸液每穴0.3~0.5毫升。穴位注射,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65例,膽絞痛有效率93%~100%[9~11,14]。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胰膽、迷根。

配穴:肝、十二指腸、神門、交感。

(二)治法

主穴爲主,酌加配穴。先針刺右側,疼痛未止再針左側。捻轉運針,刺激須強,留針30分鐘至1小時,每5~10分鐘行鍼1次;或以0.25%普魯卡因在上述耳穴注射,每穴0.3毫升。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106例,止痛有效率84~97%[12,13]。

指針

(一)取穴

主穴:膽俞。

(三)治法

患者取俯臥或伏案位,醫者以雙拇指按揉膽俞穴,壯實者施力重,瘦弱者可輕柔些,以酸脹爲度。每次施術5~10分鐘。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0例,疼痛消失10例,顯效8例,無效2例,有效率爲90%。

中西醫結合治療

.解痙止痛

.驅蟲排蟲:直至糞便蟲卵轉陰

.消炎利膽:病初可暫不用抗生素如併發膽道感染則使用抗生素(頭孢黴素類氧氟沙星,甲哨唑)

.維持營養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對膽道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狀嚴重或腹痛嘔吐頻繁或出現併發症者應予以禁食輸液給予維生素並根據血化學補充有關電解質和維持酸鹼平衡的藥物必要時給予氨基酸輸血血漿等

.經纖維指腸鏡置於圈套器將蛔蟲體套住後取出對嵌頓在指腸乳頭或鑽入膽總管內的蛔蟲均可取出

()手術治療

基本手術方式爲膽總管探查取淨肝內外膽管中蛔蟲或結石引流膽管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