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骨科 > 馬蹄內翻足“盯上”男嬰

馬蹄內翻足“盯上”男嬰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蹄內翻足“盯上”男嬰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多見,出生時即存在,女多於男,約6:1,左側比右側多一倍,雙側者較少。主要由於髖臼、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髖關節過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另外遺傳因素也較明顯。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王先生給6個月大的女兒洗澡時,發現她的左腿不靈活。到醫院經X光和B超檢查,確診爲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王先生一家很焦急:女兒的這種骨病會不會影響她的一生?何時治療最恰當?

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矯形、小兒骨科(骨三區)主任馬長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包括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內的小兒骨病,都有其骨骺損傷及生長髮育特殊性,不僅治療處理應與成人創傷治療區別開來,還應嚴格按照兒童生長髮育的規律早診早治。

北方兒童髖關節脫位比例高

王先生的女兒在確診爲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後,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用一種特殊的吊帶進行了治療,三四個月後再經X光檢查,關節位置已恢復正常。長大了也不會留下關節半脫位、跛行、早期退行性病變等後遺症。

林先生的女兒在8個月大時確診爲該症。醫生用手法對關節進行復位,再用蛙式石膏和肢具外固定治療,過了八九個月,孩子的關節位才恢復正常。而苗先生的女兒直到2歲時學走路有點跛,才被發現兩腿長短不一、胖瘦不一而確診爲該症。此時,醫生只能給她開刀,而且愈後效果也打了折扣。

馬長生認爲,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常見的小兒四肢畸形,其男女比例約1∶5,病因懷疑與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有關。該病在患兒6個月內治療效果最好,6~18個月時可以手法復位,18個月~7歲需手術治療,而8歲以上的大齡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症治療較困難。

但從該院接診的病例看,該症還有一個特點:北方家庭兒童機率比南方高。這可能與家長抱孩子的姿勢有關。南方人喜歡用揹帶兜。北方人喜歡給孩子裹襁褓,結果把孩子的腿纏成了“麻花”。

馬蹄內翻足“盯上”男嬰

剛滿2個月的輝輝一出生便與正常小孩不同:雙腳下垂,腳後跟朝上,足底向後,就像馬蹄一樣翻向內側。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在診斷其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後,給他進行了矯正,否則他長大了就只能靠腳背行走。

馬長生認爲,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發病率較高,大約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2名出現一側或雙側足異常。男女患病比例爲2∶1。孩子出生30天內可在兒童骨傷專科醫生指導下用手扳正,一歲之內不需手術而只用石膏也可矯正,而一歲後醫生則需要手術和石膏配合。

專家建議關注小孩應從言行舉止開始

據馬長生介紹,小兒骨科在接診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兩大問題,第一是家長對孩子的發育關注不夠,往往是長大後特徵很明顯時才發現,錯過了最佳矯正時機。第二,一些經濟較困難、健康知識缺乏的家庭,以成人骨科替代小兒骨科帶孩子去就診,結果治療不規範而出現很多“後遺症”難彌補。

馬長生說,兒童肢體畸形不能及時治療、矯正,必定對其成長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一生。在孩子從嬰兒到少年這段緩慢的生長過程中,家長要多關注孩子走路、舉止、情緒變化,多學習一些兒童骨骼發育知識,及早發現問題並儘快到骨傷醫院和專科確診、治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