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大姨媽”走了“小姨媽”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

“大姨媽”走了“小姨媽”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女士是一位初中語文老師,今年45歲,5年前,她發現自己月經量突然增大了,朋友說可能是更年輕症狀,便沒太在意。在接下來的5年裏,林女士每次“大姨媽”的量都非常多,而且還伴月經紊亂。3個月前,林女士出現了月經乾淨兩三天後再次陰道流血的症狀,且出血比較多。直到上週,林女士發現下腹部摁起來有點兒疼,有天下午她在家上廁所時因陰道出血過多突然昏倒,家人才趕忙將她送到醫院。

“大姨媽”走了“小姨媽”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

醫生檢查後發現,林女士已是子宮內膜癌晚期。醫生說,其實早期的各種症狀都在提醒林女士身體異常,她的癌症就是拖出來的。

哪些現象預示着子宮內膜癌呢?

子宮內膜癌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基本上是一種多見於中老年婦女的腫瘤。平均發病年齡爲55歲。對於進入更年期或老年期的婦女,如果發生以下情況,就要警惕。

1、陰道不規則出血

各種類型的異常子宮出血是子宮內膜癌最突出的症狀,由於50%~70%患者發病於絕經之後,故圍絕經期或絕經後出血,即使是很少量出血或偶爾發生的出血,也需要重視。

2、陰道異常排液

陰道異常分泌物是子宮內膜癌表面有滲出或繼發感染的結果,可表現爲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可有惡臭,但惡臭程度不如宮頸癌顯著。陰道異常排液可與不規則陰道出血伴發。

“大姨媽”走了“小姨媽”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 第2張

3、疼痛

疼痛並不多見。少數病人有下腹疼痛的感覺,可能和病變較大突出子宮引起子宮痙攣有關。病變在子宮下段或侵及頸管時,可導致宮腔內容物引流不暢,形成宮腔積血或積膿導致疼痛、壓痛以至感染症狀。

子宮內膜癌檢查項目

1.B超檢查

B超檢查可以瞭解子宮大小、子宮內膜厚度、有無回聲不均或宮腔內贅生物,有無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其診斷符合率達80%以上。由於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經陰道超聲比經腹部超聲更具優勢。由於B超檢查方便及無創,因此成爲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常規的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2.分段診刮

是確診子宮內膜癌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方法。不僅可以明確是否爲癌,子宮內膜癌是否累及宮頸管,還可鑑別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腺癌,從而指導臨牀治療。對於圍絕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的患者,分段診刮還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診刮的標本需要分別標記送病理學檢查,以便確診或排除子宮內膜癌。

“大姨媽”走了“小姨媽”來 當心子宮內膜癌 第3張

3.宮腔鏡檢查

宮腔鏡下可直接觀察宮腔及宮頸管有無癌竈存在,癌竈部位、大小、病變範圍,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直視下對可疑病變取材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的或較早期的病變,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宮腔鏡直視下活檢準確率接近100%。宮腔鏡檢查和分段診刮均有發生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宮頸裂傷、人流綜合反應等併發症,宮腔鏡檢查尚有發生水中毒等風險。對於宮腔鏡檢查是否可導致子宮內膜癌播散尚有爭議,目前大部分研究認爲宮腔鏡檢查不會影響子宮內膜癌的預後。

4.細胞學檢查

可通過宮腔刷、宮腔吸引塗片等方法獲取子宮內膜標本,診斷子宮內膜癌,但其陽性率低,不推薦常規應用。

5.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較清晰地顯示子宮內膜癌的病竈大小、範圍,肌層浸潤以及盆腔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從而較準確估計腫瘤分期。CT對於軟組織的分辨率略低於MRI,因此在具有條件的醫院,應用MRI術前評估者較多。

6.腫瘤標誌物CA125

在早期內膜癌患者中一般無升高,有子宮外轉移者,CA125可明顯升高,並可作爲該患者的腫瘤標誌物,檢測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