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專家提醒謹防糖尿病誤區

專家提醒謹防糖尿病誤區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專家提醒謹防糖尿病誤區

1.驗血糖當天早晨應停藥,否則驗不準。

正確觀念:驗血糖當天早晨應正常用藥。

專家分析:驗血糖是爲了瞭解患者在治療期間,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若在驗血糖當天早晨停藥,不僅會導致上午血糖升高,還會導致餐後2小時血糖化驗結果失真(早晨沒用藥,測得的餐後血糖結果肯定比平時偏高),無法作爲臨牀調整治療方案的依據。

專家提醒:打胰島素的患者千萬不要在家中先打上胰島素,然後再去醫院抽空腹血化驗,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帶着早餐和胰島素提前去醫院,待抽完血以後,馬上注射胰島素,半小時後再進餐。

2.糖尿病一定有“三多一少”症狀。

正確觀念: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有“三多一少”症狀。

專家分析:所謂“三多一少”症狀,指的是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這些表現的起因是高血糖。一般而言,當血糖水平超過10毫摩/升時,尿中才會有糖。也就是說,若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狀,血糖大多在此水平以上。此外,由於老年人排出糖分的能力有所下降,故當老年人出現“三多一少”症狀時,血糖水平更高,一般在13~15毫摩/升。而血糖水平低於10毫摩/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沒有“三多一少”症狀。

專家提醒:國內幾家大醫院曾做過調查,在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中,約3/4的患者沒有任何糖尿病症狀。因此,建議無任何症狀的中老年人在做常規體檢或因其他病就醫時,都不妨查一次血糖。

3.尿糖陽性可以診斷糖尿病,尿糖陰性可以排除糖尿病。

正確觀念:沒有血糖指標,僅憑尿糖陽性,不能診斷糖尿病,更不能因爲尿糖陰性而排除糖尿病。

分析:尿糖不能精確地反映血糖水平,不能作爲診斷糖尿病的指標。因爲如前所述,血糖必須達到一定水平(超過10毫摩/升,老年人更高)時,尿糖纔會陽性,血糖低於該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可以爲陰性。此外,尿糖的有無與進餐時間、排尿時間、尿量多少,以及應用某些藥物均有關。

專家提醒:尿糖可以作爲篩查糖尿病的工具,當發現自己尿糖呈強陽性時,應提高警惕,進一步檢測血糖。#p#副標題#e#

4.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兒童及年輕人不會得。

正確觀念:糖尿病年輕化已成爲一種趨勢。

專家分析:糖尿病曾被看作爲是老年病,因而以前醫生們往往忽略在中青年中篩查糖尿病,這其實是錯誤的。近些年,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出現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和肥胖。據北京兒童醫院的教授介紹,幾年前,該院很少見到糖尿病患兒,但現在不同了,該院每年都可以見到10~20例2型糖尿病患兒。國外資料顯示,近20年來,35歲以下人羣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劇增加。在美國,年輕人患2型糖尿病是很常見的。

專家建議:肥胖或超重中青年人,應定期查血糖,以便儘早發現糖尿病。

5.空腹血糖不高,便可排除糖尿病。

正確觀念:空腹血糖不高,不能排除糖尿病。

專家分析:診斷糖尿病的依據是血糖,這裏的血糖既可以是“空腹血糖”,也可以是“餐後2小時血糖”,還可以是任意時間的“隨機血糖”。除空腹血糖外,餐後血糖同樣也可以作爲糖尿病的診斷依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糖尿病早期,常僅表現爲餐後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此時如果僅查空腹血糖,很可能就會漏掉這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

專家提醒:資料表明,常規檢測餐後血糖,有助於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可使糖尿病的診斷平均提前3年。診斷糖尿病時,不能只查空腹血糖,還要查餐後2小時血糖,且必須排除應激因素(如高燒、創傷、大手術等等)引起的一過性血糖升高。

6.袖珍血糖儀的檢測結果可作爲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正確觀念:糖尿病診斷的依據來自於靜脈血糖的測定結果。

專家分析:糖尿病的診斷是很嚴格的,一定要空腹血糖≥7毫摩/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 11.1毫摩/升。如果空腹血糖爲6.9毫摩/升,或餐後2小時血糖爲11.0毫摩/升,就不能被診斷爲糖尿病,而只能被診斷爲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受損。血糖儀測定血糖的優勢是快速、便捷,但其血樣本是含有紅細胞等多種成分的毛細血管血,與用實驗室方法測得的血漿或血清的血糖值有差異,一般要低15%左右。這種差值對監測血糖控制好壞無多大影響,但用於診斷就不行了。

專家提醒:袖珍血糖儀可以用作初篩和監測血糖控制好壞的工具,而確診糖尿病還需抽血檢查。此外,血糖儀的種類很多,不同血糖儀測得的血糖值會有一些小差異。

7.胰島素有依賴性,一旦用上就撤不下來了,最好別用。

正確觀念:胰島素是人體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不存在成癮問題。即便有些患者注射胰島素後撤不下來,並不代表對胰島素產生了依賴,而是實際病情所需(自身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

專家分析:近年來,國內外醫學專家對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越來越積極。因爲早期應用胰島素不僅可以使血糖儘早達標,減輕高血糖毒性,使胰島細胞功能得到保護和修復,有效延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對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短期(2周)強化治療後,部分患者可以不用藥物治療,僅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鍛鍊便可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部分對磺脲類藥物產生繼發性失效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胰島素治療以後,口服降糖藥可以重新恢復藥效而停用胰島素。

專家提醒:2型糖尿病的傳統治療模式是“階梯治療”, 使用胰島素往往是“萬不得已的選擇”。其實,這種階梯式的治療模式過於保守,不利於血糖迅速達標,也不利於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更有可能錯過胰島功能修復的最佳時機。#p#副標題#e#

8.血糖降到正常就意味着糖尿病治癒,降糖藥就不必再用了。

正確觀念:糖尿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降糖藥雖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但不能擅自停藥。一旦停藥,血糖又會升高。

分析:糖尿病是因胰島素抵抗、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而起病,目前尚無治癒方法,必須靠藥物來控制血糖。目前降糖藥有很多種類,如磺脲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餐時血糖調節劑(速效胰島素促分泌劑)、胰島素增敏劑等,降糖療效均不錯。但任何一種降糖藥物都有一定的作用時間,比如長效藥物可維持24小時,短效藥物一般維持6~8小時。用藥後,血糖保持平穩,僅代表治療有效,並不代表可以停藥,更不代表疾病已治癒。雖然部分病情較輕、血糖控制較好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嘗試停藥,但也必須密切監測血糖。一旦發現血糖升高,就需重新用藥。

專家提醒:希望大家不要相信糖尿病可以治癒的說法,也不要相信偏方、保健品,更不能擅自停用降糖藥,以免加重病情。

9.血糖監測只要查空腹血糖就可以了。

正確觀念:光測空腹血糖是遠遠不夠的。

專家分析:血糖監測一般有3個時段:一是餐前血糖,二是餐後2小時血糖,三是睡前血糖。上述3個時段的血糖不必每天都監測,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血糖情況,確定監測時段。可先測空腹與早餐後2小時血糖,1~2天測1次。待空腹血糖<7.0毫摩/升、餐後血糖<10.0毫摩/升時,可改爲每週監測一次早餐和早餐後2小時血糖,每月監測一次全時段血糖。

專家提醒:有感冒、發熱、手術等意外情況時,應根據需要監測隨機血糖,以便調整治療方案。

10.服用降糖藥沒啥講究,什麼時候吃都一樣。

正確觀念:降糖藥用法不當,事倍功半。

專家分析:降糖藥的種類很多,用法上有不少講究。比如,磺脲類降糖藥(如達美康等)最好在餐前半小時服用,二甲雙胍應該在餐後服用,而拜糖平應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空腹服藥無效。有的藥一天只需服用一次,但有的藥卻需服用三次,如果漏服,全天的血糖便難以得到滿意控制。

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在用藥前,應向醫生詢問用藥的注意事項,以免因服用方法錯誤而影響療效。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