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專家稱食用野味危險大 爲嘴傷身不值得

專家稱食用野味危險大 爲嘴傷身不值得

來源:妖孽男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邊是對白酒裏塑化劑的窮追不捨,衆人質疑食品安全如何保障?一邊卻是獵殺候鳥屢禁不止,越冬的候鳥成了貪婪的饕餮者桌上盛宴,此時食者不再關心“禽流感”的出處;一邊是恐慌“吃豬肉等於自殺”、“速成雞”的激素含量,一邊卻是公務消費定點商家裏熱鬧的對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舌尖消費,此時餐桌上也無人問津野味是否經過安全檢疫。

專家稱食用野味危險大 爲嘴傷身不值得

國家一級營養師、健康顧問王雷軍警告,尋求野味滿足口腹之慾,很可能招來身體健康的“殺手”,野味的食用安全沒有保障。

都是嘴饞惹的禍

據報道,今年秋天以來,在湖南羅霄山脈“千年鳥道”中,有一批候鳥被人捕殺;在天津北大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部分遭毒手;而在新疆,有一些候鳥被偷獵者僞裝成家禽空運販賣……

就在11月,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馬鳴,在國際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雁通訊》上寫道:“過去3年裏,中國至少有20萬隻水鳥喪生。”而據估計,這個數字比較保守。

環保專家表示,候鳥被捕殺,“吃”是最重要的原因。民間一些人認爲,活鳥血和鮮肉可以“大補”身體,而在一些地方,吃野味依然是一種被嚮往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和觀念,客觀上爲獵殺鳥類提供了需求和市場,因而獵殺行爲日盛。

無獨有偶,近日央視曝光,在江西省資溪縣,本該是動物天堂的山谷,卻呈現出這樣的畫面:中槍後吐血抽搐的獼猴、鐵籠中驚惶失措的竹鼠、堆滿野生動物的冷庫、掛着“公務消費定點商家”的野味餐館……這些畫面通過央視記者的鏡頭呈現在觀衆眼前,一條捕殺、交易、食用野生保護動物的產業鏈曝光。

調查顯示,在江西省資溪縣當地的一些餐館、酒樓,經營者偷偷宰殺出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獼猴,食客則偷食大雁、獾豬、竹鼠等受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一家名叫老婁龍蝦的野生餐館已經開了十幾年,餐館老闆介紹,有一批固定的熟客,每次有好的野味,只要一個電話食客們都會如約而至。

爲嘴傷身值不值

分析食用野味的原因,想要滋補、出於好奇是重要原因。中國林業部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21個城市,調查表明,主要有兩種食用野生動物的心態,其中38%的人是出於好奇心,還有40%左右的人是認定了野生動物中含有很多比較特殊的營養。

很多人認爲,野味美味而且滋補,甚至認爲,野生動物都是有機食品,沒有污染,因此“野生的一定補”。王雷軍卻指出,從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野生動物和人工飼養的動物沒有明顯區別,而且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發現野生動物含有任何其它動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東西,僅僅食用單一的食品也很難說有什麼特別的營養價值。因此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高於人工飼養動物的營養價值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據有關部門對家禽、家畜和幾種野生動物的營養分析比較,它們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標上相差無幾。若要爲身體補充能量,基本上吃牛肉和雞肉已經足夠,根本犯不着專程找珍稀野生動物進補。而且,從品嚐角度而言,受生長環境影響,野生動物肉質成分中肌肉較多,脂肪較少,口感上並沒有優勢。

吃野味被推崇還因爲不少人認爲野生動物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食用的是自然生長的動植物,不像人工飼養的動物飼料裏有很多添加劑,吃野味似乎是選擇了安全食品。殊不知,野味也並非綠色食品。王雷軍說,由於全球環境普遍受到嚴重污染,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惡劣,同樣存在遭受污染的境況,甚至比家禽所受污染更甚,人若吃了因污染導致基因突變的野生動物,則可能誘發癌症等惡性病變。王雷軍特別強調,一般人可能不太瞭解生物富集作用,這也是吃野味危害健康的一個環節。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將環境中低濃度的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的轉運和蓄積達到高濃度的能力。僅農藥DDT最終在水鳥類體內含量可爲原水含量的833萬倍,陸地生物也一樣有富集作用。人體作爲生物鏈的最高端,食用了這些富集農藥殘留的動物,其健康可想而知。

很多食用野味的人追求野味的鮮味兒,這也給自己的健康埋下了更大的隱患。王雷軍說,非法出售野味的餐館酒樓,由於常常是偷偷摸摸進行野味經營,所以在加工時就會存在粗製濫造的問題,再加上食客“求鮮”的要求,往往不能夠保證煮熟燒透。於是,也就根本無法確保殺死野生動物攜帶在其肌肉、血液及內臟裏的病毒及寄生蟲。而且並非所有的病原體都可以通過加熱殺死,有些病原體可以抵抗100攝氏度以上的熱度。

另外,毒殺是現在很多野生動物被捕殺的方式,造成作爲野味的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大量毒素,食用後有可能引起急性或者慢性中毒。

野味裏藏着“野蠻”

人們食用的家禽、家畜肉類產品都是經過衛生防疫部門嚴格檢疫之後才投放市場的。而野味往往來路不明,人類對這些野生動物的生存方式缺乏瞭解,食用野味很不安全。

北京航天總醫院醫生李燕坤介紹說,野生動物可能患有多種疾病,其腦、血液及肌肉中含有病毒、寄生蟲(如肺吸蟲、血吸蟲等)。通常情況下,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原體不會傳染給人類,只有在人類破壞其生存環境或者獵捕、進食野生動物的時候,病原體纔會傳染給人類。尤其是在吃野生動物時,食客有可能感染上狂犬病、結核、鼠疫、炭疽、甲肝等疾病。把野生動物作爲食物,不僅由於接觸和食用可能會感染疾病,在獵殺、運輸、銷售過程中,野生動物所攜帶的病原也會傳播擴散。

人類在與各種疾病作鬥爭的實踐中發現,曾有多種傷及人類的有害病毒都源自野生動物。1988年,上海市發生罕見的甲型肝炎是毛蚶攜帶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1998年,在有些國家尼巴病毒暴發,結果查明,這種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宿主是狐蝠。還有瘋牛病、狂犬病、貓爪熱、鼠疫、禽流感等都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王雷軍表示,食用野生動物最大的危險就是易患人畜共患病。目前世界上已經明確的人畜共患病大約有200多種,比較嚴重的有89種,其中包括有細菌類的、病毒類的、真菌類的、寄生蟲類的、衣原體類的、支原體類的等。在很多國家流行的人畜共患病有34種,我國基本能確定的人畜共患病有大約90種。我國的獼猴有10%—60%攜帶B病毒,這樣的獼猴把人撓上一下,都有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腦感染的機率更大。

李燕坤解釋說,病毒也是一種生物體,而且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生命體,它需要附着在其他別的生命身上,否則自身無法生存。由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病毒從一類物種跑到其他類物種身上時,由於新的宿主對它沒有控制能力,所以病毒就會大暴發。SARS病毒就是從果子狸身上跑到了人類身上,由於人類對它沒有一種抑制作用,導致了整個疫病的流行。又比如艾滋病病毒在自然狀況下是儲存在某些非洲的靈掌類動物身上,這些靈掌類動物本身並不發病,但是由於人類和這些靈掌類動物之間發生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關係,使得病毒跑到了人類身上,在人類之間發病和流行。再比如埃博拉病毒,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剛果暴發,也是由於人吃或者接觸這些野生動物,使得病毒跑到了人的身上。

王雷軍表示,追根溯源,病毒是一種很自然的生命,如果人類不去幹預大自然,它們本身在自然界裏是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的,而由於人類過多地干預了大自然,盲目地食用野生動物,導致了這些災難。(記者 段佳)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