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乙肝患者 看病要固定醫生?

乙肝患者 看病要固定醫生?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等機構聯合開展、歷時兩個半月的、全國首次全方位《乙肝患者現狀調查》結果日前在上海公佈。此次調查以網絡問卷形式開展,受訪人羣包括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結果顯示,有近50%的受訪者錯誤地認爲“保肝治療最重要”,30%的受訪者認爲乙肝“可以痊癒”,20%的受訪者認爲“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沒有傳染性”。調查還發現,僅有40%的乙肝患者有固定的醫院和醫生,而60%的患者會更換醫生就診,其中45%的患者先後在幾家醫院看過病。

乙肝患者 看病要固定醫生?

疾病認知

三成患者以爲乙肝可痊癒

70%的受訪者能正確認識到乙肝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98%的受訪者能正確理解“耐藥會影響到乙肝治療”。儘管如此,仍有近50%的受訪者錯誤地認爲“保肝治療最重要”,30%的受訪者認爲乙肝“可以痊癒”,20%的受訪者認爲“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沒有傳染性”,而5%的受訪者甚至極端地認爲乙肝“基本上治也等於白治”。

面對如此巨大的認知落差,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指出,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不斷複製而引起的長期進展性疾病,因此抗病毒治療是關鍵,而並非像部分患者所認爲的保肝治療是根本。各國乙肝治療指南均明確指出,慢性乙肝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只有病毒複製得到抑制,病毒載量降到檢測限以下,才能降低患者的傳染性,並且降低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

另一方面,乙肝患者如進行核苷(酸)類藥物的抗病毒治療,至少需要2年時間,而事實上,88%的患者需要治療更長的時間。在這一長期治療的過程中,耐藥已成爲患者治療的絆腳石,導致患者疾病進展或病情反覆等不良後果,限制了患者後續治療的選擇。因此,部分受訪者誤認爲“乙肝基本上治也等於白治”。莊輝表示,“正是由於對疾病認知的缺乏,導致了一些患者的極度樂觀或極度悲觀,並且忽略了正確的初始治療策略的制訂。因此,正確的乙肝知識的教育普及仍需大力加強。”

治療現狀

逾七成患者擔心耐藥性

調查發現,核苷類抗病毒治療是當前患者使用最多的治療方法,並且享有較高的滿意度。然而71%的患者比較或非常擔心核苷類藥物的耐藥性。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教授翁心華分析道,在臨牀治療中,耐藥的確爲大部分患者所擔心,主要是因爲耐藥不僅會導致嚴重的臨牀後果,還會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經濟和時間成本。因此,翁心華指出,“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要高度重視初始治療策略的選擇。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在初始治療時,積極採取"預防耐藥"策略,即選擇抗病毒能力強、耐藥發生率低的高性價比抗病毒藥物,積極主動降低耐藥風險,避免造成額外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有助於提高患者對乙肝"總體治療"的滿意度。”

醫患關係

僅四成患者有固定醫生

此次調查還發現,僅40%的乙肝患者有固定的醫院和醫生,而60%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更換醫生,其中45%的患者先後在幾家醫院看過病。醫患溝通方面,43%的患者完全由醫生決定服用的藥物。此外,在醫患關係增進方面,52.8%的患者希望醫生“提供更經濟有效的治療”,43.5%的患者認爲醫生應當“和病人協商治療方案,使病人充分理解並積極配合治療”。

患者的病急亂投醫,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患者對於醫生信賴感的缺乏。翁心華教授對此狀況深表遺憾。在臨牀治療中,不穩定的醫患關係容易導致患者較差的用藥依從性,從而增加耐藥發生的風險。因此,穩定的醫患關係亟須加強。翁教授指出,“一方面,醫生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在與患者協商治療方案時,充分理解患者需求,幫助患者提供更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患者也應加強對醫生的信任,樹立正確的治療目標,遵從良好的用藥依從性。”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