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腎虛到底怎麼補?

腎虛到底怎麼補?

來源:妖孽男    閱讀: 6.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解讀中國男人的補虛誤區

要說男人最害怕什麼詞,“腎虛”恐怕是其中之一。現如今,滿世界的廣告都在宣傳“十男九虛”、“腎虛就要補腎”,使不少疲於生計的中年人,只要有點腰膝痠軟的症狀,就把它歸罪於“腎虛”,有些人甚至四處搜尋補腎保健品。但是,中國很多男人對於補腎跟腎虛的認識都存在誤區,可以這樣說,中年男人都是“盲補腎”。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鍾南山院士也曾批評補腎壯陽藥,他親自買下兩款壯陽藥送檢後發現,其中偉哥成分大幅超標。“有些藥品含有激素,病人吃兩三年後,骨頭碎了、斷了,很慘啊!”是否真有那麼多人腎虛?《生命時報》記者在一番調查後發現,腎虛已成爲不良商家逐利的幌子,補腎同樣被誇大成風。

中國男人對腎虛的四大認識誤區

“國人對腎虛的關注度很高,但真正瞭解腎虛的人並不多。”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主任委員張其成遺憾地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腎虛幾乎成了一個框,有點什麼症狀就往裏面裝。綜合分析來看,老百姓對腎虛主要存在四大誤區。

性功能下降就得補腎。這是不少覺得下半身“不行了”的人的潛在邏輯,也可以說是危害最大的誤區。一些醫生在門診中,經常碰到令人哭笑不得的病人:“一些本應去男科的病人,誤以爲自己得了腎虛,跑到我們腎病專科來。”實際上,北京中醫藥大學一項針對700多名ED患者的調查顯示,只有32.9%的人是因腎虛引起的。如果隨意在街邊成人用品店購買壯陽藥,會加劇病情的發展。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中華性學會理事何清湖教授就曾接診過這樣的病人,起初感覺性愛時力不從心、尿頻、小便不乾淨,就以爲是陰虛、ED了,亂補壯陽藥後病情加重,出現小便灼熱、尿道有疼痛感等症狀,反而延誤了治療。

有點症狀就擔心腎虛。很多人一遇到出汗多、頻繁如廁、腰膝痠軟、性慾下降等症狀,就懷疑自己腎虛了。何清湖教授對此表示,實際上,中醫講的腎虛是一個症候羣的概念,它有包括上述在內的很多種症狀,但並不是說只要出現這些症狀就是腎虛。判斷是否是腎虛需要經過望聞問切“四診和參”,全面分析之後才能定奪。拿出汗來說,腎虛、胃氣虛弱、溼熱不清、寒邪入內等都會導致。而且,除了腎虛之外,你可能還合併有更嚴重的其他症狀,如果只把眼睛盯在腎虛上而忽視了其他的,就可能貽誤病情。

腎虛就是腎出了問題。“很多病人一聽說是腎虛,就如臨大敵,以爲自己得了大病,性能力肯定也是不行了。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王小琴說,中醫的腎虛與西醫的腎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腎虛並不等於腎病,也不等於ED。它幾乎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是人衰老過程中一個必然現象。

不分腎陰虛、腎陽虛,亂補一氣。中醫有着和西醫完全不同的體系,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因人而異。張其成說,腎虛又主要分爲腎陽虛、腎陰虛,分型不同,治療的原則也不同。市場上的產品多數是針對腎陽虛的,對於腎陰虛的人來講,吃了不僅沒有作用,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即便是經典的六味地黃丸,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的。#p#副標題#e#

腎虛到底怎麼補?

腎虛該怎麼補

腎虛已經成了商家叫賣的一枚棋子,這就需要我們擦亮眼睛,認清腎虛的真面目。“即便不少人有腎虛,它的危害也被誇大了。”王小琴告訴記者,在中醫中,腎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個功能單位,並不是西醫所對應的那個叫“腎”的臟器。它主要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其作用之大,範圍之廣,幾乎涵蓋了西醫學中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運動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等多個系統。如果僅憑一兩個相符的症狀就瞎補腎,是不科學的。

“護腎補腎,我們更強調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張國璽教授說,腎虛也有輕重緩急之分,如果僅僅屬於輕症,不影響日常工作和學習的話,並不需要刻意去大補,但若是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就應該去正規的中醫院或者中醫科,找專業醫生辨證施治,千萬別擅做主張濫補。

對此,張其成給大家指出了幾招護腎之寶:

一是房事有節制。雖然沒有統一一週多少次最好的說法,但應以房事後的生理、心理感覺舒適、愉悅爲依據,如果房事後第二天出現疲勞,不願起牀、頭暈等感覺,就應減少次數

二是飲食調理。平常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而核桃、板栗、枸杞、骨髓、豬腰也不錯。此外,腎還主“志”,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大喜大悲,少動氣。

三是護腎按摩操。一種是同時按摩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和命門穴(位於後腰與肚臍眼相對的位置)以及兩旁的腎俞穴(位於命門穴兩旁1.5寸)。按摩前先將雙手搓熱,左手在前,右手在後,順時針和逆時針搓揉至發熱爲止。一種是搓揉位於腳底的涌泉穴,雙手左右交叉搓揉至發熱爲止,一般每次120下,最好早晚進行。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