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白薯莨的功效與作用

白薯莨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薯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1.《生草藥性備要》。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薯莨,薯塊和枝有毒。含薯蕷皁甙等。

【拼音名】Bái Shǔ Lànɡ

【英文名】Rhizome of Hispid Yam

【別名】白米茹糧、山僕薯、山薯、板薯、地遍、山樸薯、大力王

【來源】

藥材基源:爲薯蕷科植物白薯莨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hispida Dennst.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白薯莨,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大小不一,卵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外皮褐色,有多數細長鬚根,斷面新鮮時白色或微帶藍色。莖粗壯,圓柱形,長達30m,有三角狀皮刺,初有柔毛,後漸變無毛。掌狀複葉有3小葉;葉柄長達30cm,密被柔毛;頂生小葉倒卵圓形、倒卵狀橢圓形,長6-12cm,寬4-2cm,或更長而寬,側生小葉片較小,斜卵狀橢圓形,偏斜,先端漸尖,全緣,表面稍有柔毛或近無毛。雄花序長可達50cm,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密被絨毛;雄花外輪花被片小,內輪較大而厚;雄蕊6,有時不全發育。蒴果三棱狀長橢圓形,硬革質 ,長3.5-7cm,寬2.5-3cm,密被柔毛;種子兩兩着生於每室中軸頂部,種翅向蒴果基部伸長。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溝谷邊灌叢中或林邊;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含生物鹼薯蕷鹼(dioscorine)。

【藥理作用】薯蕷鹼味苦有毒,結構與可卡因相似,作用亦有些類似。它對大鼠、小鼠均可引起印防己毒素樣驚厥,在接近驚厥劑量時有某些催醒作用;皮內注射對豚鼠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增強腎上腺素對麻醉貓的升壓作用;在離休豚鼠迴腸標本上,有抗乙酰膽鹼的作用;對正常大鼠有抗利尿作用,1mg相當100微單位垂體後葉素;對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爲60mg/kg。薯蕷皁甙(Dioscine)爲薯蕷鹼之二氫異構體,作用性質相似,但較弱。

【毒性】對小鼠之半數致死量爲100mg/kg;水溶液不穩定。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主癰疽腫毒;梅毒;下疳;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研末調塗、熬膏貼。

【注意】禁內服。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洗疳敷瘡,散熱解毒,理癰疽惡毒大瘡,消腫。

2.《嶺南採藥錄》:治跌打傷腫痛,敷背癰,治下疳。

【摘錄】《中華本草》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