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腮腺惡性腫瘤的發病原因

腮腺惡性腫瘤的發病原因

來源:妖孽男    閱讀: 4.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腮腺惡性腫瘤多來源於腮腺腺體或腺管上皮細胞,以黏液表皮樣癌、惡性混合瘤、腺樣囊性癌和腺癌常見, 佔80%~90%。腮腺惡性腫瘤的臨牀表現頗似良性腫瘤,可良性腫瘤僅根據其臨牀表現也難於確認其組織病理類型。以下是關於“腮腺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的介紹。

腮腺惡性腫瘤的發病原因

1.黏液表皮樣癌 是較常見的腮腺惡性腫瘤,來自腮腺導管上皮,主要由表皮樣細胞、黏液細胞和中間型細胞(基底樣細胞)構成。根據組織學特點分爲高度惡性(低分化型)與低度惡性(高分化型)兩型。高度惡性者以表皮樣細胞及中間型細胞爲主, 低度惡性者以分化成熟的黏液細胞及中間型細胞爲主, 但此兩型尚難以嚴格區分,中間型細胞可向表皮樣細胞或黏液細胞分化發展。腫瘤有無包膜不定,故常浸潤到周圍組織而無明確界限。

2.腺樣囊性癌 又稱圓柱瘤型腺癌、圓柱瘤,是涎腺惡性腫瘤中較常見的類型,但在腮腺並不常見。來源於腮腺上皮細胞, 癌細胞主要爲腺上皮細胞,似表皮的基底細胞,呈多邊腮腺惡性腫瘤形,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團塊或小樑,在團塊中含有許多腺樣小囊, 小樑多爲實性, 常爲肌上皮細胞所環繞。團塊和小樑間被緻密纖維間質所分隔成爲分葉狀。腺樣小囊中含有黏液,在瘤細胞間的纖維組織有玻璃樣變。

3.惡性混合瘤和混合瘤惡變 多數學者認爲惡性混合瘤是由良性混合瘤惡變而來,病理可見一部分爲良性混合瘤的結構,一部分爲腺癌、鱗癌,或未分化癌的病變同時存在, 兩者之間可看到良性病變向惡性病變移行轉化的部分。惡性混合瘤呈現爲基底細胞樣細胞或多形細胞樣細胞。癌腫包膜不完整或無包膜,生長緩慢, 可長達數年甚至10餘年, 顯微鏡下如發現混合瘤中有微小壞死竈和出血竈,營養不良性鈣化和基質骨化,玻璃樣變,邊緣浸潤性生長,都應視爲惡變的徵兆。

4.腺癌 又稱非特異性腺癌(nonspecific adenocarcinoma),係指組織學上具有程度不等的腺性分化, 但又不能劃歸到某種組織病理類型的惡性腫瘤。癌細胞可能來自閏管的儲備細胞。常發生於腮腺, 爲不規則硬性腫塊,一般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無明顯分界, 腺癌組織形態複雜,有未分化的多邊形細胞,或高分化的圓柱形細胞,異形性較明顯。癌細胞排列成管狀或腺樣結構,有時腺管擴張形成微囊,其中含有黏性分泌物,腺癌屬高度惡性腫瘤。

5.腺泡細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佔腮腺惡性腫瘤的7.2%~19%。多發生於腮腺淺葉及尾部,局部破壞性小,爲低度惡性腫瘤, 腫瘤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 分葉狀,雖有包膜,較薄,但有的不完整,包膜內可見癌細胞浸潤。癌細胞由腺泡樣細胞, 閏管樣細胞、空泡細胞, 透明細胞及非特異性腺細胞組成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癌細胞較大,多角形,胞質豐富, 呈顆粒狀或空泡狀, 核圓形,很小,居中,分裂象少見。

6.鱗狀細胞癌 常發生於混合瘤的惡變,有時爲原發於導管的鱗狀細胞癌或低分化型黏液表皮樣癌,尚無定論。多由導管上皮鱗狀細胞化生而來。爲高度惡性腫瘤。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