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農村“撤點並校”帶來校車安全問題的後遺症

農村“撤點並校”帶來校車安全問題的後遺症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村“撤點並校”帶來校車安全問題的後遺症

校車悲劇再一次發生。12月12日,江蘇豐縣一輛校車在避讓三輪車時側翻,截至13日凌晨,有15名學生死亡。

接連發生的校車事故把全國人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一輛輛質量低劣的校車上。

政府該花多少錢配校車?校車制度是否會建立?孩子們的安全誰來保障?這些熱火朝天的討論卻忽視了造成這場“上學路上危機”的本質:2001年以來“大躍進式”的農村“撤點並校”所帶來的“上學”後遺症。

2001年開始的撤點並校,是我國爲了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摒棄“村村辦學”的方式,對農村中小學校進行資源整合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據說,傳統的“村村辦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大多數村小學布點分散、學生人數少,教育資源浪費;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育經費緊缺,軟硬件設施差,國家每年下撥的經費難以發揮作用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整合教育資源,實行集中辦學,寄宿式辦學的撤點並校如火如荼地在中國農村進行。

教育部數據顯示,1998年至2007年9年裏,全國在校小學生人數減少了24.30%,小學數目減少了47.50%。

在這場撤併過程中,影響最大的是貧困山區的小學。

據央視報道,2007年新疆喀什塔縣逐步撤銷了鄉鎮的教學點,在縣城建了一所能容納3000多名學生的城鄉寄宿制小學,90%的孩子都要到縣城去讀書。最遠的,家離縣城有六七百公里,上學騎駱駝要走十幾天,近的也得走兩三天。每年開學,當地的孩子都要翻雪山、過冰河、攀懸崖、滑溜索,去縣城上學。當地政府爲此下撥專項資金,派出幹部和老師接學生上學。

業內人士表示,“撤點並校”的初衷是好的,一是更有效地利用了教育經費;二是集中後的學校可以有更好的硬件和師資。只不過撤點並校走得太急,產生了許多與設想不一樣的地方。在一些山區,2003年到2007年短短4年的時間就撤掉了1/2至2/3的教學點。

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十分突出。一方面,適齡兒童花在上下學路上的時間要比原來多出幾倍,有的學生只能選擇寄宿求學。由寄宿或交通產生的費用給農村孩子帶來了更重的教育負擔。另一方面,並校之後,產生了許多人滿爲患的巨型班,並沒有提高教育質量。

一位參加調研的研究人員表示,有的寄宿制學校編制不足,很難再僱到生活老師,導致現有教師白天教課,晚上管宿舍,精力透支嚴重。而那些年幼的孩子,也無法獨立生活。撤點並校,最終獲得的依舊是低質量的教育。

一位農村教育研究專家將“撤點並校”比作是“官本位”思想、計劃經濟的產物,“憑什麼讓孩子們走三四個小時的路程到縣裏去上學?幼兒園、小學的功能就是‘養護’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撤點並校和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的原則是相違背的,超過服務半徑2.5公里以外就應該提供免費的校車,“應該堅守幼兒園不出村,小學不寄宿的底線”。

2007年,教育部曾就羣衆反映的撤點並校後導致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有過回覆:要求今後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要按照實事求是、穩步推進、方便就學的原則實施,避免簡單化和“一刀切”情況。

11月27日在第五次全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表示,“要求法制辦在一個月內製定出《校車安全條例》”,要讓校車成爲學生安全的流動校舍。

如果說校車事故能最終推動校車的改革,但校車之外呢?“撤點並校” 爲廣大農村中小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校車。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