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立夏習俗有講究 盤點五個不同傳統飲食習俗

立夏習俗有講究 盤點五個不同傳統飲食習俗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將立夏作爲夏季開始的時候,在民間,爲了迎接夏季的到來,有不少的傳統習俗,有一些習俗甚至保留到了今天。在立夏節氣,有哪些傳統習俗? 

立夏習俗有講究 盤點五個不同傳統飲食習俗

介紹立夏傳統習俗

無錫:嘗三鮮

三鮮分爲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區不同,則有些不一樣。

地三鮮:黃瓜、莧菜和蠶豆,莧菜、蠶豆和元麥,莧菜、蠶豆、蒜苗。

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梅子、杏子、櫻桃,梅子、櫻桃、香椿頭。

水三鮮:海螄、河豚、鰣魚,鰣魚、鯧魚、黃魚,鰣魚、銀魚、子鱭魚。

其中,地三鮮會比較常見,有的地方在立夏的時候則有吃黴豆腐的習俗,說是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長沙:立夏羹

在長沙的農家們認爲,立夏這天要是下雨,如果沒有下雨,夏季和秋季就會出現旱災。諺語則說道:“裏下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

長沙人會在立夏這一天吃“立夏羹”,用糯米粉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子。 

立夏習俗有講究 盤點五個不同傳統飲食習俗 第2張

閩南:蝦面

蝦面,表面意思就是用蝦來煮麪。但是最早的時候,並非是用蝦。最早的時候,家家戶戶用紅糟摻入麪條裏面,然後煮熟讓全家人食用,因爲紅糟顏色爲紅,表示吉祥的顏色,又有發酵的意思,表示發財發達,並且紅糟也有助消化的作用,有益身體健康。

這個習俗發展到後來,用海蝦代替了紅糟,也就是“吃蝦面”(閩南夏和蝦是同音)。海蝦煮熟以後會變成紅色,和紅糟的顏色一樣,以此來表達夏季的祝願。

贛東北:立夏

這“立夏”是什麼呢?在立夏節氣,贛東北有吃“立夏”的習慣,就好比如我們在清明會吃艾粿、端午會吃糉子、重陽節會喝菊花酒一樣,都是從以前流傳至今。 

立夏習俗有講究 盤點五個不同傳統飲食習俗 第3張

“立夏”的簡單做法:

“幹”。顯示把大米煮到半熟之後搗爛,然後捏起一部分揉搓壓成一塊,再把壓好的塊切成片,最後用油煎炸,就是“幹”。

“湯”。把生下的這些搓成像湯圓一樣的小球,然後加入蘑菇、蒜薹、蠶豆、馬鈴薯、小南瓜等蔬菜,一起煮成湯。

吃“立夏”表示送春迎夏,在立夏這個時節,新上市的蔬菜瓜果有很多,可以加都要加進“立夏”裏面,加的越多,就表示越喜慶

杭州:烏米飯和立夏飯

烏米飯就是用烏飯的葉子擠出汁來,糯米在烏飯汁中浸泡,然後蒸成飯。據說,在立夏的時候吃烏米飯,不會中暑,還可以去風邪和清毒,連蚊子也不敢來叮咬。

立夏飯則是指在立夏的時候食用“野夏飯”。在立夏這一天,孩子們成羣結隊的到淋漓各家討要肉和米,然後到地裏去摘蠶豆和挖竹筍,最後在野外用石頭支起煮鍋,用來燒飯。這被稱爲吃“野夏飯”,或者是“立夏飯”。(99健康網()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