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怎麼治療

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怎麼治療

來源:妖孽男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癌中的最常見的類型,約佔成人甲狀腺癌的60%左右和兒童甲狀腺癌的全部。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一般情況下不難,但微小乳頭癌有時卻容易被忽視。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是指瘤體最大直徑≤1,0 c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特殊亞型。

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怎麼治療

此類腫瘤不一定必然發展成爲具有臨牀危害性疾病。即使有區域淋巴結轉移,仍缺乏高危險性因素,對病人的生命不足以構成絕對威脅。所以本綜述對於如何區分此腫瘤組織學特性與生物學行爲以及制定相應的治療原則予以進一步探討。

1 概述  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f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l是指瘤體最大直徑≤1.0 c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特殊亞型。有的學者把≤1.5 cm的乳頭狀癌劃爲PTMC,大多數學者與WHO堅持把瘤體最大直徑≤1.0 c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定義爲PTMC。術前診斷爲良性甲狀腺疾病但是在術後病理檢查中發現的PTMC被稱爲“偶發癌”。

同樣。當PTMC在臨牀檢查中未發現,但主要表現爲頸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且經手術證實的PTMC被稱作“隱匿癌”。然而,因爲“隱匿癌”這一術語並不能完全概括PTMC的病理及臨牀,“隱匿”二詞已經變得無意義。

目前,甲狀腺微小癌在其體積標準上已經被嚴格界定,按照1988年WHO提出的:瘤體最大直徑≤1cm的甲狀腺癌稱爲微小癌。甲狀腺微小癌約佔全部甲狀腺癌的6%~35%,其中以PTMC佔大多數。隨着醫療檢查設備的不斷髮展和優化,對於PTMC的診斷率已大大提高。

2 診斷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好發生於青壯年,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兒童少見。該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臨牀表現無特殊症狀,有咽部異物感及吞嚥不適等壓迫症狀時,多爲結節性甲狀腺腫等伴發的疾病所致,部分患者以局部腫大淋巴結而就診。由於PTMC具有隱匿性和無症狀性的特點,臨牀病例術前難以明確診斷。但是輔助檢查仍然在PTMC的診斷中佔有重要地位

2.1   高頻超聲檢查  對甲狀腺疾病的敏感性在97%以上。超聲能夠觀察到直徑2 mm左右的結節,但是對聲像圖不典型的病竈,尤其是直徑《0.5 cm的微小癌的診斷仍存在一定的困難,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超聲圖像一般特徵表現爲:(1)病竈形態不規整,可出現蟹足樣向周圍浸潤。

(2)瘤體內部以低迴聲爲主,均質或不均質,常可見沙粒狀或斑點狀的強回聲鈣化竈伴後方聲影。(3)少數發生囊性變,範圍也較小。(4)包膜完整或不完整,邊界模糊。

(5)瘤體後方可有回聲衰減現象。(6)部分患者可發現同側頸淋巴結轉移。(7)彩超提示腫瘤內部或周邊血流豐富。以上特徵中若以出現≤2 min的砂粒樣微鈣化爲PTMC的特異性影像,尤其當孤立鈣化時應該高度懷疑PTMC可能。

2.2 CT掃描 可以發現1 mm以下的甲狀腺微小結節,但是對判斷結節的良惡性無特異性,它對甲狀腺癌的診斷作用主要爲評估癌腫的侵犯程度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磁共振成像(MRI)能夠較好的提示小病竈及判斷腫瘤侵犯範圍。

但是對於直徑較小、還未侵犯甲狀腺周邊組織及未出現頸淋巴結轉移的甲狀腺腫瘤,MRI在定性診斷方面仍存在較大困難。MRI對鈣化的檢出不如超聲和CT敏感。

2.3 細針針吸細胞學檢查  國外對甲狀腺微小結節實行超聲引導下細針針吸細胞學檢查(FNAC),在術前明確其性質再擬定治療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TMC瘤體較小。因此在標本採集及病理診斷方面要求醫師具備良好的認知及判斷力。儘管超聲引導下甲狀腺微小結節的FNAC在國內屢有報道,但在許多醫院尚未開展。

PTMC的病理特點:(1)表現爲突向濾泡腔及囊腔的乳頭狀突起,乳頭可長可短。形態多樣。乳頭具有纖維血管的軸心真乳頭,大多伴有濾泡成分,少數爲全乳頭結構。乳頭表面核大,且呈桿狀、卵圓狀。細胞異型性大,排列紊亂,極性消失,核分裂較少。

(2)可出現毛玻璃核、核溝及核內包涵體。大多數PTMC可出現毛玻璃核。(3)間質纖維化,瘤體內或瘤體旁間質明顯纖維化是PTMC的突出特點。

2,4 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  常用的方法爲發射計算體層掃描,由於PTMC病竈較小,易被甲狀腺正常組織所覆蓋,使核素檢查常出現假陰性。國外報道,由於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生長緩慢,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掃描/CT與超聲及強化CT相比較在診斷PTMC及其轉移竈時無明顯的優勢。

所以術前超聲若發現甲狀腺微小結節有上述特點,如無成熟的FNAC技術,可採取手術治療,且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大多可獲得定性診斷。此檢查是目前國內常用的方法。冰凍病檢準確率爲74.5%,假陰性原因主要與標本選材和切片取材部位有關。

3 治療  3,1   手術治療 隨訪發現一般PTMC可在一定時間內呈潛伏狀態。所以,有不少學者對PTMC的治療持保守態度。Ito等對162例FNAC確診爲甲狀腺微小癌患者進行帶瘤隨訪。

發現70%的患者在隨訪的5~8年之間腫瘤並沒有明顯增大,部分患者甚至終生沒有相關症狀,即使有些病例出現臨牀症狀或頸部淋巴結轉移,但是對生存率的影響也沒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微小癌患者可以長期帶瘤生存,因此認爲對於無轉移及無症狀的PTMC只需長期觀察隨訪,若原發竈發展成大於1cm、出現明顯臨牀症狀或出現頸淋巴結轉移,可積極手術治療,做到防患於未然。

3.1.1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Lin等對227例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後,提倡對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患者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主要原因爲:(1)縮小手術範圍的同時,不影響患者的生存率。(2)即使復發後再手術,生存率也相當高。(3)降低手術的併發症。

3,1,2甲狀腺全切術PTMC體積小,具有隱匿性特點,但是生物學行爲卻是一種成熟的癌,部分PTMC生物學行爲差,可表現爲頸淋巴結轉移,甚至遠處轉移。

隨着對PTMC研究的深入,國外已把全甲狀腺切除術作爲PTMC的常規治療方式,認爲全甲狀腺切除術有以下優點:(1)36%~85%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有多原發癌竈的特點。至今仍然不清楚這些多發癌竈是通過腺體內淋巴轉移而成還是獨立的腫瘤,全甲狀腺切除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原發竈切除的徹底性。

(2)術後若需放射性碘治療轉移病竈,就需要切除儘可能多的甲狀腺腺體。(3)全甲狀腺切除後就能通過甲狀腺腫瘤特異性標記物的血清的水平來對患者進行術後隨訪。

3.1.3 淋巴結清掃術的選擇 頸部淋巴結佔全身淋巴結的1/3,總數在150~350個之間。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有一定比例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率。

對於一些術前體格檢查及B超未發現腫大淋巴結的患者,術中同樣可以發現頸部轉移的淋巴結。最易發生轉移的部位是頭頸部的淋巴結,其主要淋巴結引  流區域是Ⅱ、Ⅲ、Ⅳ、Ⅵ區。對於術前未觸及頸部可疑淋巴結的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患者,是否需要行擇區性淋巴結清掃術,一直是醫學界爭論的焦點。

Wada等對259例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平均隨訪61.6個月後發現,行治療性頸淋巴結切除組的淋巴結複發率爲16.70%,明顯高於預防性切除組(0.43%),但預防性切除組與頸淋巴結未切除組的複發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存在可疑淋巴結的情況下,應進行同側擇區性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對無可疑淋巴結者沒有必要進行此手術。

Chow等通過對203例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患者的隨訪觀察,發現10年後有5%的腫瘤複發率以及2.5%的遠處轉移率,認爲甲狀腺微小癌的治療與一般甲狀腺癌無明顯特殊異常,應行患側甲狀腺腺葉全切除及同側頸部淋巴結清掃術。近年來,對Ⅵ區淋巴結的轉移逐漸受到重視,甚至有學者將其稱爲前哨淋巴結。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