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中醫養生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中醫養生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養生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很多人都非常注意養生的生活和節奏,但是很多所謂的養生都是有誤的,你知道嗎?下面小編就和你一起揭開中醫養生的神祕面紗。

中醫養生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一、中藥都應趁熱喝

其實,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中醫說解毒、清熱的藥,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則“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國南方,夏天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於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而一些發散風寒的中藥,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

二、吃中藥不能吃綠豆

民間有“吃中藥不能吃綠豆,以免解藥”的說法,於是那些正在服用中藥的朋友便對綠豆敬而遠之了。那麼“綠豆解藥”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其實,服中藥時能否服用綠豆,和所服中藥的藥性有關,在服用黃連、黃芩、等清熱類中藥時,可與綠豆同服,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服用人蔘、黃芪、等溫經散寒類中藥時,未經醫生許可,不要擅自服用綠豆。

三、什麼人都可以用同樣的食療方子

很多自封的專家都喜歡冒充中醫,大談傳統養生和食療。其實,真正的中醫都是要辨別體質之後才下藥的,而且藥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細地調勻寒熱,而絕不可能像“大師”們那樣給所有的人都開一類方子。僅就這一點,已經足以判斷他們不是有資質的中醫。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也是要辨別不同人的生理狀況和營養狀況,按照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來安排食譜。有些人應少吃紅肉,有些人則適宜多吃紅肉。有些人適宜多吃燕麥,有些人則不適宜多吃。如果一個營養師給什麼人都推薦同樣的食譜,那隻能說,他不是個合格的營養師。

四、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癒

按西醫的說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終生無法治癒。這話顯得很客觀,但聽起來不太爽,遠遠不如一個偏方搞定的說法那麼讓人心情愉快。所以,一旦聽說什麼藥能夠根治糖尿病,永遠有人追捧,趕着去上當受騙,儘管內行一聽就知道是騙子的話。

飲食的事情也一樣。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吃出來的,也的確可以用飲食的方法令其明顯改善,不過這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吃出來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無例外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長期營養失調的結果,怎麼可能指望用一種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要想解決問題,當然是要全面改變飲食習慣,平衡營養,增加運動,調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堅持健康生活,這些“吃出來的病”自然會逐步改善。

五、看中醫等於吃中藥

事實上,看中醫與吃中藥是兩碼事,不是所有的中醫養生都需要吃重要的。中醫學博大精深,以中醫的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五臟六腑等理論爲基礎,氣、血、津、精爲人體的組成,通過望聞問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機,確定病症、分型,從而確立治法治則。

所採用的中醫傳統療法,除了吃中藥草,還有鍼灸、拔罐、推拿、藥浴、刮痧、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衆多方法,達到治療或調理身體的效果。

六、中醫療效緩慢

很多人認爲中醫治療效果慢,其實中醫是以祛邪固本養生,在治療一些急症方面也是很有奇效的,例如針刺治療急性疼痛,往往一針見效,甚至對於急病的搶救方面,中醫也有獨到之效,例如古代的華佗針刺麻醉,如今的參附湯藥搶救心衰患者等。

七、西醫營養學是中醫食療

西醫營養學很重視食物的酸鹼性,主要看食物攝入人體內經過代謝轉化後是呈酸性還是鹼性,用以控制飲食,平衡體質。

而中醫食療是根據食物的氣對人體進行調養,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順應四時,吃應季的食物,利用“藥食同源”的食物來防病治病。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