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人間冷暖 > 老人懼老有哪些表現

老人懼老有哪些表現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到晚年,受臨終生命的促動,往往懷有強烈的懼老心理。人類本來就具有趨向“不衰”和盼望長壽的衝動,這種衝動愈大懼老心理就愈加強烈。因此,對衰老極度敏感,全神貫注的結果是自我暗示,自我加壓,形成了種種懼老表現。不妨把幾種突出的表現談一談:

老人懼老有哪些表現

(1)偏激

表現爲兩個相反的偏激趨向。一種趨向是以衰老認定自我價值,以點代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朽木無用”。自我評價過低必然引起自責、自卑、自憐和自貶。另一種趨向是以衰老的需要,過高要求別人,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關心、照顧,卻忽視他人及社會的實際條件、能力和可能性。如此心理落差反過來又激化了偏激,即,由此自暴自棄,產生對他人的抱怨和不滿。

(2)疑病

無病亦疑,有病更疑。即使是對一些輕傷小恙也自認爲病人膏肓、無藥可救。間或談病色變,問病又止,求醫換藥不斷。心理緊張,表現爲惶惶不安。疑病使人對衰退的機能極度敏感。他們似乎有一種特殊能力,即一般人不能感覺到的體內變化和體驗不到的痛苦他們皆有所感。他們以假設對“疾病”描述得活龍活現。諸如,心臟跳動、胃腸蠕動如何反常、苦不堪言等。這些不良“感覺”往往又成爲新的“病態”先兆,使其疑病心理加重。

(3)孤獨

自我評價過低,生存意識消極及對他人的不滿和抱怨,結果,自我行爲約束和自我精神“封鎖”加大了與社會的疏遠,形成了孤獨的生活習慣和行爲模式,產生了矛盾的孤獨心理。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懼怕期望落差帶來心理衝撞而拒絕與人交往;既行爲孤獨,性情孤僻又懼怕寂寞,孤傲的態度使人望而生畏,難於接近,與周圍人的距離拉大又促使了孤獨。

(4)幻想

受衰老促動,懼老和盼望長壽的衝動愈發強烈。於是,以自己的過去及他人的健康在心理描述未來。即以幻想假定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自認、自考和自我陶醉而盲目樂觀。比如,愛聽他人關於健康的恭維話,一句“你愈來愈年輕了”可讓其喜形於色;而一句客觀地評價,“你的確老了”卻讓他極度慌張。然而,陶醉畢竟是暫時的,幻覺體驗一過,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衰老恐懼。

(5)怕死

懼老的核心是恐懼死亡。死亡的陰影一直籠罩在心裏。爲此,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墳場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6)抑鬱

由於晚年是人生的喪失期,心理比較脆弱。面對衰老的客觀事懼而無奈,最終極易造成抑鬱。這種抑鬱性質頑固,促使其生活興趣進一步下降,無愉快感。終日感到疲憊,或情緒激惹、動輒發火;或自卑自責、自怨自嘆;失眠或嗜睡,思維艱難、做事消極。重者可有自殺傾向和行爲。因此,老人們要走出晚年的懼老心理必須從兩方面着手。

首先,作爲老人要樹立積極的生存意識。即正確對待人生,科學看待生命。通過對人生和自我價值的合理認定提高對生命意義的領悟。由此,結合自身條件繼續服務社會以激發生活熱情、體驗生活情趣,消除身心衰老對自我的不良暗示。正確對待疾病,有病求醫,相信科學,不過分關注生理上的細微變化和片面強調他人對自己的態度。通過情緒轉移加強人際交往,以消除與社會的疏遠,避免自我孤立。辯證地看待衰老,變衰老爲緊迫感,促進對生命的珍惜和人生意義的追求。

其次,社會、家庭要重視老人的生活,關心老人的健康,不僅讓他們老有所養,更要老有所樂。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別乎?因此,關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時幫助他們走出懼老心理則是精神贍養不可忽視的問題。所謂老有所樂,就是在製造、提供良好的物質生存條件的同時向他們提供、創造積極的精神生存環境。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