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中國單身漢將超澳人口

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中國單身漢將超澳人口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中國單身漢將超澳人口

據香港《南華早報》9月22日報道,據估計,20至29歲的男子比同年齡羣的女子至少多出950萬人。如此大規模的性別失衡,在中國屬前所未見,在世界歷史上也極爲罕有。昔日的美國大西部就是一個罕見例子,當地男性人口曾經大大超過女性,而正是這種性別失衡情況,令大西部成爲一個混亂的社會。

“2020年中國將有3000萬到4000萬光棍漢找不到老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偉雄指出我國性別比例失調的嚴重性。

數據顯示:我國出生性別比高達117,即每出生100個女孩即有117個男孩出生;在不滿20歲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餘萬人,平均每個年齡男性比女性富餘100多萬人。由此人口專家預測:到2020年全國實現小康之日,將會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妻可娶。從2005年開始,性別比偏高造成衆多婚齡男性找不到老婆的後果將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男女比例失調,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也會造成一定衝擊。如婚配失當、人口拐賣、性行爲犯罪等,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尤其是婚姻的穩定。在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國家,男/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和男/女性移民來解決問題。比例失調會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嚴重萎縮。男性人口的萎縮會導致勞動力的減少,女性在社會人口中比例的萎縮,會導致人口再生產能力的降低。2013年末,中國大陸性別結構,男性人口69728萬人,女性人口66344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爲105:100(以女性爲100)。

中國擁有逾13億人口,佔全球兩成。其性別失衡問題將令國家出現前所未見的問題。國內單身男子(俗稱“光棍”)有可能被社會孤立,引發衆多連鎖反應。

其中一個後果是:單身男子如此之多,有可能引發衝突,令社會敵對氣氛加劇。

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稱,社會若存在大批年輕單身男子,有可能導致犯罪率及暴力事件增加到異常水平。研究發現,1998至2004年間,中國的男性對女性比例每增加一點,暴力罪案及偷竊案犯罪率就會上升六至七點。

性別比例失調的5大後果

4000萬男從婚娶年齡無妻可娶

近20年來出生性別比升高的積累效應已經顯現出來,按90年代出生性別比外推,目前0~20歲人口中男性多出女性大致相當於20歲3個年齡組的人口數量,“積累效應”已相當可觀。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別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會越來越嚴重。

在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國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和女性移民來解決問題。但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國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就很難以國際移民的方式覓求出路。

原來有一種說法,認爲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婚齡差的拉大來解決未來婚齡年齡段人口的婚配問題。但在嬰幼兒人口性別比持續上揚的情況下,這種結構性和累積性的失衡,就很難想象“男性人口可以在比自己年齡小的女性人口中尋找配偶”這種解決辦法的可行性。因爲“大哥哥”同期羣與“小弟弟”同期羣之間爲爭奪配偶而發生的人口衝突,會愈演愈烈。

犯罪率升高、婚配關係不穩定

婚姻性別擠壓對一夫一妻制家庭來說,是一股外來的衝擊力。一個時期以來,在市場經濟和交換價值升值“泛商品觀念”作用下,婚外戀、第三者插足增多,離婚率持續上升,傳統家庭的穩定受到威脅。

社會刑事案件增加。如果出生性別比升高得不到糾正,便會更多滋生這些不道德和醜惡社會現象,基本消失的買賣婚姻、童婚交換、拐賣婦女等會重新擡頭,並且間接衍生性暴力犯罪、亂倫、人們社會心態畸變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家庭和社會不穩定風險係數增大。

男人搶女人的飯碗,就業壓力大

人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統一,嬰兒出生性別比升高並帶動勞動年齡人口性別比升高,對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將產生某些影響。男性勞動就業將變得更爲困難,未來一二十年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別擠壓”將比較嚴重。一些女子佔據生產絕對優勢的行業,比如紡織、服務等,不得以只能讓男子來承擔。

孤寡老年女性將會減少,居家養老增加

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時間差”實際出發,只能走社會養老、家庭養老和老年勞動者自我養老“三養”相結合的路子。鑑於目前出生性別比偏高實際,40年以後過低的老年性別比將會升高,孤寡老年女性將會減少,家庭養老在上述“三養”中的地位將得到加強,居家養老方式會有所增加。

人口嚴重萎縮

男多女少會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嚴重萎縮。因爲人口的再生產主要是通過母親來實現的。女性在社會人口中比例的萎縮,必然會導致人口再生產能力的降低。

性別比例失調的7大原因

影響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的因素是衆多而複雜的,總結歸納一下,我們可以細分爲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這不僅源於中國人的一個古老、樸素又直觀的理論:不想在自己這代斷子絕孫,何況“養仔好聽”。更重要的是,隨着中國人口素質的普遍提高,這種理論正向社會現實層面延伸。

第二,養兒防老的觀念。據2003年數據顯示,我國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十,而到本世紀中葉,這個數字將達到總人口的三成以上。據測算,未來25年,我國養老金缺口達到1.8萬億人民幣,赤字運行時間二十多年,年均缺口700多億,而且期待率只有58%左右。正如一位代表所說,面對這一連串的養老保障危機數字不得不使人聯想到,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機制及利益補償機制,將使部分人無法放棄“養兒防老”的觀念,男性的“養老能力”明顯更爲實惠,因此這部分人選擇“放棄”女嬰,選擇男嬰。

第三,計劃生育政策。有人把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簡單地歸結爲實行“提倡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這有失偏頗。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區、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執行得嚴格的省份,出生性別比上揚的狀況越明顯。而像海南、廣西等出生性別比失調嚴重的省市,恰恰是計劃生育工作較爲落後,生育率高、二孩和多孩出生比例較大的地方。而孩次越高,性別比越高。

第四,技術上可做胎兒性別鑑別。當B超等胎兒性別鑑定技術誕生並付之民用後,個人生育意願最大化體現有了客觀條件,生男育女也能由雙親來決定,這主要是指運用B超等醫療科技選擇性流產、引產,還有輕視女嬰造成的較高水平的女嬰死亡率及溺棄女嬰現象等,直接導致中國目前男女人口比例失調。

第五,社會管理的混亂。社會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嬰兒的漏報、瞞報。漏報是由於計劃生育及有關部門在管理上由於人力、經費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被漏報的既有男嬰,也有女嬰。但瞞報則是由於生育政策作用於婦女、家庭生育意願引起的,瞞報主要是女嬰。

第六,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在經濟生活方面,婦女的資源獲取機會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權益保障仍普遍顯弱;在政治生活方面,婦女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尤其是在領導權、決策權的參與度、參與層次、參與比例、參與渠道上受制仍較大。而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弱勢又自然會延伸至婦女在現實的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第七,農村以男性勞動力爲主。農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在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這也是人們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已經在土地法中規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權益,但是由於缺乏具體的細則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後要到男方生活的傳統,很多農村婦女無法分得本來就不多的土地。這樣,沒有男孩的家庭就面臨著生產資料缺乏的問題。另外,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獨女戶父母面臨著老年贍養的難題。

延伸閱讀:單身漢推高房價?

《財富》雜誌報道稱,在中國,未婚男性(15至30歲)數量是未婚女性的1.15倍,而中國單身漢實際上推動了中國經濟以不同尋常的速度發展。哥倫比亞大學查森國際商業研究所主任魏尚進教授近日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多年延續,因爲性別失衡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自2002年以來,男性數量開始超過女性,一個不言而喻的社會規則是,一個單身漢需要賺到足夠支付購房首付的錢之後才能找到媳婦,這便在男性羣體中造成了非常激烈的競爭。

魏尚進表示:“賺錢變得非常非常重要,造成中國高房價的原因是寂寞的單身漢。”魏尚進與其他專家在去年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中國35所城市房價上漲的48%(相當於8萬億元)的因素在於性別失衡。

他指出如今男女比例失衡,配偶競爭現象激烈,而住房逐漸成爲了競爭中的重要籌碼。從社會現象上和個人求偶心理上,房子的作用被放大;同時受到第三類因素的影響和本身屬性的影響,造成了房價節節攀升。魏教授進一步說明:“如今中國男女比例達到九比八,男性中的多出來的比例怎麼樣在求偶競爭中獲得成功,住房成爲了一個重要的加分因素。”同時,他也表示: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並且隨着新婚姻法的出臺,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勢傾向愈加明顯。爲了保護婚後權益,女性要提高婚前對房產的要求,這種情況又給男性的住房之戰施加了壓力。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