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丈夫不慎感染艾滋病 妻子對他不離不棄

丈夫不慎感染艾滋病 妻子對他不離不棄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丈夫不慎感染艾滋病 妻子對他不離不棄

艾滋病並非洪水猛獸,但我們又看到過去艾滋病的傳播只有10%多一點來自於性傳播,但如今這一途徑傳播已經佔到了70%。“同志”間的不保護、打工者的流動性已經成了艾滋病毒防控的一大難點,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不幸染上艾滋病毒的他

樂觀抗病魔,但從不願親口說出“艾滋病”

他,是一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男人,對深愛的妻子從來沒有過不忠。但是,在異國他鄉,一次酒後亂性,讓他染上了艾滋病,這讓他感到了絕望。

但是,大度的妻子卻在關鍵時刻拉了他一把,不但沒有跟他離婚,還精心照顧他的生活,他已經健康地活了六七年。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來之際,他用他的親身經歷呼籲社會,不要把艾滋病患者當洪水猛獸,他們也需要陽光和愛。

染艾前

事業順利家庭美滿

儘管距離查出感染艾滋病毒已經六七年了,但是何俊(化名)周圍的人並不知道他是名艾滋病毒感染者,他一直把自己深深地隱藏起來,儘量維持着他原來的生活。記者通過業內人士聯繫上了何俊,但是他只接受電話採訪。電話那頭,何俊的聲音有點低沉,聽上去應該是位成熟的中年男子。

讓一位艾滋病毒感染者回憶過去,記者總覺得有點不忍。不過,在短暫的沉默後,何俊自己打破了沉默。據他介紹,他已經40出頭了,學外貿的他,大學畢業後進了蘇南某市一家外貿公司,紮實的基本功加上卓越的人際交往能力,何俊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了單位領導的認可。也就是在那個公司,何俊認識了妻子小梅(化名)。

來自蘇北農村的何俊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但是他的爲人和能力贏得了姑娘的芳心,兩年後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生活,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先是乖巧漂亮的女兒成了這個小家庭中的一員,緊隨其後,何俊被領導逐步提拔,30多歲時已經成了公司副總,這讓周圍人都羨慕不已。

去趟非洲

一夜風流染上艾滋

命運在何俊六七年前一次出差非洲後改寫。

“那時真是昏了頭,事後後悔已經沒用了。”何俊充滿懊悔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在非洲與客戶觥籌交錯,何俊喝多了,在客戶的勸說下去了當地的一家夜總會,在酒精的作用下,何俊第一次做了對不起妻子的事。也就是這個第一次,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回國後一段時間,何俊無意中看到了一則關於非洲當地艾滋病的新聞。“當時,我就頭皮發麻,非常擔心自己中招。不過,想想自己就只有那麼一次,不會那麼巧的。”可是,“艾滋病”這幾個字一直在何俊頭腦中揮之不去,猶豫再三後,何俊走進了疾控部門,接受了艾滋病檢測。

“等待是漫長的,我每天都如坐鍼氈,聽到手機響就會一陣緊張。”當他真正接到疾控部門電話時,醫生卻並沒有直接告訴他是否感染了艾滋,而是讓他親自去取結果。“雖然醫生沒說,但是我知道,讓我自己去取,肯定就是我有問題。”

何俊充滿了恐懼,一個人躲起來痛哭一場後,他下定了決心走進了當初檢測的疾控部門。“HIV陽性”,報告單上這樣寫着。

痛哭兩天後

妻子陪他一起抗艾魔

“我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我跑到南京、上海等其他城市去檢測,希望會出現奇蹟,可是,所有的結果都證明我已經感染了艾滋病。”何俊回憶着自己剛確診時的情形。已經沒有了任何幻想,何俊最擔心的就是傳染給深愛的妻子和女兒,所以,每天,他都以應酬加班爲由,到深夜纔回家。

到家後,他還是以太晚了怕影響妻子休息爲由,一個人睡在書房。一天、兩天,妻子並沒有奇怪,但是,連續一個星期下來,小梅意識到了什麼,她以爲何俊在外面有了女人。

這個理性的女人並沒有找他大吵大鬧,而是在某一天晚上等着他,一直等到他深夜回家。眼看已經瞞不下去了,何俊撲通一聲跪在了小梅面前,痛哭着坦白了一切。

看着家中的頂樑柱,像個孩子一樣傷心痛哭,小梅的心一下子就軟了,她緊緊地把何俊的頭摟入懷中,夫妻倆抱頭痛哭。“那幾天,我想了很多,也做好了決定,一旦小梅知道我的情況,如果想離婚的話,我毫無怨言,我的房子和財產都留給她和孩子。”但是,讓何俊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儘管小梅爲他的事哭了兩天,但最終還是原諒了他,並且願意和他一起和疾病作鬥爭。“不管你還能活多久,我都會一直陪在你身邊。”小梅的話讓何俊重新有了好好活下去的勇氣。

離開家鄉

到南京從頭來過

說出真相後,何俊感覺輕鬆了很多,但是問題馬上接踵而來。小梅會不會被他感染上?這一擔憂深深困擾着何俊。

“如果我真把小梅傳染上了,真是讓我死一百次都不足惜。”爲了得到答案,何俊陪着小梅一起走進了疾控中心。這比他第一次自己去還要緊張。幸運的是,小梅並沒有感染上。

小梅的原諒,讓何俊得到了重生。爲了避免被周圍人知道,他們夫妻倆決定,離開原來的單位,舉家搬到了南京。對雙方父母的解釋是,爲了何俊有更好的發展。

在南京,何俊憑着真才實幹,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小梅則專心在家當全職太太,一心一意照顧何俊和女兒。“女兒一直和我很親,每次我下班回家她都要抱抱我、親親我,剛查出來的時候,我特別害怕見到女兒,我怕把這該死的病毒傳染給她,我會故意冷落她。這給她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傷害,她哭着跟媽媽說,爸爸不愛她了。”聽着女兒的哭訴,何俊心都碎了。爲了讓這個家回覆往日的歡聲笑語,小梅在網上搜了很多關於艾滋病的知識給何俊看,讓何俊慢慢從對艾滋病的過分恐懼中走出來。

樂觀面對

無症狀活了六七年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正常家庭沒有太大區別,女兒並不知道我的病情。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吃飯、遊玩甚至和女兒擁抱並不會把病毒傳染給她們。”在何俊看來,自己之所以能一直走到現在,和小梅的無私支持是分不開的。

“她在家把我的生活照顧得妥妥帖帖的,像我們這樣的人,多吃有營養的食物,生活規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一日三餐換着花樣給我做適合我身體的食物,每天要吃多少水果、多少蔬菜,她都搭配得好好的。”何俊笑稱,如今的小梅成了他的私人保健醫生,除了一日三餐外,每天早上還督促他起來跑步,原本因工作需要經常外出的應酬,何俊也是能推則推,菸酒更是徹底和他決裂。“這幾年下來,我沒有感到任何不適,也還沒需要吃藥。在小梅的支持下,我最終選擇了快樂地活下去,因爲我有個這麼愛我的老婆!我要堅強地活下去,讓我愛她、疼她、關心她……我堅信能等到這個病可以治癒的那一天!”採訪結束時,何俊信心滿滿地表示。

不過,自始至終,他都不願意親口說出“艾滋病”這幾個字。

護理艾滋病患者的她們

不敢跟家人講自己的真實職業

因爲職業的關係,他們與艾滋病結緣,成爲這一特殊羣體的護士,然而歧視與恐艾的現實卻讓她們飽嘗委屈與無奈。

她們是一羣年輕活潑的花季女孩,因爲職業的緣故,她們每天都與艾滋病患者接觸。冒着隨時可能出現職業暴露的風險,委屈得甚至不敢將自己的真實工作告訴家人朋友。昨天,記者零距離接觸了這些可愛的護士,傾聽來自她們內心世界的真實聲音。

初到病房

連看患者一眼都害怕

王倩(化名)今年29歲,做護士快十個年頭了。王倩清楚的記得她剛到艾滋病病區時,一次病區送來一個艾滋病患者,因爲被家人遺棄,這名患者流落街頭,屁股上爛了一個洞,蒼蠅一直跟着他飛到了病房裏,在他身上打轉。剛放到病牀上,病人就大小便失禁,衣服、牀單、被子弄得都是屎尿,加上膿瘡,臭不可聞,護工給多少錢都不願意護理。沒有多想,王倩衝了上去,端來臉盆打來熱水,幫患者裏裏外外洗了個遍,幫患者清理褥瘡,換藥。

“那天我幫他洗完身體後,我自己噁心得吐了好幾次,中飯、晚飯都沒有吃。”王倩說,儘管他們是護士,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都是嬌寶寶,但來到病區,什麼事情都得做。

不敢告訴家人真實職業

由於社會上對於艾滋病患者的歧視,這些每天護理艾滋病患者的護士也飽嘗委屈。

每天,雖然她們和其他科室護士一樣上班下班,但是幾年來,同學朋友,即便是自己最親的人,包括父母、丈夫、子女,都沒有人知道她們是護理艾滋病患者的護士。王倩說,到現在丈夫和父母還以爲她是在婦產科工作。

“不想告訴家裏人,怕他們擔心”,王倩告訴記者,病區有十幾個護士,在家裏都是被家人寵愛的寶貝,但在護理艾滋病患者時,她們又都是盡職的護士。

可怕的事

病人針頭扎到自己

“從事這個職業,最擔心的是職業暴露”,王倩說,每天,護士長都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護士們規範操作。但是意外有時也會發生,就在前一段時間,一名護士在給病人抽血時不小心將針頭扎到了自己。那名護士含着淚對王倩說,她職業暴露了。

“一聽這話,我的眼淚就出來了。”講起這些,王倩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緊緊地擁抱了這名護士,因爲發生職業暴露後,意味着有千分之0.3的機會感染艾滋病。第一時間,醫生馬上爲這名護士消毒、吃藥,進行心理疏導,並定期抽血檢查。

然而,護士除了忍受吃藥帶來的噁心、嘔吐、頭暈等一系列副反應外,還要隱藏內心巨大的恐懼,“因爲不敢告訴家人,只能偷偷地哭,第二天還要繼續來上班”,王倩說,幸運的是,經過緊急處理和一個多月的觀察,這名護士沒有被感染,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頭最後才終於卸下。

談恐艾

國家都允許他們考公務員,你怕什麼?

“艾滋病患者可以考公務員,可以工作、學習和生活,爲什麼要談艾色變呢?”作爲多年與艾滋病人打交道的專家,對於社會上的恐艾現象,南京二院感染科主任姚文虎深有感觸。

雖然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已經逐漸增多,但很多人仍然是“談艾色變”,恐懼甚至歧視艾滋病病人的心態非常普遍。

“臨牀上,很多人得了艾滋病後,對周圍的人會絕對隱瞞,家人更是不敢讓外人知道,一旦別人發現這家有一個艾滋病人後,這家人往往會立即搬家,半夜裏悄無聲息地離去,再也見不到人影。”姚文虎說,這樣的家庭,他見得很多。而記者隨後的採訪也印證了專家的擔憂:在部分大醫院隨機接受採訪的20名病人和家屬中,65%的受訪者認爲如果和艾滋病病人過近地接觸會很害怕,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說不願同艾滋病病人交談、握手。姚文虎坦言,艾滋病人遭遇的社會歧視還是很大的。

“但話說回來,它只通過性行爲、血液、母嬰傳播三種途徑傳播,與艾滋病患者握手、游泳、禮節性接吻、擁抱根本沒有關係,我不知道他們害怕什麼?”聊起社會上對於艾滋病患者的歧視,姚文虎很感慨:國家都允許他們考公務員,我們又有什麼好怕的?

“現在醫學發達,只要艾滋病患者按照醫囑按時服藥,不耐藥,生存3040年都沒有問題,可以正常的工作學習,它已不是必死無疑的病了。”姚文虎說,普通接觸根本不會傳播艾滋病,因此不要歧視艾滋病患者,而應關懷和尊重他們,使他們敢於面對現實。

當朋友

500多個艾滋病患者都有我的名片

由於社會的歧視,即便一些直接診斷護理艾滋病患者的醫生護士,也都刻意避諱談論自己與艾滋病患者接觸史。但在接受採訪時,姚文虎顯得很淡然:我的家人、親戚朋友都知道我是治療滋病的醫生,這沒什麼。

多年的治療中,姚文虎總共爲500多位艾滋病患者進行過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是外地患者,甚至還有來自港澳地區的,很多人後來都把他當成了可信賴的朋友。“每個滋患者都有我的名片,上面的辦公室電話、手機都有,他們遇到不舒服會打電話問我,小毛病我電話裏指導一下,問題重的會讓他們來醫院找我。”

他說,每天都能接到艾滋病患者打來的電話,多的一天能接到七八個,少的有一兩個,天天都有,很多是長途電話打來的。“這說明他們信任你,我能告訴他們應對病情的辦法,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這是我的職責。”姚主任說。

表憂慮

性傳播現在已經上升至70%

從事艾滋病治療研究多年,對於艾滋病的蔓延,姚文虎憂慮重重。姚文虎說了一組數字:過去艾滋病的傳播只有10%多一點來自於性傳播,但如今這一途徑傳播已經佔到了70%。“同性戀人羣發病率明顯提高,上升速度已經排在了第一位。”姚文虎說,由於沒有保護的性接觸,“同志”已成爲艾滋病預防的主要人羣。

“有的農村婦女,世代在家務農,遵守婦道。但因爲丈夫在外打工染上艾滋,結果她也被傳染,這樣的個案並非一兩個。”姚文虎說,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流動人口越來越多,這些人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夫妻生活,寂寞無聊時容易出軌。

“一旦被感染,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回家再傳染給老婆,有了孩子還好,沒有孩子,再生一個孩子出來,這又該誰來負責呢?”姚文虎說,控制艾滋病任重道遠,預防勝過治療。

染艾後

營養補充至關重要

專家指出,與HIV共存的人需要比其他人更多的營養,如果正在服用抗病毒藥物更爲如此。沒有營養,意味着你的免疫系統抵抗疾病的能力將降低。在保證飲食衛生的前提下,應該做到的是:

保持蛋白質(特別是肉類)的吸收;堅持吃主食,包括米飯、麪食等;吃大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每天吸收適量的脂肪(但儘量避免化學合成的食用油);每天喝大量的水,包括開水、鮮果汁、茶(不建議和藥物一起服用)、牛奶(不建議和藥物一起服用)等;少喝酒和汽水等飲料。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