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用衛生巾的7種壞習慣 如何選購衛生巾?

用衛生巾的7種壞習慣 如何選購衛生巾?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衛生巾的使用給女人帶來了莫大的方便,有了衛生巾,每個月的月經就能安然的度過了。不過不少女性使用衛生巾時存在衆多的壞習慣,這些壞習慣會影響私處健康,引發私處疾病,因此接下來小編爲大家介紹的7種使用衛生巾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此外,小編還將爲大家介紹如何正確選購衛生巾,因爲只有使用合適的衛生巾,才能不會對私處造成危害。

用衛生巾的7種壞習慣 如何選購衛生巾?

使用衛生巾的7種壞習慣

1、常用衛生護墊

有些女性覺得白帶不乾淨,在沒有月經的時候愛用衛生護墊。女性的外陰需要透氣、乾燥、清潔的環境才能保持健康,無論護墊如何宣傳其高度的透氣性和舒適性,其底層都會有一層塑料膜,密不透氣,長期使用,會增加外陰的溼度和溫度,給細菌、真菌的生長創造了條件,破壞了陰道的酸鹼度,容易誘發陰道炎。

2、更換衛生巾前不洗手

飯前便後要洗手,很多人都記得,不過更換衛生巾前最好也要洗手。因爲用手將衛生巾拆封、打開、撫平、粘貼的過程,會將病菌帶到衛生巾上。衛生巾直接接觸女性外陰皮膚而經期又是女性抵抗力較低的時期,稍不注意,增大患婦科疾病的機率。

3、將衛生巾放在衛生間裏儲存

一些女性爲了取用方便,買了衛生巾會放在衛生間的儲物櫃裏儲存。和家中的其他房間相比,洗手間是最潮溼的,有些家庭的衛生間甚至是終日不見天日的。殊不知,衛生巾受潮後細菌更易侵入。拆包後的衛生巾應放在乾燥、潔淨的地方,受潮後就不要再使用。

4、喜歡大吸收量衛生巾

使用大吸收量的衛生巾有這樣的養生好處,當不方便頻繁更換衛生巾時,也不會因爲血量過大而出現側漏問題。因此,大吸收量衛生巾深受歡迎。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些女性一旦用上大吸收量衛生巾就會“偷懶”長時間不更換衛生巾,這樣會造成局部通風差,導致細菌繁衍,從而誘發各種婦科疾病。就算你青睞大吸收量衛生巾,也別忘記兩個小時左右更換一次。

5、喜歡用藥物衛生巾

現在市面上的很多藥物保健衛生巾都會說有抗菌、抑菌、止癢,減輕痛經、舒緩不適以及平衡陰道酸鹼度的功效。有些藥物衛生巾,可能會破壞私處的酸鹼平衡、造成菌羣失調,降低私處自我免疫和清潔作用,反而更易受到細菌侵害。對於敏感體質的女性來說,更應該慎用藥物衛生巾,因爲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出現私處瘙癢等症狀。皮膚敏感的人最好選用柔軟舒適,對皮膚刺激小的棉質衛生巾。

6、買雪白的衛生巾

有些女性喜歡雪白的衛生巾,心理上感覺越白的可能越乾淨衛生,越有利於健康。其實可能恰恰相反。過白的衛生巾可能添加有熒光劑和增白劑,長期使用可能對健康有害。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所用的衛生巾是否含有熒光劑,網上一度流傳用紫外線燈照射檢測的方法。不過這種檢測方法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已受到專業人士的質疑,不提倡普通消費者在家使用紫外線光源,因爲紫外線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此外,用肉眼觀察紫外線照射後有無藍光很不準確,受觀察者主觀影響較大。

7、大量囤貨在家裏

有些女性喜歡商場促銷時大量入貨,囤積在家中慢慢使用。其實衛生巾和食品一樣,也是有使用期限的,離生產日期越近衛生巾質量越有保證。因爲是使用高溫消毒的方法達到無菌的,一次性消毒滅菌的有效期畢竟有限,超過期限也就沒有無菌的保障了。因此,在使用衛生巾時,一定要注意有效期,一次性購買不要太多,隨用隨買,不宜家庭久藏。特別是南方的天氣潮溼,一下子用不完,也容易生黴、受污染。葉敦敏養生醫生建議,一般來說,女性買一兩個月經週期用的放在家裏備用即可。

女性如何正確選購衛生巾?

1、皮膚敏感者

使用衛生巾不當會導致過敏、誘發婦科疾病,甚至可能誘發其他併發症,在炎熱的夏天這種情況更爲嚴重。衛生巾是女性每個月都要使用的物品,對於皮膚敏感者,選用棉面的衛生巾。棉面的衛生巾不容易導致過敏,皮膚敏感的女性慎用纖維網面的衛生巾。

2、月經量多者

選擇乾爽網面漏斗型衛生巾。月經量多時選擇表層有乾爽網面漏斗型的衛生巾可以使局部皮膚不受潮溼之苦,漏斗型設計優於桶狀設計,滲入的液體不易迴流。中層以透氣、內含高效膠化層的爲好。

3、私處炎症者

選用藥物衛生巾。這種衛生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經期女性的私處起到保潔作用,但並不能夠殺菌,患有婦科疾病的女性可以使用,健康的女性就沒必要。如果總使用藥物衛生巾,會打破私處的酸鹼平衡,造成對藥物衛生巾的依賴,降低私處自我免疫和清潔作用,反而更易受到細菌侵害。

4、外出運動者

可選用內置衛生棉條。內置式衛生棉條是一種置於陰道內的經期衛生巾,在體內直接吸收經血,它由一塊安全衛生的純白棉絨緊密壓縮而成,吸收力特強。一旦與經血接觸,便會迅速均勻地向四周輻射狀膨脹,輕柔地緊貼着陰道壁,在體內吸收所有的經血,能防止滲漏,保持體外清潔乾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