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社會萬象 > 我國埃博拉疫苗臨牀試驗獲權威認可

我國埃博拉疫苗臨牀試驗獲權威認可

來源:妖孽男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埃博拉疫苗臨牀試驗獲權威認可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全文發表我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I期臨牀試驗研究成果。疫苗由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創新團隊和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埃博拉疫情發生後,我國立即啓動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總後勤部會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運用特別審評程序,確保世界第一個2014基因型疫苗進入臨牀。疫苗臨牀試驗由江蘇省疾控中心研究員朱鳳才主持,在泰州中國醫藥城完成了對120名志願者的劑量遞增、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期臨牀試驗,結果表明,疫苗安全性好,主要不良反應爲注射部位疼痛,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接種後14天細胞免疫水平達到最高,28天抗體水平達到峯值,提前2周接種可以實現免疫保護。

我國的疫苗爲2014基因型,針對性強,可應對當下的埃博拉疫情和今後的疫情防控;穩定性好,首創凍幹型疫苗,常溫下可穩定2周以上,適合西非熱帶地區使用,並具備大規模生產技術條件,滿足疫情防控急需。

埃博拉爲什麼這麼可怕呢?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羣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爲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是如何傳播的?

傳播方法:各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普遍易感,經腸道、非胃腸道或鼻內途徑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後2~5天出現高熱,6~9天死亡。發病後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倉鼠、乳鼠較爲敏感,腹腔、靜脈、皮內或鼻內途徑接種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雞胚不敏感。人羣普遍易感,無論其年齡和性別。高危人羣包括埃博拉出血熱病人、感染動物密切接觸的人員如醫務人員、檢驗人員、在埃博拉流行現場的工作人員等。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熱性,但在60攝氏度的條件下60分鐘將被殺死。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的體液、血液中,因此對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各種穿刺針、插管等,均應徹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壓蒸氣消毒。埃博拉病毒還可能經過空氣傳播。實驗人員將恆河猴的頭部露出籠外,讓其吸入直徑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氣霧,猴子4~5天后發病。每天與病猴密切接觸的6個工作人員的血清發現該病毒抗體陽性,其中5人沒有受過外傷,也無注射史,因此認爲可通過飛沫傳播。

病毒可透過與患者體液直接接觸,或與患者皮膚、黏膜等接觸而傳染。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雖然猴子間的空氣傳染在實驗室中已被證實,但並不能證明人與人之間能夠透過空氣傳播病毒。美茵嘉護士是空氣傳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員並不確定她是如何接觸到病毒。埃博拉病毒的流因爲醫院的環境,糟糕的公共衛生、隨處棄置的針頭、缺乏負壓病房都對醫護人員造成極大威脅。因爲較好的設備及衛生,在現代化的醫院中,埃博拉病毒幾乎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在此期接觸病人甚至可能不會受感染。隨着疾病的進展,病人的因腹瀉、嘔吐和出血所排出的體液將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險性。由於缺乏適當的醫療設備和衛生訓練,疫情的大規模流行往往發生在那些沒有現代化醫院和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的貧困地區。許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區正好具有這些特徵。在這樣的環境下,控制疾病的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針頭,在嚴格消毒情況下也不能重複使用針頭;隔離病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依照嚴格的規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護目鏡和防護服。所有醫護人員和訪問工作者都應當嚴格執行這些措施。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